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披露了一种按键控制装置及其硅胶垫(1),其中该硅胶垫(1)包括:片状的垫体(11);一个或多个按键部(12),包括:顶部(121);支撑壁(122),支撑壁(122)的上端与顶部(121)的下表面连接;支撑壁(122)的下端与垫体(11)连接,其中,顶部(121)的下表面和支撑壁(122)的内表面形成朝下开口的容纳腔,其中,在容纳腔中设置有从按键部(12)的顶部(121)的下表面向下延伸的突出部(121a)。该硅胶垫防止了由于例如误操作或过分按压等情况而导致的按键部卡在按键控制装置的上盖的开孔中的情况。(*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按键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键控制装置及其硅胶垫。
技术介绍
硅胶垫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优良的绝缘性和压缩性,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产品中。 包括按键部的硅胶垫可以用在按键控制装置中,在实现按键操作功能的同时还减小了成本,并起到了整体防水的作用。具体地,如图1所示,以具有硅胶垫形成的按键的汽车车门遥控器为例,其包括硅胶垫1’,该硅胶垫1’包括片状的垫体11’和多个按键部12’,按键部12’从垫体11’上的多个点向上突出形成,按键部12’包括位于上部的顶部121’和位于下部的支撑壁122’。从图2中可以形象地看到该硅胶垫1’的形状。在硅胶垫1’的下方设置有PCB板2’,PCB板 2’上的每个向上突起的轻触开关21’分别位于一个按键部12’下方的容纳腔中。在硅胶垫 1’的上部覆盖有上盖3’,该上盖3’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开孔31’,用于使每个按键部12’ 从一个开孔31’中穿出,以便于操作者对按键部12’进行操作。操作者对按键部12’进行按压操作时,位于按键部下方的轻触开关21’随着按键部12’的下压而被压下,实现操作信号的传递。具体地,在对按键部12’进行操作时,按压其顶部121’,使得支撑壁122’变形,从而整个顶部121’向下运动并触碰电路板上轻触开关,完成按压操作,按压动作完成后,撤销向下的按压力,按键部12’的顶部121’弹起,完成整个的操作过程。此种硅胶垫具有一定的缺陷,具体分析如下。如图1所示,为了不使按键部12’的按压力过大,支撑壁122’必须有一定的斜度;为了保证整个装置装配后不影响美观,每个按键部12’所对应的上盖3’的开孔31’不能太大,也就是,要保证按键部12’与开孔31’ 之间的间隙dl不能太大;而同时上盖3’中的开孔31’的内表面311’必须避开支撑壁122’ 的外表面,这样才能保证按键部12’向下的按压。上述的这些原因导致上盖3’的开孔31’ 内表面311’形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断差d2,如图1所示。而由于硅胶本身较软,容易变形, 容易在实现轻触开关21’被压下后继续在外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再加上上述的断差d2的原因,就使得在按压操作时,如果出现例如误操作或过分按压等情况时,按键部12’容易卡在上盖3’的开孔31’中而无法回弹。针对此问题,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曾经提出过在上盖的开孔处设置较大的倒角的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此问题,但由于硅胶本身较软的缘故,此问题还是不能彻底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按键控制装置及其硅胶垫,该硅胶垫上的按键部被按下时不易卡在按键控制装置中的上盖的开孔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硅胶垫,包括片状的垫体;一个或多个按键部,包括顶部;支撑壁,支撑壁的上端与顶部的下表面连接 ’支撑壁的下端与垫体连接,其中,顶部的下表面和支撑壁的内表面形成朝下开口的容纳腔,在容纳腔中设置有从按键部的顶部的下表面向下延伸的突出部。进一步地,突出部为环形。进一步地,垫体和按键部一体形成。进一步地,支撑壁的外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进一步地,支撑壁为锥筒形。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按键控制装置,包括硅胶垫,包括 片状的垫体;一个或多个按键部,包括顶部;支撑壁,支撑壁的上端与顶部的下表面连接; 支撑壁的下端与垫体连接,其中,顶部的下表面和支撑壁的内表面形成朝下开口的容纳腔; PCB板,位于硅胶垫下部,PCB板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向上突起的轻触开关,每个轻触开关处于一个容纳腔中;以及上盖,位于硅胶垫上部,上盖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开孔,每个按键部从一个开孔中穿出,在容纳腔中设置有从按键部的顶部的下表面向下延伸的突出部;每个轻触开关与突出部错开。进一步地,上盖的开孔的内表面上与支撑壁的外表面对应的部分设置有倒角。进一步地,按键控制装置为汽车车门遥控器。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中的硅胶垫中,按键部下部的容纳腔中设置有从顶部的下表面向下延伸的突出部,该突出部在按键部被按下时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减小了按键部能够被向下按压的行程,从而防止了由于例如误操作或过分按压等情况而导致的按键部卡在按键控制装置的上盖的开孔中的情况。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包括硅胶垫的汽车车门遥控器的部分主剖视示意图,其中未示出下盖;图2是图1中的汽车车门遥控器中的硅胶垫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汽车车门遥控器的部分主剖视示意图,其中未示出下盖;图4是图3中的汽车车门遥控器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5是图3中的汽车车门遥控器中的硅胶垫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本技术的按键控制装置可以为汽车车门遥控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按键控制装置即为汽车车门遥控器,如图3所示。应当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并非用于限制作用,任何其他具有本技术的所附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技术特征的按键控制装置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中。该汽车车门遥控器包括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硅胶垫1、位于硅胶垫1下部的PCB板2和位于硅胶垫1上部的上盖 3。在第一实施例的按键控制装置中,硅胶垫1包括片状的垫体11以及一个或多个按键部12,在本实施例中按键部12为两个。每个按键部12包括顶部121和支撑壁122,支撑壁122的上端与顶部121的下表面连接,支撑壁122的下端与垫体11连接。其中,顶部121 的下表面和支撑壁122的内表面共同形成朝下开口的容纳腔,从图5可以形象地看出该容纳腔的形状。重要的是,在该容纳腔中设置有从按键部12的顶部121的下表面向下延伸的突出部121a。该突出部121a在按键部12被按下时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减小了按键部12 能够被向下按压的行程,从而防止了由于例如误操作或过分按压等情况而导致的按键部12 卡在上盖3的开孔31中无法回弹的情况。优选地,从图5中可以看到,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硅胶垫1的突出部 121a为环形,使得突出部121a的结构更坚固。优选地,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硅胶垫1的垫体11和按键部12是一体形成。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壁122的外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以便于按键部12的向下按压。更优选地,支撑壁122为上小下大的锥筒形,此结构简单易实现。如图3所示,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按键控制装置,即汽车车门遥控器中,硅胶垫1下部的PCB板2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向上突起的轻触开关21,每个轻触开关 21处于一个按键部12下方的容纳腔中。硅胶垫1上部的上盖3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开孔 31,从而每个按键部12从一个开孔31中穿出,以便于操作者对按键部12的按压。每个轻触开关21与其所在的容纳腔中的突出部121a错开,从而,在操作者对按键部12实施向下按压的动作的过程中,突出部121a不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胶垫(1),包括:片状的垫体(11);一个或多个按键部(12),包括:顶部(121);支撑壁(122),所述支撑壁(122)的上端与所述顶部(121)的下表面连接;所述支撑壁(122)的下端与所述垫体(11)连接,其中,所述顶部(121)的下表面和所述支撑壁(122)的内表面形成朝下开口的容纳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纳腔中设置有从所述按键部(12)的顶部(121)的下表面向下延伸的突出部(121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玉琢,王锋,王文平,杨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