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开关用双室三工位真空灭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91765 阅读:3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体开关用双室三工位真空灭弧室,它有两个真空室和两个波纹管,其动接地触头(9)装在动导电杆(7)上,静接地触头(8)装在绝缘外壳(1)的金属接地环(10)上;动导电杆(7)的下端贯穿第一波纹管(11)和第二波纹管(12);静触头(5)和动触头(6)置于第一真空室(13)中,静接地触头(8)和动接地触头(9)置于第二真空室(14)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一个真空灭弧室实现三工位功能,除了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靠性高、安全性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外,更具有开断短路电流或负荷电流的功能,能取代两个灭弧室才能实现的合闸、隔离和接地三工位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空灭弧室,特别是一种固体开关用双室三工位真空灭弧室,属于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真空灭弧室为两工位结构,只能实现合闸和隔离功能,若实现双室三工位即合闸、隔离、接地三个功能,通常需要采用两个真空灭弧室来实现,不仅结构复杂而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固体开关用双室三工位真空灭弧室,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固体开关用双室三工位真空灭弧室。其构成包括绝缘外壳、屏蔽筒、静盖板、动盖板、静触头、动触头、动导电杆、静接地触头、动接地触头,该真空灭弧室有两个独立的真空室和两个波纹管,所述的动接地触头装在动导电杆上,静接地触头装在绝缘外壳的金属接地环上,静接地触头位于动接地触头下面;动触头装在动导电杆的上端,动导电杆的下端贯穿第一波纹管和第二波纹管;静触头和动触头置于第一真空室中,静接地触头和动接地触头置于第二真空室中。上述的固体开关用双室三工位真空灭弧室中,所述的屏蔽筒是装在绝缘外壳和静盖板上。前述的固体开关用双室三工位真空灭弧室中,所述的屏蔽筒还可以装在绝缘外壳与静盖板的内腔中。前述的固体开关用双室三工位真空灭弧室中,所述的静盖板、动盖板可以是陶瓷或金属制成的盖板。前述的固体开关用双室三工位真空灭弧室中,所述的第一波纹管和第二波纹管是伸缩式波纹管。前述的固体开关用双室三工位真空灭弧室中,所述的第一波纹管和第二波纹管还可以是叠片式波纹管。前述的固体开关用双室三工位真空灭弧室中,所述的绝缘外壳是玻璃或者陶瓷制成的绝缘外壳。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用一个真空灭弧室即可实现原来需要用两个真空灭弧室才能实现的双室三工位即合闸、隔离、接地三个功能,是一种先进的真空灭弧室结构,不仅大大简化了现有的三工位真空灭弧室结构,而且大幅降低了成本,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本专利技术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真空室和两个波纹管,与具有一个真空室和一个波纹管的真空灭弧室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双室三工位真空灭弧室可靠性更高、安全性更好,而且具有开断短路电流或负荷电流的功能。并且本专利技术把主触头(静触头、动触头)和3接地触头分别放在两个独立的真空室中,安全性高,真正能取代现有技术中需要两个真空灭弧室才能实现的合闸、隔离、接地三个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包括绝缘外壳1、屏蔽筒2、静盖板3、动盖板4、静触头5、 动触头6、动导电杆7、静接地触头8、动接地触头9。绝缘外壳1是陶瓷制成。屏蔽筒2装在绝缘外壳1与静盖板3的内腔中,静盖板3是陶瓷制成,动盖板4是金属制成。第一波纹管11和第二波纹管12是传统的伸缩式波纹管。静接地触头8和动接地触头9采用具有较好导电性能的铜铬合金制成。动接地触头9焊接在动导电杆7上,静接地触头8焊接在绝缘外壳1的金属接地环10上,静接地触头8位于动接地触头9下面。动触头6焊接在动导电杆7的上端,动导电杆7的下端贯穿第一波纹管11和第二波纹管12 ;第一波纹管11将真空灭弧室隔离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真空室,即第一真空室13和第二真空室14 ;静触头5和动触头6置于第一真空室13中,静接地触头8、动接地触头9和第一波纹管11置于第二真空室14中。工作原理真空灭弧室通过一外接机构与真空灭弧室动端螺纹孔相连实现真空灭弧室的合闸、隔离和接地功能。当机构开始运动,带动动导电杆7向上运动,带动动触头6向上运动,当动触头6与静触头5接触时,实现合闸功能;当动导电杆7向下运动时,动触头6 与静触头5分离,实现隔离功能;当动导电杆7继续向下运动时,带动动接地触头9向下运动,当动接地触头9与静接地触头8接触时,实现接地功能。本专利技术还具有开断短路电流或负荷电流的功能。实施例2。如图2所示,包括绝缘外壳1、屏蔽筒2、静盖板3、动盖板4、静触头5、 动触头6、动导电杆7、静接地触头8、动接地触头9。绝缘外壳1是玻璃制成。屏蔽筒2装在绝缘外壳1与静盖板3的内腔中,静盖板3、动盖板4均是金属制成。第一波纹管11和第二波纹管12是传统的伸缩式波纹管。静接地触头8和动接地触头9采用具有较好导电性能的铜铬合金制成。动接地触头9焊接在动导电杆7上,静接地触头8焊接在绝缘外壳 1的金属接地环10上,静接地触头8位于动接地触头9下面。动触头6焊接在动导电杆7 的上端,动导电杆7的下端贯穿第一波纹管11和第二波纹管12 ;第一波纹管11将真空灭弧室隔离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真空室,即第一真空室13和第二真空室14 ;静触头5、动触头6 和第一波纹管11置于第一真空室13中,静接地触头8和动接地触头9置于第二真空室14 中。实施例3。如图3所示,包括绝缘外壳1、屏蔽筒2、静盖板3、动盖板4、静触头5、 动触头6、动导电杆7、静接地触头8、动接地触头9。绝缘外壳1是陶瓷制成。屏蔽筒2装在绝缘外壳1和静盖板3上,静盖板3、动盖板4均是陶瓷制成。第一波纹管11和第二波纹管12是传统的伸缩式波纹管。静接地触头8和动接地触头9采用具有较好导电性能的铜铬合金制成。动接地触头9焊接在动导电杆7上,静接地触头8焊接在绝缘外壳1的金属接地环10上,静接地触头8位于动接地触头9下面。动触头6焊接在动导电杆7的上端, 动导电杆7的下端贯穿第一波纹管11和第二波纹管12 ;第一波纹管U将真空灭弧室隔离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真空室,即第一真空室13和第二真空室14 ;静触头5和动触头6置于第一真空室I3中,静接地触头8、动接地触头9和第一波纹管11置于第二真空室14中。实施例4。如图4所示,包括绝缘外壳1、屏蔽筒2、静盖板3、动盖板4、静触头5、 动触头6、动导电杆7、静接地触头8、动接地触头9。绝缘外壳1是玻璃制成。屏蔽筒2装在绝缘外壳1和静盖板3上,静盖板3、动盖板4均是陶瓷制成。第一波纹管11和第二波纹管12是叠片式波纹管。静接地触头8和动接地触头9采用具有较好导电性能的铜铬合金制成。动接地触头9焊接在动导电杆7上,静接地触头8焊接在绝缘外壳1的金属接地环10上,静接地触头8位于动接地触头9下面。动触头6焊接在动导电杆7的上端,动导电杆7的下端贯穿第一波纹管11和第二波纹管12 ;第一波纹管U将真空灭弧室隔离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真空室,即第一真空室13和第二真空室14 ;静触头5和动触头6置于第一真空室13中,静接地触头8、动接地触头9和第一波纹管11置于第二真空室14中。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的各种变化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固体开关用双室三工位真空灭弧室,包括绝缘外壳(1)、屏蔽筒O)、静盖板 (3)、动盖板(4)、静触头(5)、动触头(6)、动导电杆(7)、静接地触头(8)、动接地触头(9), 其特征在于该真空灭弧室有两个独立的真空室和两个波纹管,所述的动接地触头(9)装在动导电杆(7)上,静接地触头(8)装在绝缘外壳(1)的金属接地环(10)上,静接地触头 (8)位于动接地触头(9)下面;动触头(6)装在动导电杆(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体开关用双室三工位真空灭弧室,包括绝缘外壳(1)、屏蔽筒(2)、静盖板(3)、动盖板(4)、静触头(5)、动触头(6)、动导电杆(7)、静接地触头(8)、动接地触头(9),其特征在于:该真空灭弧室有两个独立的真空室和两个波纹管,所述的动接地触头(9)装在动导电杆(7)上,静接地触头(8)装在绝缘外壳(1)的金属接地环(10)上,静接地触头(8)位于动接地触头(9)下面;动触头(6)装在动导电杆(7)的上端,动导电杆(7)的下端贯穿第一波纹管(11)和第二波纹管(12);静触头(5)和动触头(6)置于第一真空室(13)中,静接地触头(8)和动接地触头(9)置于第二真空室(14)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毅易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振华电子集团宇光电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