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板装置及其输送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07569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停板装置及其输送机,该停板装置应用于包含第一轨道组的输送机。第一轨道组位于输送平面下。停板装置包含第一连杆组、第一停板组以及致动模块。第一连杆组横跨于第一轨道组下方。第一停板组位于第一轨道组下方并与第一连杆组连接。致动模块用以致动第一连杆组移动而将第一停板组顶伸出输送平面。(*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停板装置的输送机。
技术介绍
现有习知的用以输送料件(例如,印刷电路板)的输送机为了供表面着装设备或光学检查机在料件上进行零组件的组装或检测,需要利用停板机构将进料轨道上的料件停止于预定位置。现有习知的停板机构大都包含有减速感应器以及定位感应器。当料件通过减速感应器时,进料轨道的传送速度将会减速。当料件通过定位感应器时,停板装置会将停板伸入轨道中阻挡料件继续移动。一般来说,现有习知的停板机构可分为旋转式停板机构以及直动式停板机构。然而,对于旋转式停板机构来说,其停板是藉由旋转的方式伸入轨道中阻挡料件, 长期受到料件冲撞之后其枢接处容易损坏,因此其使用寿命往往较短。对于直动式停板机构来说,其采用的汽缸数量会随着进料轨道的数目增加(亦即,每一进料轨道皆需设置一汽缸),因此成本无法降下来。另外,汽缸安装在各进料轨道间会产生气管管路难以架设的问题。换言之,在有限的空间内,并无法全部安装现有习知的直动式停板机构。再者,直动式停板机构无法完全对应各种进料尺寸,因而降低输送机产品共用性。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停板装置及其输送机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停板装置及其输送机,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停板装置及其输送机,该停板装置并不需担心输送机的空间狭隘而无法将停板机构设计进去,使用本技术的停板装置的输送机,将可配合多种客户端的进料尺寸,增加输送机的共用优势。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停板装置,其供一输送机使用,该输送机包含一基座以及设置于该基座上的第一轨道组,该第一轨道组包含一第一轨道以及一第二轨道,该第一轨道组位于一输送平面下,该停板装置包含一第一连杆组,设置于该基座上并横跨于该第一轨道组下方,相对该基座朝向或远离该输送平面移动;一第一停板组,在该输送平面下分别与该第一轨道以及该第二轨道连接,并与该第一连杆组分离地连接;以及一致动模块,设置于该基座上,该致动模块致动该第一连杆组而将该第一停板组顶伸出该输送平面。本技术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停板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停板组进一步包含一第一导引件,设置于该第一轨道上;一第一停板件,其受该第一导引件导引而相对该第一轨道朝向或远离该输送平面移动;一第一顶升件,与该第一停板件连接并与该第一连杆组分离地连接;一第二导引件,设置于该第二轨道上;一第二停板件,其受该第二导引件导引而相对该第二轨道朝向或远离该输送平面移动;以及一第二顶升件,与该第二停板件连接并与该第二连杆组分离地连接。前述的停板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停板组进一步包含一第一归位元件,分别连接至该第一停板件与该第一轨道,该第一归位元件将该第一停板件朝向该第一连杆组施力; 以及一第二归位元件,分别连接至该第二停板件与该第二轨道,该第二归位元件将该第二停板件朝向该第二连杆组施力。前述的停板装置,其中所述的输送机进一步包含设置于该基座上的一第二轨道组,该第二轨道组包含一第三轨道以及一第四轨道,该第二轨道组位于该输送平面下,该停板装置包含一第二连杆组,设置于该基座上并横跨于该第一轨道组与该第二轨道组下方, 相对该基座朝向或远离该输送平面移动;以及一第二停板组,在该输送平面下分别与该第三轨道以及该第四轨道连接,并与该第二连杆组分离地连接;其中该致动模块选择性地致动该第一连杆组而将该第一停板组顶伸出该输送平面,或致动该第二连杆组而将该第二停板组顶伸出该输送平面。前述的停板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停板组进一步包含一第一导引件,设置于该第三轨道上;一第一停板件,其受该第一导引件导引而相对该第三轨道朝向或远离该输送平面移动;一第一顶升件,与该第一停板件连接并与该第一连杆组分离地连接;一第二导引件,设置于该第四轨道上;一第二停板件,其受该第二导引件导引而相对该第四轨道朝向或远离该输送平面移动;以及一第二顶升件,与该第二停板件连接并与该第二连杆组分离地连接。前述的停板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停板组进一步包含一第一归位元件,分别连接至该第一停板件与该第三轨道;以及一第二归位元件,分别连接至该第二停板件与该第四轨道。前述的停板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连杆组进一步包含一第一主动连杆,设置于该基座上并横跨于该第一轨道组与该第二轨道组下方,沿一第一方向相对该基座水平移动, 该第一主动连杆包含一第一楔型部;以及一第一随动连杆,横跨于该第一轨道组与该第二轨道组下方,并分别与该第一主动连杆以及该第一停板组分离地连接,该第一随动连杆包含一第二楔型部,该第二楔型部的外型与该第一楔型部吻合;其中该致动模块致动该第一主动连杆相对该基座移动,该第一楔型部推挤该第二楔型部,使该第一随动连杆沿一第二方向远离该基座移动而将该第一停板组顶伸出该输送平面。前述的停板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连杆组进一步包含一第二主动连杆,设置于该基座上并横跨于该第一轨道组与该第二轨道组下方,沿该第一方向相对该基座水平移动, 该第二主动连杆包含一第三楔型部;以及一第二随动连杆,横跨于该第一轨道组与该第二轨道组下方,并分别与该第二主动连杆以及该第二停板组分离地连接,该第二随动连杆包含一第四楔型部,该第四楔型部的外型与该第三楔型部吻合;其中该致动模块致动该第二主动连杆相对该基座移动,该第三楔型部推挤该第四楔型部,使该第二随动连杆沿该第二方向远离该基座移动而将该第二停板组顶伸出该输送平面。前述的停板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楔型部以及该第二楔型部的位置与该第三楔型部以及该第四楔型部的位置于该第一方向上相隔一预定距离。前述的停板装置,其进一步包含一限制导引组,设置于该基座上,该限制导引组限制该第一主动连杆与该第二主动连杆沿该第一方向相对该基座水平移动,并限制该第一随动连杆与该第二随动连杆沿该第二方向朝向或远离该基座移动。前述的停板装置,其中该第一随动连杆与该第二随动连杆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限制导引组进一步包含一第一限制导引件以及一第二限制导引件,设置于该基座上并靠近该第一端,其中该第一主动连杆、该第二主动连杆、该第一随动连杆以及该第二随动连杆抵靠于该第一限制导引件与该第二限制导引件之间;一第三限制导引件以及一第四限制导引件,设置于该基座上并靠近该第二端,其中该第一主动连杆、该第二主动连杆、该第一随动连杆以及该第二随动连杆抵靠于该第三限制导升件与该第四限制导引件之间;一第一止推件,分别固定至该第一限制导引件与该第二限制导引件;以及一第二止推件,分别固定至该第三限制导引件与该第四限制导引件;其中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抵靠于该第一止推件与该第二止推件之间,该第一限制导引件、该第二限制导引件、该第三限制导引件与该第四限制导引件限制该第一主动连杆与该第二主动连杆沿该第一方向相对该基座水平移动, 该第一限制导引件、该第二限制导引件、该第三限制导引件、该第四限制导引件、该第一止推件以及该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停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供一输送机使用,该输送机包含一基座以及设置于该基座上的第一轨道组,该第一轨道组包含一第一轨道以及一第二轨道,该第一轨道组位于一输送平面下,该停板装置包含:一第一连杆组,设置于该基座上并横跨于该第一轨道组下方,相对该基座朝向或远离该输送平面移动;一第一停板组,在该输送平面下分别与该第一轨道以及该第二轨道连接,并与该第一连杆组分离地连接;以及一致动模块,设置于该基座上,该致动模块致动该第一连杆组而将该第一停板组顶伸出该输送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知典简云南
申请(专利权)人:德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