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悬浮刮片式流态冰冰晶器。该冰晶器为双缸套式,由内、外缸,悬浮刮片式刮冰机构等组成。当低温液态制冷剂进入内缸与外缸之间的蒸发腔时,制冰溶液从冰晶器的一端入口进入内缸、流向另一端的出口。液态制冷剂在蒸发腔内蒸发,冷却内缸中的制冰溶液至过冷,从而使溶液中的水分结晶析出形成微粒冰。该微粒冰在刮冰机构的搅拌下,远离内缸壁面,混入溶液中,形成微粒冰与溶液的混合物,即流态冰。流态冰不断排出,从而实现连续、动态地制冰。与传统冰晶器相比,克服了主轴绕度的制约,具有设计合理、加工简单、可靠性高、尤其易于实现大型化等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悬浮刮片式流态冰冰晶器。该冰晶器为双缸套式,由内、外缸,悬浮刮片式刮冰机构等组成。当低温液态制冷剂进入内缸与外缸之间的蒸发腔时,制冰溶液从冰晶器的一端入口进入内缸、流向另一端的出口。液态制冷剂在蒸发腔内蒸发,冷却内缸中的制冰溶液至过冷,从而使溶液中的水分结晶析出形成微粒冰。该微粒冰在刮冰机构的搅拌下,远离内缸壁面,混入溶液中,形成微粒冰与溶液的混合物,即流态冰。流态冰不断排出,从而实现连续、动态地制冰。与传统冰晶器相比,克服了主轴绕度的制约,具有设计合理、加工简单、可靠性高、尤其易于实现大型化等优点。【专利说明】悬浮刮片式流态冰冰晶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悬浮刮片式流态冰冰晶器,特别适合大型冰晶器,无论是卧式还是立式,加工容易,维修方便,占有空间小,故障率低,效率高。
技术介绍
冰是水的一种物理状态,在寒冷的冬季,水就会自然冻结成冰。人类用冰进行降温和食物保鲜具有悠久的历史。十九世纪中叶,近代制冷技术的专利技术,为人工造冰和自由地利用冰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冰被广泛用于降温,食物保质、保鲜和储能等领域。自此,各种制冰技术和设备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长久以来,固体冰制造技术处于统治地位。其制造原理基本上依靠降温使液态的水发生相变而直接冻结成固体冰。其制造工艺简单,原料随处可取,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冰呈现固体状,不具有流动性,其应用的范围和方便性也受到制约。如果冰能向水一样具有流动性,在输送和应用上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尽管现在技术的发展,流态冰制冰技术已经在工业发达国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在发展大型制冰设备时,往往因为要加大冰晶器会带来主轴过长而造成主轴自然弯曲,同时由于大型设备的主轴较长,拆装维修非常不便且占用巨大空间,对刮片式制冰方式产生了巨大的限制。本技术技术方案解决了这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间占有率低,制冰效率高,故障率低的悬浮刮片式流态冰冰晶器。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悬浮刮片式流态冰冰晶器,该冰晶器为双缸套冰晶器,包括内缸,外缸,刮冰搅拌机构,动力传输机构和驱动电机,刮冰搅拌机构由旋转主轴和悬浮式刮片组合及固定式刮片组合组成,刮冰搅拌机构贯穿于内缸,驱动端固定于驱动端缸盖上的轴承和非驱动固定于非驱动端缸盖上的轴承,主轴上的两固定端之间连接有多个刮片组合,两端采用固定式刮片组合,中间采用悬浮式刮片组合,非驱动端水润轴承为耐腐蚀轴承并被完全密封在内缸里,旋转主轴的驱动端通过动力传输机构和驱动电机连接,外缸的两端由驱动端缸盖和非驱动端缸盖密封,内缸外壁上设置有多个折流肋片,制冷剂从冰晶器外缸的下部进液口进入冰晶器的内缸与外缸之间的蒸发腔中,制冰溶液从冰晶器一端的制冰溶液入口进入内缸之中,从另一端的制冰溶液出口流出。 所述的悬浮刮片式流态冰冰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式刮片组合由固定式刮片支架、刮片、刮片弹簧和刮片中轴组成。 所述的悬浮刮片式流态冰冰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浮式刮片组合由悬浮式刮片支架、悬浮式刮片支架套筒、刮片、刮片弹簧、刮片中轴、滚轮和支架拨杆组成。所述的悬浮式支架与套筒刚性地固定在一起,悬浮式支架的两端设置有滚轮,滚轮紧贴内缸内壁,悬浮式支架通过套筒与主轴上的支架拨杆相联,套筒与拨杆之间设置有耐磨防腐减振筒套,套筒和拨杆之间可沿主轴的径向相对移动。 所述的悬浮刮片式流态冰冰晶器,其特征在于固定式刮片支架和悬浮式刮片支架的两端固定有可以转动的刮片,刮片弹簧的扭曲弹力作用于刮片上,使刮片的刀锋与内缸内壁成10-80度夹角并与内壁相接触。 所述的悬浮刮片式流态冰冰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冰搅拌机构可根据冰晶器的长度需要,主轴上的刮片组合以夹角60度或90度的排列方式配置,形成长轴式刮冰搅拌机构。 本技术的悬浮刮片式流态冰冰晶器,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悬浮刮片结构和双缸套结构,克服了刮片式冰晶器因主轴自然弯曲而不能大型化的瓶颈,实现了结构紧凑、简单,空间占有率低,制冰效率高,故障率低,易于加工和维修,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悬浮刮片式冰晶器整体结构(卧式)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悬浮式刮片组合式结构示意图; 其中: 1、主轴14、制冰溶液(流态冰)出口 2、固定式刮片支架 15、非驱动端水润轴承 3、刮片16、驱动端机械密封 4、刮片弹簧17、驱动端轴承 5、刮片中轴18、驱动端动力传输机构 6、刮片支架19、驱动电机 7、刮片支架套筒 20、外缸 8、刮片支架滚轮 21、内缸 9、刮片支架拨杆 22、驱动端缸盖 10、非驱动端轴承端盖23、非驱动端缸盖 11、制冷剂液入口 24、驱动端轴承端盖 12、制冷剂汽体出口 25、制冷剂蒸发腔 13、制冰溶液入口 26、折流肋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悬浮刮片式流态冰冰晶器是如何实现的。 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悬浮刮片式流态冰冰晶器,为双缸套冰晶器。制冷剂入口(11)设置于外缸下部、与由内缸(21)与外缸(20)中间的密闭蒸发腔(25)相连通,制冷剂出口(12)置于外缸(20)上部两端。在内缸(21)的外壁、蒸发腔(25)内部设置有多个折流肋片(26)。制流态冰用溶液入口(13)设置于冰晶器内缸(21) —端、与冰晶器内缸 (21)里面相通,制冰溶液(流态冰)出口(14)设置于冰晶器内缸(21)另一端,与冰晶器内缸(21)里面相通。溶液入口(13)通过内缸(21)内部与溶液出口(14)相连通。 如图1所示和图3所示,所述的悬浮刮片式流态冰冰晶器的固定式刮片组合由固定式刮片支架⑵、刮片⑶、刮片弹簧⑷和刮片中轴(5)组成。其特征在于固定式刮片支架⑵刚性连接在主轴⑴上,固定式刮片支架(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刮片(3),刮片(3)刮片中轴(5)与两边的固定式刮片支架(2)相连。刮片弹簧⑷一端固定于固定式刮片支架(2)上,另一端则作用于刮片(3),使其紧靠内缸(21)内壁并成一定的角度。 如图1所示和图2所示,所述的悬浮刮片式流态冰冰晶器的悬浮式刮片组合由刮片支架(6)、刮片支架套筒(7)、刮片(3)、刮片弹簧(4)、刮片中轴(5)、滚轮(8)和支架拨杆 (9)组成。其特征在于支架拨杆(9)刚性地固定在主轴(I)上,支架拨杆(9)与套筒(7)相联,套筒(7)与悬浮式支架(6)刚性固定在一起,悬浮式支架(6)的两端设置有滚轮(8),滚轮⑶紧贴内缸(21)内壁,悬浮式支架(6)通过套筒(7)与主轴⑴上的拨杆(7)相联。其特征是:套筒(7)与拨杆(9)之间设置有耐磨防腐减振筒套,套筒⑶和拨杆(9)之间可沿主轴(I)的径向相对移动。 如图1所示,所述的悬浮刮片式流态冰冰晶器的主轴(I)的两端设置有固定式刮片组合,中间设置有悬浮式刮片组合。主轴(I)的两端由驱动端轴承(17)和非驱动端水润轴承(15)支撑,非驱动端水润轴承(15)固定于非驱动端缸盖(23)上,驱动端轴承(17)固定于驱动端缸盖(22)上。主轴(I)的驱动端缸盖(22)内侧用机械密封(16)来密封。主轴(I)的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合大型流态冰制冰系统的悬浮刮片式流态冰冰晶器,该冰晶器为双缸套冰晶器,包括内缸(21),外缸(20),刮冰搅拌机构,动力传输机构(18)和驱动电机(19),刮冰搅拌机构由旋转主轴(1)和悬浮式刮片组合及固定式刮片组合组成,刮冰搅拌机构贯穿于内缸(21),驱动端固定于驱动端缸盖(22)上的轴承(17)和非驱动固定于非驱动端缸盖(23)上的轴承(15),主轴(1)上的两固定端之间连接有多个刮片组合,两端采用固定式刮片组合,中间采用悬浮式刮片组合,非驱动端水润轴承(15)为耐腐蚀轴承并被完全密封在内缸(21)里,旋转主轴(1)的驱动端通过动力传输机构(18)和驱动电机(19)连接,外缸(20)的两端由驱动端缸盖(22)和非驱动端缸盖(23)密封,内缸(21)外壁上设置有多个折流肋片(26),制冷剂从冰晶器外缸(20)的下部进液口(11)进入冰晶器的内缸(21)与外缸(20)之间的蒸发腔(25)中,制冰溶液从冰晶器一端的制冰溶液入口(13)进入内缸(21)之中,从另一端的制冰溶液出口(14)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波,
申请(专利权)人:王飞波,舟山欧森天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