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合式空心稳定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93685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拼合式空心稳定杆,属于车辆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心稳定杆。其包括呈空心管状的杆体,特征在于在杆体的两端连接实心的端头,端头上开设销接孔。稳定杆的杆体为空心管状,较传统的实心稳定杆受力分布更加合理,抗扭能力强,杆体两端连接实心端头,空心管的承载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保证了稳定杆角刚度、疲劳强度等性能,可以保证稳定杆与车体的连接强度。改进后的稳定杆能够满足各种车辆的使用要求,不再受限于小型轻载荷的客运车,在大吨位的工程用或商用货运车领域也游刃有余。端头和杆体的连接方式多种多样,可铆接、螺纹连接或销接,可根据不同的车型、路况或其他使用条件自由选择,灵活可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心稳定杆。
技术介绍
稳定杆的全称是“横向稳定杆”,有时又被称作扭力杆,一般呈“U”型,在杆体两端头上开设通孔,用以将稳定杆安装在车体上。稳定杆通过杆件形变产生扭矩来达到稳定车身的目的。当车的左右悬挂产生相反方向的变形,稳定杆也会随之发生变形,杆体内部产生扭矩以抵御车身的倾斜。旧有的稳定杆多为实心杆体,不但用料多,而且抗扭等力学性能不佳,而空心管状的稳定杆挠度小于实心杆体,同等刚度、载荷的情况下,空心材料承受的应力,无论是弯曲应力,还是剪切应力均高于实心杆体。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将稳定杆的杆体设计成空心管状,不但节约生产材料,而且抗扭变能力强,但这种设计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空心稳定杆端头为管状杆体两端压扁后钻孔制成,这种端头的强度难以达到重载荷车辆的使用要求,这使得空心稳定杆的应用只限于小型或轻载荷类客运车辆,在工程或商用大吨位货运车辆领域内的推广举步维艰。目前,想要在重型车辆上使用这种轻量化设计的稳定杆,必须另外将杆体端部衬加其他金属材料后压扁再钻通孔,且与通孔连接的稳定杆衬套,也必须专门设计制造,加工成本极高,令这项改进的应用得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拼合式空心稳定杆,包括呈空心管状的杆体,其特征在于在杆体的两端均连接实心的端头,端头上开设销接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昱张运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安博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