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21720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装置,该电机装置包括:转子壳,随轴一起旋转;夹持壳体,安装在转子壳的毂上;夹持构件,安装在夹持壳体上,并且突出到外侧,以固定盘;凹入部分,在转子壳上形成为凹入,以使转子壳与和夹持构件接触的夹持支撑件之间形成间隙,从而防止转子壳和夹持构件之间摩擦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被设计为减少在盘被插入时力的散开(或者分散)且防止夹持装置的夹持构件磨损的电机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安装在光盘驱动器中的主轴电机用于使盘旋转,以允许光学拾取机构读取记录在盘上的数据。要求光盘驱动器轻、薄、短且小,具体地说,就用于笔记本式计算机的超薄电机来说,要求用于驱动电机的磁路具有小尺寸,因此电机被可变地设计为产生足够的扭矩,以使光盘旋转且使所述盘稳定地旋转。另外,电机装置可另外地包括转子壳,当转子旋转时与转子一起旋转;盘夹持结构,安装在转子壳中,以稳定地安装盘。安装在电机装置中的盘夹持结构包括夹持壳体,夹持壳体具有开口以允许用于固定盘的夹持构件被装配等。在现有技术的电机装置中,当通过盘使夹持构件运动到夹持壳体的内侧时,夹持构件的端部与转子壳的上表面接触,导致夹持构件的接触表面和转子壳的上表面被磨损且增加力散开(或者分散或者分配)。结果,当盘被插入到电机装置中时,安装力或分离力的分散增加,且夹持构件的寿命和转子壳的寿命被缩短,从而有损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可克服这些问题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机装置,所述电机装置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 夹持装置的夹持构件的运动路径防止夹持构件与转子壳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机装置,所述电机装置包括转子壳,随轴一起旋转;夹持壳体,安装在转子壳的毂上;夹持构件,安装在夹持壳体上,并且突出到外侧,以固定盘;凹入部分,在转子壳上形成为具有坡度的凹入,以使转子壳与和夹持构件接触的夹持支撑件之间形成间隙,从而防止转子壳和夹持构件之间的摩擦接触。凹入部分可形成为使凹入部分的深度从转子壳的外侧沿转子壳的径向朝毂逐渐增加。凹入部分可形成为使凹入部分的深度从夹持支撑件朝毂逐渐增加。凹入部分的一端可延伸到夹持壳体被支撑的部分。凹入部分的一端可延伸到凹入部分与毂接触的部分。夹持支撑件的表面可具有弯曲形状。夹持支撑件的表面可形成为具有沿外周方向增加的坡度。转子壳可以是与毂一体地形成的板构件。夹持构件的下表面可在盘被安装时不与凹入部分接触。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以上和其他方面、特点及其他优点将会被更加清楚地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机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至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解释夹持构件如何运动的示意性剖视 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机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照图1至图5描述用于制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机装置的方法。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实施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使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全的,并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全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夸大形状和尺寸,并且将始终使用相同的标号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机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参照图1,电机装置100可包括转子壳110、夹持壳体120、夹持构件130以及凹入部分150。转子壳110可包括毂112,形成为在轴40的入口侧沿侧部长长地接触;水平部分 114,与毂112 —体地形成,并允许盘(D)安装在水平部分114上;竖直部分116,从水平部分114向下竖直弯曲。这里,转子壳110是与毂112 —体地形成的板构件。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转子壳110与毂112可被分开地形成并被装配。水平部分114(即,转子壳110的上表面)可形成为水平的,从而防止当盘⑶安装在水平部分114上时盘(D)倾斜。缓冲构件118可形成在水平部分114上,使得缓冲构件118与盘(D)的下表面接触。优选地,缓冲构件118可由橡胶制成。夹持壳体120压配合到转子壳110的毂112,并且可具有提供容纳空间的开口,夹持构件130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中,以被暴露。夹持构件130可安装在所述开口中,使得夹持构件130被暴露,与夹持构件130结合的弹簧构件140可被插入到所述开口的内部中。夹持构件130安装在夹持壳体120上,使得夹持构件130的一个端部通过所述开口突出到外侧,夹持构件130具有弯曲的下表面并与夹持支撑件160接触。因此,可通过将盘(D)插入的力使夹持构件130沿夹持支撑件160的接触表面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夹持构件I30的位于夹持壳体120的内侧的另一端部可被设置为与转子壳110的水平部分114平行凹入部分150是形成在转子壳110的水平部分114上的凹入。凹入部分150可被构造成防止转子壳Iio和夹持构件130之间摩擦接触。换句话说,凹入部分150形成为转子壳110上的凹入,以在与夹持构件130接触的夹持支撑件160和转子壳110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凹入的深度可具有坡度。这里,可从位于夹持支撑件160的外侧但位于缓冲构件118被定位的点内侧的点开始形成凹入部分150。因此,由于凹入部分150可具有坡度,所以凹入部分150可被构造成使凹入部分 150的坡度从转子壳110的外侧沿转子壳110的径向朝毂112逐渐增加。具体地,凹入部分150可形成在转子壳上,使得凹入部分150具有从夹持支撑件160与夹持构件130接触的位置朝毂112逐渐增加的坡度。因此,如图1所示,凹入部分150的凹入在夹持构件130的另一端部所在的位置部分的深度(a)可比凹入部分150的凹入在夹持支撑件160所在的位置部分的深度(b)大。凹入部分150的一端可延伸到夹持壳体120被支撑的部分。因此,用于支撑夹持壳体120的下表面的支撑表面形成在转子壳110的上表面上。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凹入的深度可以是转子壳110的厚度的1/4。然而,凹入的深度可根据设计者的意图可变地设定。因此,由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机装置包括凹入部分150 ( S卩,凹入),凹入部分150具有坡度且形成在转子壳110上,以在与夹持构件130接触的夹持支撑件160和转子壳110之间形成间隙,所以可防止夹持构件130和转子壳110彼此接触。换句话说,由于电机装置包括凹入部分150 (即,凹入),凹入部分150形成在转子壳上,以具有从夹持支撑件160与夹持构件130接触的位置朝毂112逐渐增加的坡度,所以可防止夹持构件130和转子壳110彼此接触。因此,夹持构件130的下表面可在盘(D)被安装在转子壳上时不与凹入部分150 接触,因此,电机装置可通过凹入部分150的出现减少在盘被插入时力的分散,并防止夹持装置的夹持构件被磨损,从而可能获得经济效益。这里,凹入部分可沿转子壳110的水平部分114的圆周表面形成在整个区域上,但是优选地,凹入部分150仅形成在转子壳110的与夹持支撑件160的下部接触夹持构件130 对应的上表面上。现在,将更加详细地描述图1中示出的元件。定子10( S卩,固定结构)包括绕组线圈,当电力被供应到绕组线圈时绕组线圈产生一定幅度的电磁力;多个延伸的芯14,绕组线圈基于至少一个极沿径向缠绕在所述多个延伸的芯14上。转子20是被设置为相对于定子10可旋转的旋转结构。转子20包括具有环形磁体22的转子壳110,环形磁体22以一定的间隔与芯14对应,环形磁体22设置在转子壳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装置,包括:转子壳,随轴一起旋转;夹持壳体,安装在转子壳的毂上;夹持构件,安装在夹持壳体上,并且突出到外侧,以固定盘;凹入部分,在转子壳上形成为具有坡度的凹入,以使转子壳与和夹持构件接触的夹持支撑件之间形成间隙,从而防止转子壳和夹持构件之间的摩擦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昌根金杓申东莲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