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现华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配方及其产品制备工艺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6795765 阅读:9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配方及其产品制备工艺,它将当归、川穹、红花、丹参、西洋参、三七、牡丹皮、地龙、水蛭、芒虫经过煎煮后过滤,在得到的滤液和药渣中加入拜尔结合酵母菌,在相应温、湿度环境下静止培养168~240小时,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口服液或口服药片或胶囊,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主治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血液病,直接口服,见效快、无反复、吸收快、疗效高、口味甘甜,且服用后无后遗症或并发症;通过微生物应用在中药上实现固体和液体发酵两种特殊工艺,去除原药的毒副作用、便于存放、食用方便、不产生废弃药渣;原料来源丰富,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即可治疗又可保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中药
,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配方及其产品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原因的40%,是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研究预测,今后10年我国中年人群脑卒中的发病率男性将增加42%, 女性将增加13%,冠心病发病率男性将增加26%,女性将增加19%,2003年,中国心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为1301. 17亿元,占同期中国医疗总费用和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分别为 22. 65%和19. 74% ;排在前3位的病种分别为高血压(366. 03亿元)、冠心病(264. 33亿元)、脑梗死(237. 32亿元),占同期中国医疗总费用的比例分别为6. 37%,4. 60%,4. 13%, 而现阶段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是西药和西医手术,西药和西医手术能迅速、有效的遏制病情,但存在毒副作用强、病情反复甚至更加严重、治标不治本、价格昂贵、有后遗症或并发症等诸多问题;中药具有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小、长期服用疗效显著等独特优势;但存在加工工艺原始,治疗起效相对缓慢,药效成分难以定量,味道苦涩难以长时间服用等缺陷;究其原因, 首先很难确定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提取出多少,熬制的中药材有效成分往往包裹在细胞壁内,植物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物质构成的致密结构,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中,必须克服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的双重阻力;其次无法控制再消化和分解的过程,因为患者服用的汤剂或者中成药,都不是直接进入血液发挥药物效果,而是通过人体肠胃系统进行再消化和分解,才能转化为最终起作用的有效成分进入血液,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中药发酵技术克服了传统中药的缺陷,使中药具有可完全被人体吸收利用、疗效快、药效高、无毒副作用、中药口味可调等优点,是对传统中药产业的革命;早在四千年前古人即已将微生物发酵法应用到中药泡制中,如六神曲、半夏曲等,均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 (如霉菌、酵母等)固体发酵后形成的药物,由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不可控,导致此项技术没有更好的深入发展;随着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借助微生物的作用,改变中药原有药性,提高疗效,去除毒副作用被再次广泛提出,使中药发酵成为现代中药研究的热点;将微生物中药发酵技术应用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配方中,制造出具有吸收快、疗效高、见效快、无反复、价格低廉、口味甘甜、便于存放、食用方便且服用后无后遗症或并发症的中药成品尚未见到。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通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特性,提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中药配方并结合独特的中药发酵工艺,提供了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配方及其产品制备工艺,通过本工艺配方制备的中药成品具有吸收快、疗效高、见效快、无反复、价格低廉、口味甘甜、便于存放、食用方便且服用后无后遗症或并发症。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中药配方由下列组分制成(用量为重量份)当归200 260、川穹220 260、红花200 250、丹参230 250、西洋参200 260、三七220 260、牡丹皮200 250、地龙230 250、水蛭230 250、芒虫230 250。将上述组分制成本专利技术产品的制备方法是(1)将上述中药组分经过筛选,去除杂质,加水升温至90 100°C,煎煮30 40 分钟;(2)将煎煮后的中药组分冷却至25 30°C,过滤得到滤液和药渣;(3)在上步所得滤液中加入白糖,所加入白糖与滤液的重量比为1 8 1 10, 将此液体送入培养基,加入拜尔结合酵母菌,设定温度28 35°C,湿度控制在25 % 30 %, 静止培养168 240小时,得到本专利技术口服液;(4)将第二步过滤所得药渣加入白糖水,所述白糖水为白糖完全融化在水中形成的混合液,其中白糖与水混合前的重量比为1 10,所述药渣与白糖水的重量比为 1 0. 2 1 1 ;(5)将第四步所得混合物放入培养基,加入拜尔结合酵母菌,设定温度28 35°C, 湿度控制在25% 30%,静止培养168 240小时,将发酵后的混合物取出风干,打碎,得到固体颗粒,可直接口服,也可用于制作口服药片或胶囊。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中药组分当归补血活血,抗心律失常、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川穹辛散温通,活血祛瘀,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心肌代谢;红花活血通径、散瘀止痛、通透血液,用以降压和耐缺氧;丹参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用以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扩张冠脉及外周血管、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西洋参调节血压、强化心肌、抑制动脉硬化、促进红血球生长、增加血色素;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以促进造血、扩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牡丹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用于降压;地龙清热、平肝、止喘、通络,长于通行经络,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肢节不利之症;水蛭破血、逐瘀、通经,用于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促进脑血肿及皮下血肿的吸收,减轻周围炎症反应及水肿,缓解颅内压升高,改善局部血流循环,保护脑组织免遭坏死及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芒虫破血逐瘀,消肿祛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产品主治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血液病,生产的口服液和片剂针对不同病人服用,治疗见效快,无反复;(2)本专利技术通过微生物应用在中药上实现固体和液体发酵两种特殊工艺,不但去除原药的毒副作用,而且产品便于存放、食用方便,同时不产生废弃药渣,使中药原料得到充分利用;(3)中药原料来源丰富,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4)经过发酵后制成的中药产品,直接口服,吸收快、疗效高、口味甘甜,且服用后无后遗症或并发症,即可治疗又可保健,有无疾病均可服用。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本专利技术的中药配方由下列组分制成(用量为重量份)当归200、川穹220、红花200、丹参230、西洋参200、三七220、牡丹皮200、地龙 230、水蛭230、芒虫230。将上述组分制成本专利技术产品的制备方法是(1)将上述中药组分经过筛选,去除杂质,加水升温至90°C,煎煮40分钟;(2)将煎煮后的中药组分冷却至25°C,过滤得到滤液和药渣;(3)在上步所得滤液中加入白糖,所加入白糖与滤液的重量比为1 8,将此液体送入培养基,加入拜尔结合酵母菌,设定温度28°C,湿度控制在25%,静止培养240小时,得到本专利技术口服液;(4)将第二步过滤所得药渣加入白糖水,所述白糖水为白糖完全融化在水中形成的混合液,其中白糖与水混合前的重量比为1 10,所述药渣与白糖水的重量比为 1 0. 2 ;(5)将第四步所得混合物放入培养基,加入拜尔结合酵母菌,设定温度28°C,湿度控制在25 %,静止培养240小时,将发酵后的混合物取出风干,打碎,得到固体颗粒,可直接口服,也可用于制作口服药片或胶囊。在培养基中,拜尔结合酵母菌在代谢过程中可分泌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等几十种酶类物质,这些酶类物质将药物成分分解转化,使中药中有效成分充分析出,而发酵过程设定的温度、湿度极大程度的保护了中药活性成分免遭破坏,特别是对热敏感的芳香类及维生素类的活性成分,更有效的加以保护。如口服液的服用,一次口服5ml,一日三次即可,临床试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配方及其产品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中药配方由下列组分制成(用量为重量份)当归200~260、川穹220~260、红花200~250、丹参230~250、西洋参200~260、三七220~260、牡丹皮200~250、地龙230~250、水蛭230~250、芒虫230~25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现华戴启亮
申请(专利权)人:李现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