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冰蓄冷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84448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冰蓄冷转换装置,包括板式转换器、蓄冷水箱、水泵、风机热管、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与板式转换器连接,板式转换器的第二介质出口、第二介质进口与盘管连接,蓄冷水箱与风机热管连接,水泵设于水箱出口与风机热管的风机入口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低谷用电时段将电能转换的热能或冷能予以储存,在高峰用电时段予以释放,以填充建筑物内高峰用电时段的空调负荷,既可降低用户的用电成本,又可提高电网负荷的均衡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量转换与存储
,尤其是一种储冰蓄冷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为合理利用电能,减少电网压力,国家电网通常实行供电侧调节,主要靠新建电厂和电站的扩能蓄能,但仍满足不了每年用电量增长的需求,加之用电量的不均衡,导致电网的峰谷差值急剧增加,电网负荷率明显下降,极大影响了电网的有序安全运行,提高了发电成本。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用电需求侧的调节和管理,从用户方考虑并制定了峰谷用电的价差和鼓励节约用电的优惠政策。建筑物内的空调用电占用电量的比重较大,例如、商铺、 写字楼及居家用户的用电,且多为高峰用电,存在的问题是,如何采用蓄能装置,在低谷用电时段将电能转换的热能或冷能予以储存,在高峰用电时段予以释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储冰蓄冷转换装置。本专利技术在低谷用电时段将电能转换的热能或冷能予以储存,在高峰用电时段予以释放,以补充建筑物内高峰用电时段的空调负荷,既可降低用户的用电成本,又可提高电网负荷的均衡率。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储冰蓄冷转换装置,其特点包括板式转换器、蓄冷水箱、水泵、风机热管、制冷机组,板式转换器的一侧设有第一介质出口、第一介质进口,另一侧设有第二介质出口、第二介质进口,所述蓄冷水箱上设有水箱出口、水箱进口,蓄冷水箱内设有盘管,盘管两端设有盘管进口、盘管出口,风机热管上设有风机入口、风机出口,制冷机组上设有介质出口、介质进口 ;所述制冷机组的介质出口与板式转换器的第一介质进口连接,制冷机组的介质进口与板式转换器的第一介质出口连接,板式转换器的第二介质出口与盘管进口连接,板式转换器的第二介质进口与盘管出口连接,蓄冷水箱上的水箱出口与风机热管的风机入口连接,蓄冷水箱上的水箱进口与风机热管的风机出口连接,水泵设于水箱出口与风机热管的风机入口之间。本专利技术在低谷用电时段将电能转换的热能或冷能予以储存,在高峰用电时段予以释放,以填充建筑物内高峰用电时段的空调负荷,既可降低用户的用电成本,又可提高电网负荷的均衡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包括板式转换器1、蓄冷水箱3、水泵6、风机热管7、制冷机组8,板式转换器1的一侧设有第一介质出口 11、第一介质进口 12,另一侧设有第二介质出口 13、 第二介质进口 14,所述蓄冷水箱3上设有水箱出口 34、水箱进口 35,蓄冷水箱3内设有盘管31,盘管31两端设有盘管进口 32、盘管出口 33,风机热管7上设有风机入口 71、风机出口 72,制冷机组8上设有介质出口 81、介质进口 82 ;所述制冷机组8的介质出口 81与板式转换器1的第一介质进口 12连接,制冷机组8的介质进口 82与板式转换器1的第一介质出口 11连接,板式转换器1的第二介质出口 13与盘管进口 32连接,板式转换器1的第二介质进口 14与盘管出口 33连接,蓄冷水箱3上的水箱出口 34与风机热管7的风机入口 71 连接,蓄冷水箱3上的水箱进口 35与风机热管7的风机出口 72连接,水泵6设于水箱出口 34与风机热管7的风机入口 71之间。本专利技术是这样使用的本专利技术在低谷用电时段,采用制冷机组8制冷,制冷机组8的冷媒经介质出口 81由第一介质进口 12进入板式转换器1,再由板式转换器1的第一介质出口 11经介质进口 82回到制冷机组8进行循环制冷,冷水或乙二醇由板式转换器1的第二介质出口 13经盘管进口 32进入盘管31,再由盘管出口 33经第二介质进口 14进入板式转换器1并在板式转换器1 内进行热交换,以提高系统的换热性能和制冷系数,由于盘管31设在蓄冷水箱3内,对蓄冷水箱3内的冷水或乙二醇进行制冷并将冷能贮存在蓄冷水箱3内。在高峰用电时段,需要对室内制冷时,启动水泵6和风机热管7,水泵6将蓄冷水箱3内的冷水或乙二醇从水箱出口 34、经风机入口 71输送到风机热管7内,在风机热管7内释放并与空气热交换后,由风机热管7将冷空气向室内释放,风机热管7内热交换后的冷水或乙二醇从风机热管7的风机出口 72经水箱进口 35回到蓄冷水箱3内再次循环,从而实现低谷储能高峰释放对室内进行制冷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具有运行效率高,冷量配置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的优点;可减少制冷主机的总容量、电量及变配电设施;易于实现室内低温送风;利用峰谷差价电,可节省电费及系统运行费用;运行稳定,便于管理且有利于电网峰谷的负荷平衡。权利要求1. 一种储冰蓄冷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板式转换器(1)、蓄冷水箱(3)、水泵 (6)、风机热管(7)、制冷机组(8),板式转换器(1)的一侧设有第一介质出口(11)、第一介质进口(12),另一侧设有第二介质出口(13)、第二介质进口(14),所述蓄冷水箱(3)上设有水箱出口(34)、水箱进口(35),蓄冷水箱(3)内设有盘管(31),盘管(31)两端设有盘管进口 (32)、盘管出口(33),风机热管(7)上设有风机入口(71)、风机出口(72),制冷机组(8)上设有介质出口(81)、介质进口(82);所述制冷机组(8)的介质出口(81)与板式转换器(1)的第一介质进口(12 )连接,制冷机组(8 )的介质进口( 82 )与板式转换器(1)的第一介质出口 (11)连接,板式转换器(1)的第二介质出口(13 )与盘管进口( 32 )连接,板式转换器(1)的第二介质进口(14)与盘管出口(33)连接,蓄冷水箱(3)上的水箱出口(34)与风机热管(7) 的风机入口(71)连接,蓄冷水箱(3)上的水箱进口(35)与风机热管(7)的风机出口(72)连接,水泵(6)设于水箱出口(34)与风机热管(7)的风机入口(71)之间。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冰蓄冷转换装置,包括板式转换器、蓄冷水箱、水泵、风机热管、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与板式转换器连接,板式转换器的第二介质出口、第二介质进口与盘管连接,蓄冷水箱与风机热管连接,水泵设于水箱出口与风机热管的风机入口之间。本专利技术在低谷用电时段将电能转换的热能或冷能予以储存,在高峰用电时段予以释放,以填充建筑物内高峰用电时段的空调负荷,既可降低用户的用电成本,又可提高电网负荷的均衡率。文档编号F24F5/00GK102226556SQ20111010900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9日专利技术者闵元良 申请人:江苏辉煌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冰蓄冷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板式转换器(1)、蓄冷水箱(3)、水泵(6)、风机热管(7)、制冷机组(8),板式转换器(1)的一侧设有第一介质出口(11)、第一介质进口(12),另一侧设有第二介质出口(13)、第二介质进口(14),所述蓄冷水箱(3)上设有水箱出口(34)、水箱进口(35),蓄冷水箱(3)内设有盘管(31),盘管(31)两端设有盘管进口(32)、盘管出口(33),风机热管(7)上设有风机入口(71)、风机出口(72),制冷机组(8)上设有介质出口(81)、介质进口(82);所述制冷机组(8)的介质出口(81)与板式转换器(1)的第一介质进口(12)连接,制冷机组(8)的介质进口(82)与板式转换器(1)的第一介质出口(11)连接,板式转换器(1)的第二介质出口(13)与盘管进口(32)连接,板式转换器(1)的第二介质进口(14)与盘管出口(33)连接,蓄冷水箱(3)上的水箱出口(34)与风机热管(7)的风机入口(71)连接,蓄冷水箱(3)上的水箱进口(35)与风机热管(7)的风机出口(72)连接,水泵(6)设于水箱出口(34)与风机热管(7)的风机入口(7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元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辉煌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