内循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32708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循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包括UASB反应器,所述UASB反应器设置有配水系统和三相分离器系统,所述配水系统设置于UASB反应器底部,所述三相分离器系统设置于UASB反应器上部;所述UASB反应器设置有回流集水系统及循环分配系统;所述回流集水系统装设于UASB反应器的上部、三相分离器系统之下;所述循环分配系统设置于UASB反应器外侧、通过管道和UASB反应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UASB反应器上同时增设回流集水系统和循环分配系统,将循环分配系统设置于内循环UASB反应器外侧,兼有反应器出水汇集与分配、气体释放、循环流量调节以及出水流量控制等功能,提高了生化反应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循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技术介绍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Anaerobic Sludges Bed,简称UASB)是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第二代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的典型代表,由于在UASB反应器中能形成产甲烷活性高、沉降性能良好的厌氧污泥,因而UASB反应器具有很高的有机负荷,近10年来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目前约占全世界正在运行的厌氧反应器中总数的70%以上。随着各行各业排放的污废水成分越来越复杂,生化处理难度越来越大,传统UASB 反应器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不足,如进水中的悬浮物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100mg/L以下;泥水混合不充分,污泥床内经常出现短流现象,存在死水区,影响处理能力;在低温条件下,水解过程缓慢,SS去除率下降;系统对进水的水质和负荷的突然变化较敏感,抗冲击力较差; 处理含有溶解氧的低浓度废水时因产甲烷菌是严格的厌氧微生物而产生毒性抑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内循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它在UASB反应器上同时增设回流集水系统和循环分配系统,将循环分配系统设置于内循环UASB反应器外侧,兼有反应器出水汇集与分配、气体释放、循环流量调节以及出水流量控制等功能,提高了生化反应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循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包括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所述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设置有配水系统和三相分离器系统,所述配水系统设置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底部,所述三相分离器系统设置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上部;所述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设置有回流集水系统及循环分配系统;所述回流集水系统装设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上部、三相分离器系统之下;所述循环分配系统设置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外侧、通过管道和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相连接。所述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上部设置有排水槽,所述三相分离器系统设置于排水槽之下,所述循环分配系统和排水槽及回流集水系统之间分别设置有连接管道;所述循环分配系统底部通过一个连接有循环泵的循环管道和配水系统相连接。所述循环分配系统连接有处理水外排管道。所述循环管道连接有处理原水管道。所述回流集水系统设置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斜向上45°角度位置均勻间隔开设有通孑L。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的改进型内循环UASB反应器。它在传统的UASB 反应器基础上,同时增设回流集水系统和循环分配系统。回流集水系统装设在UASB反应器的上部、三相分离器系统之下,即循环水来自UASB反应器的悬浮区和三相分离区之间,这样既可有效提高反应区的水力负荷和产气率,又不增加三相分离区的负荷和沉淀区的容积,回流集水系统中的集水管斜向上45°角度位置均勻间隔开设有通孔,在满足集水功能的同时降低混合液中气体进入的可能性,配合循环分配系统就避免了循环系统产生汽蚀的风险。循环分配系统设置于内循环UASB反应器外侧,兼有反应器出水汇集与分配、气体释放、循环流量调节以及出水流量控制等功能。因而,与传统UASB反应器相比,本技术内循环UASB反应器具有如下显著特点。1、本技术内循环UASB反应器具有较高的高径比,占地面积小,通过反应器内中上部的回流集水系统和循环分配系统的配合回流,获得较高的液体升流速度,在传统 UASB中液流最大上升速度仅为lm/h,而本技术内循环UASB反应器其速度可高达3 10m/h。较高流速有利于反应器的自接种能力,保证反应器内的高浓度污泥量和活性。2、本技术内循环UASB反应器通过污泥床的膨胀以改善废水与微生物之间的混合强度,强化传质效果,加速基质从废水向微生物细胞内的传递过程,保持进水与厌氧污泥之间的充分接触,提高生化反应效果。3、本技术内循环UASB反应器在处理超高浓度或含有毒物质的有机废水时, 循环分配系统的循环回流可以稀释进入反应器内的基质浓度和有毒物质浓度,降低其对微生物的抑制和毒害。4、本技术内循环UASB反应器通过循环分配系统使处理水回流,从而使污泥床底部进水得到稀释,基质浓度降低,缓解了常规UASB中常见的底部污泥负荷过重的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污泥床基质降解潜力,进而提高反应器的整体处理能力。5、本技术内循环UASB反应器的颗粒污泥床呈膨胀状态,颗粒污泥性能良好。 在高水力负荷条件下,颗粒污泥的粒径较大,可达3 4mm,凝聚和沉降性能好,颗粒沉速可达60 80m/h,机械强度也较高。6、本技术内循环UASB反应器改变了传统UASB反应器对进水pH要求较高的不足。随着厌氧生化反应的进行,反应器内部混合液的PH随着反应器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上部出水经循环分配系统回流至反应器底部,可以对原水不利的PH进行稀释调节,减少碱的投入,降低运行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循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包括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1,所述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设置有配水系统2和三相分离器系统3,所述配水系统设置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底部,所述三相分离器系统设置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上部;所述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设置有回流集水系统4及循环分配系统5 ;所述回流集水系统装设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上部、三相分离器系统之下;所述循环分配系统设置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外侧、通过管道和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相连接。所述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上部设置有排水槽6,所述三相分离器系统设置于排水槽之下,所述循环分配系统和排水槽及回流集水系统之间分别设置有连接管道7、8 ; 所述循环分配系统底部通过一个连接有循环泵9的循环管道10和配水系统相连接。所述循环分配系统连接有处理水外排管道11。所述循环管道连接有处理原水管道12。所述回流集水系统设置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斜向上45°角度位置均勻间隔开设有通孑L。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的改进型内循环UASB反应器。它在传统的UASB 反应器基础上,同时增设回流集水系统和循环分配系统。回流集水系统装设在UASB反应器的上部、三相分离器系统之下,即循环水来自UASB反应器的悬浮区和三相分离区之间, 这样既可有效提高反应区的水力负荷和产气率,又不增加三相分离区的负荷和沉淀区的容积,回流集水系统中的集水管斜向上45°角度位置均勻间隔开设有通孔,在满足集水功能的同时降低混合液中气体进入的可能性,配合循环分配系统就避免了循环系统产生汽蚀的风险。循环分配系统设置于内循环UASB反应器外侧,兼有反应器出水汇集与分配、气体释放、循环流量调节以及出水流量控制等功能。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 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权利要求1.一种内循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包括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所述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设置有配水系统和三相分离器系统,所述配水系统设置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底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循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包括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所述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设置有配水系统和三相分离器系统,所述配水系统设置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底部,所述三相分离器系统设置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设置有回流集水系统及循环分配系统;所述回流集水系统装设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上部、三相分离器系统之下;所述循环分配系统设置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外侧、通过管道和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志军时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益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