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微纳气泡发生器。
技术介绍
在含油污水的处理中,常用方法是气浮净化法,所谓气浮法是利用微气泡和混凝齐U、絮凝剂的作用,将含油污水中的油量物质及悬浮物凝聚,然后上浮至水体表面,从而达到将污物分离,再通过排污设备将污物排除的一种方法。而微气泡是对直径50 μ m以下气泡的总称。微气泡的生成主要是以泵前吸气加压溶解或曝气机形式吸空气入水下后通过叶轮的高速旋转打成气泡的方法实现。溶气设备运行中产生的气泡颗粒直径大,必需投加絮凝剂否则悬浮物及油类产生的絮体无法上浮。另外,以往设备单以空气作为气源,与水混合产生微气泡。运行处理效果过于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纳气泡发生器,该微纳气泡发生器可取代现有气浮设备中的曝气机及溶气装置并可应用于原有沉降罐改造,通过增加微纳气泡发生器提高罐的除油效果。本新型产生气泡的颗粒直径在10um-300nm,溶气水呈牛奶状乳白色,无需添加破乳剂,就能有效去除均勻分散于水中油滴粒径等于小于IOum 的分散油。同时通过使用不同的气源种类在提高气浮浮油的基础上,实现对含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纳气泡发生器,包括进水管(9)及出水管(1),进水管(9)的一端与增压泵(7)的进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压泵(7)出口通过管线(20)与溶气罐(5)顶部密封连接,管线(20)上设有电磁流量计(6),溶气罐(5)顶部密封连通有进气管(16),进气管(16)上设有的电磁阀(17),进气管(16)的另一端连接供气系统,溶气罐(5)内设有射流喷嘴(11)、射流喉室(12)、液位浮球(13)、溶气水吸收管(15),射流喷嘴(11)与管线(20)连接,射流喷嘴(11)下方与其对应处设有射流喉室(12),射流喷嘴(11)与射流喉室(12)之间为气液腔(14),液位浮球(1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纪恒,李国浩,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鑫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