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冰晶粘结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61657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态冰蓄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防止冰晶粘结设备,包括电源供应器、支撑架及设置于支撑架的电极,该电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电源供应器设置有正负极可互换的电源正接口和电源负接口,其中一部分电极与电源正接口电连接,另一部分电极与电源负接口电连接。所述一种防止冰晶粘结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电源供应器用于给至少两个电极通直流电,并通过变换的电流方向来改变冰晶间的连接方向,冰晶在交替的直流电作用下发生偏转,破坏冰晶按极性方向的排列顺序,以防止冰晶聚结,使冰晶更容易地分散到水中,从而达到防止冰晶粘结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没有任何的腐蚀和污染问题,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态冰蓄冷
,尤其是指一种防止冰晶粘结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冰蓄冷空调系统,是利用电网低负荷期的多余电力,将制冷系统制取的冷量储存在水中,把水制成冰;在电价昂贵的高负荷期,将冰中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向空调系统供冷,从而减少电网高负荷期对电力的需求,实现电力系统“移峰填谷”的空调系统。在供电紧张的地区,冰蓄冷系统甚至可以实现“负荷转移”,将电力供应紧张的时间段的冷负荷转移到电力供应充足的时间段,提高空调系统的适用范围,同时利用冰蓄冷的“高品位冷能”, 通过大温差低温送风技术,可以大力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减少管道和水泵的尺寸、有效降低长期运行的泵功消耗,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动态冰蓄冷技术是通过制出微小的冰晶(一般粒径0. Γ0. 8mm)来实现冷量的蓄存,晚上蓄冷,白天用冷,很好实现电力移峰填谷。动态制冰获得的冰晶很小,把该冰晶与水混合进行管道输送,提高输送的冷量密度,较少泵输送功耗。然而,当冰晶生成静置一段时间,出现冰晶粘结,形成较大尺寸的冰团,不利于冰晶在水中的分散,影响管道输送效果。现有的防止冰晶粘结的做法是在水中添加极性强的无机物或醇类有机物,虽然能够阻止冰晶的聚结倾向,防止冰晶粘结,但添加物会带来腐蚀和污染问题,限制动态冰蓄冷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用添加任何物质就能够防止冰晶粘结的防止冰晶粘结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冰晶粘结设备, 包括电源供应器、支撑架及设置于支撑架的电极,该电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电源供应器设置有正负极可互换的电源正接口和电源负接口,其中一部分电极与电源正接口电连接,另一部分电极与电源负接口电连接。其中,所述电极的数量为九个,九个电极以三排三列的方式均勻设置于支撑架。其中,所述第一列的三个电极及第三列的三个电极均与电源正接口电连接;第二列的三个电极均与电源负接口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列的第二个电极与电源负接口电连接,其余的八个电极均与与电源正接口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冰晶粘结设备,包括电源供应器、支撑架及设置于支撑架的电极,该电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电源供应器设置有正负极可互换的电源正接口和电源负接口,其中一部分电极与电源正接口电连接,另一部分电极与电源负接口电连接。所述一种防止冰晶粘结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电源供应器用于给至少两个电极通直流电,并通过变换的电流方向来改变冰晶间的连接方向,冰晶在交替的直流电作用下发生偏转,破坏冰晶按极性方向的排列顺序,以防止冰晶聚结,使冰晶更容易地分散到水中,从而达到防止冰晶粘结的目的。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没有任何的腐蚀和污染问题,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止冰晶粘结设备的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止冰晶粘结设备的实施例一的蓄冰槽、支撑架和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防止冰晶粘结设备的实施例二的蓄冰槽、支撑架和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所述一种防止冰晶粘结设备的实施例一,包括电源供应器1、支撑架2及设置于支撑架2的电极3,该电极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电源供应器1设置有正负极可互换的电源正接口 4和电源负接口 5,其中一部分电极3与电源正接口 4电连接,另一部分电极3与电源负接口 5电连接。所述一种防止冰晶粘结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电源供应器1用于给至少两个电极3 通直流电,并通过变换的电流方向来改变冰晶间的连接方向,冰晶在交替的直流电作用下发生偏转,破坏冰晶按极性方向的排列顺序,以防止冰晶聚结,使冰晶更容易地分散到水中,从而达到防止冰晶粘结的目的。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没有任何的腐蚀和污染问题,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应用。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电极3的数量为九个,九个电极3以三排三列的方式均勻设置于支撑架2。具体的,所述第一列的三个电极3及第三列的三个电极3均与电源正接口 4电连接;第二列的三个电极3均与电源负接口 5电连接。使带正电压的电极3与带负电压的电极3均勻交错,提高防止冰晶粘结技术效果。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所述一种防止冰晶粘结设备的实施例二,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列的第二个电极3与电源负接口 5电连接,其余的八个电极 3均与电源正接口 4电连接。改变了带正电压的电极3与带负电压的电极3之间的排列方式,同样也能达到上述技术效果。一种防止冰晶粘结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所述支撑架2及电极3浸没于水中,开启所述电源供应器1 ;B、电源供应器1开始给电极3供电,电源正接口 4和电源负接口 5的电压差为8V 12V ;C、电源供应器1给电极3供电0. 3秒 0. 8秒后,电源正接口 4和电源负接口 5的极性互换,电源供应器1继续给电极3供电0. 3秒 0. 8秒后, 电源供应器1停止供电;D、电源供应器1停止供电8秒 12秒后,重复步骤B和步骤C ;E、 循环重复步骤D。该方法步骤简单,可操作性高,方便实用;另外,本技术方案中电极3间的电压差处于安全电压以下,安全系数高。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电源正接口 4和电源负接口 5的电压差为10V。具体的,所述步骤C中,电源供应器1给电极3供电0. 5秒后,电源正接口 4和电源负接口 5的极性互换,电源供应器1继续给电极3供电0. 5秒后,电源供应器1停止供电。所述步骤D中,电源供应器1停止供电10秒后,循环重复步骤B和步骤C。以上述实施例一为例,在应用时,产生的冰晶和水都放在蓄冰槽6内,再将支撑架 2及电极3浸没于蓄冰槽6内的水中,将电极3与电源供应器1的电源正接口 4或电源负接口 5电连接,连接时,所述第一列的三个电极3及第三列的三个电极3均与电源正接口 4电连接;第二列的三个电极3均与电源负接口 5电连接。开启电源供应器1,先由电源正接口 4给所述第一列的三个电极3及第三列的三个电极3加上正电压,由电源负接口 5给第二列的三个电极3加上负电压,依靠电压不同的两个电极3之间的直流电改变冰晶间的连接方向;通电0. 5秒后,电源正接口 4和电源负接口 5的极性互换,极性互换后继续通电0. 5秒, 从而打乱冰晶间的连接方向,循环重复上述动作,从而达到防止冰晶粘结的目的。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防止冰晶粘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供应器(1)、支撑架(2)及设置于支撑架(2)的电极(3),该电极(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电源供应器(1)设置有正负极可互换的电源正接口(4)和电源负接口(5),其中一部分电极(3)与电源正接口(4)电连接,另一部分电极(3)与电源负接口(5)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冰晶粘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3)的数量为九个,九个电极(3)以三排三列的方式均勻设置于支撑架(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冰晶粘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供应器(1)、支撑架(2)及设置于支撑架(2)的电极(3),该电极(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电源供应器(1)设置有正负极可互换的电源正接口(4)和电源负接口(5),其中一部分电极(3)与电源正接口(4)电连接,另一部分电极(3)与电源负接口(5)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斌王红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迪奥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