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喜勋专利>正文

温度控制系统和温度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536056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5 0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温度控制系统,包括:蓄冷装置、蓄热装置和控温装置,蓄热装置与蓄热装置均与所述控温装置相连,系统还包括与控温装置相连的动力装置,控温装置内包括蓄冷装置的降温换热器和蓄热装置的加热换热器;蓄冷装置包括蓄冷工质容器和与蓄冷工质容器连接的蓄冷换热器,蓄冷换热器与降温换热器连接,降温换热器与所述蓄冷工质容器连接,降温换热器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蓄热装置包括蓄热工质容器,以及连接蓄热工质容器与动力装置的第一排气端换热器,蓄热工质容器与加热换热器相连。这样降低了冷却塔等的负荷,蓄冷装置由制冷时的盈余制冷能力来降低温度,储存低温能量,在蓄冷装置的温度达到预设的温度后,给制冷设备降温,达到节能的目的。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storage device, storage device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storage device and storage device are connected with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is connected. The system also includes a power device connected with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comprises a cold storage device cooling heating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storage heat exchanger; the cold storage device includes a storage medium container and storage medium container connected storage heat exchanger, cold storage heat exchang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oling heat exchanger, cooling heat exchanger and the cold storage contain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frigerant, cooling heat exchanger and the power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torage device; including storage medium container, storage medium container and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device of the first exhaust end of the heat exchanger, heat medium container and heating heat exchanger. This reduces the load of the cooling tower, cold storage device by the surplus to reduce the cooling capacity of refrigeration temperature, low temperature storage energy reaches the preset temperature in the cold storage device temperature after cooling to the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nergy 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度控制系统和温度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温度控制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和温度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为止,大部分制冷设备采用压缩机机械制冷方式。当温度接近设定的温度时,主制冷回路开始间歇性打开,制冷剂开始通过热旁路循环。越接近设定值,制冷主路工作时间越短。在低温保持阶段,由于只需要很小的制冷量来平衡温度控制系统与周围环境热交换而获得的热量,大部分时间压缩机都是空转,制冷剂大部分都是通过热旁通循环。通过变频器可以改变压缩机电机的转数,可以节约能源,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普及,尤其是大功率的压缩机系统。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适用范围更广的温度控制系统,以节约能源,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方案提供了提供一种适用范围更广的温度控制系统,以节约能源。本方案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蓄冷装置、蓄热装置和控温装置,所述蓄冷装置与蓄热装置均与所述控温装置相连,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控温装置相连的动力装置,所述控温装置内包括蓄冷装置的降温换热器和蓄热装置的加热换热器;所述蓄冷装置包括蓄冷工质容器和与蓄冷工质容器连接的蓄冷换热器,所述蓄冷换热器与降温换热器连接,所述降温换热器与所述蓄冷工质容器连接,所述降温换热器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蓄热装置包括蓄热工质容器,以及连接所述蓄热工质容器与动力装置的第一排气端换热器,所述蓄热工质容器与所述加热换热器相连。优选的,系统进一步包括低温制冷装置,低温制冷装置包括与降温换热器连接的低温冷凝器,低温冷凝器与蓄冷工质容器和蓄冷换热器均连接,降温换热器与低温冷凝器之间设有低温压缩机连接。这样控温装置内的降温换热器就可以由低温制冷装置来进行制冷,工作效率更高。优选的,蓄热工质容器与加热换热器之间还设有加湿水换热器连接,所述加湿水换热器用于预热加湿水。这样就可以在控温装置内湿度不足时进行加湿。优选的,蓄冷工质容器包括蓄冷前工质容器和蓄冷后工质容器,蓄冷换热器与蓄冷后工质容器连接,降温换热器与蓄冷前工质容器连接,蓄冷换热器与蓄冷后工质容器之间设有蓄冷工质泵连接;系统还设有低温冷凝换热器与蓄冷前工质容器连接。这样可以让蓄冷前的工质和蓄冷后的工质分开存储,方便管理,也减少能量的损失。优选的,蓄热工质容器包括蓄热前工质容器和蓄热后工质容器,第一排气端换热器与蓄热后工质容器连接,加热换热器与蓄热前工质容器连接。这样可以让蓄热前的工质和蓄冷后的工质分开存储,方便管理,也减少能量的损失。本方案公开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蓄冷装置获取最低温的压缩机制冷系统所释放的低温能量,至蓄冷装置达到预设的温度;检测控温装置的温度,若控温装置的温度到达阈值,则蓄冷装置通过降温换热器向控温装置释放低温能量;停止高温级压缩机系统的运行,由蓄冷装置给低温级压缩机系统制冷,使低温级制冷剂冷凝;或/和蓄热装置获取压缩机排气端释放的高温能量;检测蓄热装置内的温度,若蓄热装置内的温度达到压缩机排气端温度或压缩机排气端温度低于蓄热装置内的温度,则蓄热装置停止获取高温能量;检测控温装置的温度,若控温装置的温度到达阈值,则蓄热装置通过加热换热器向控温装置释放高温能量。优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检测控温装置的湿度,若控温装置的湿度到达阈值,则蓄冷装置通过降温换热器向控温装置释放低温能量;或/和检测控温装置的湿度,若控温装置的湿度到达阈值,则蓄热装置通过加湿水换热器对加湿水进行预热。优选的,所述在若控温装置的温度到达阈值,则蓄冷装置通过降温换热器向控温装置释放低温能量的步骤中进一步包括:停止所有压缩机系统的运行,仅由蓄冷装置给控温设备内制冷。优选的,所述在若控温装置的温度到达阈值,则蓄冷装置通过降温换热器向控温装置释放低温能量的步骤中进一步包括:停止复叠式压缩机的运行,蓄冷装置给小功率压缩机系统的冷凝器制冷,由小功率压缩机系统的蒸发器给控温设备制冷。优选的,所述方法应用于热冲击试验箱,所述加热换热器或/和所述降温换热器位于风道的入口处。本方案中的温度控制系统由于包括:蓄冷装置、蓄热装置和控温装置,蓄热装置与蓄热装置均与控温装置相连,系统还包括与控温装置相连的动力装置,控温装置包括降温换热器和加热换热器;蓄冷装置包括蓄冷工质容器和与蓄冷工质容器连接的蓄冷换热器,蓄冷换热器与降温换热器连接,降温换热器与蓄冷工质容器连接,降温换热器与动力装置连接;蓄热装置包括蓄热工质容器,以及连接蓄热工质容器与动力装置的第一排气端换热器,蓄热工质容器与加热换热器相连。采用这种方式,蓄热装置就可以由制冷压缩机的排气端提供热量,在制冷运行过程中,蓄热工质通过设置在动力装置的第一排气端换热器,吸收制冷压缩机的排气端的热量并储存,然后在需要加热时,由蓄热装置内的工质进行加热,不仅降低了冷却塔等系统的负荷,也达到节能的目的;蓄冷装置由制冷时的盈余制冷能力来降低温度,储存低温能量,在蓄冷装置的温度达到预设的温度后,可以选择给制冷设备降温,达到节能的目的。这样降低了冷却塔等系统的负荷,蓄冷装置由制冷时的盈余制冷能力来降低温度,也可以在控温设备控温启动前,启动控温设备制冷系统,单独冷却蓄冷系统,储存低温能量,在蓄冷装置的温度达到预设的温度后,给制冷设备降温,达到节能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示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示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蓄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蓄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蓄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蓄冷工质容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蓄热工质容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1-蓄冷工质容器,2-蓄冷工质温度传感器,3-冷却回路阀门,4-蓄冷工质泵,5-控温装置回路阀门,6-控温装置,7-降温换热器,8-控温装置主制冷回路阀门,9-冷却回路阀门,10-第一压缩机,11-第一冷凝器,12-第一排气端换热器,13-吸热回路阀门,14-蓄热工质泵,15-蓄热工质容器,16-蓄热工质温度传感器,17-加热回路阀门,18-加热换热器,19-主蒸发器,20-蓄冷换热器,21-低温压缩机,22-低温主回路阀门,23-低温冷凝器,24-压缩机回路阀门,25-低温级冷凝换热器,26-高温级主制冷回路阀门,27-第二压缩机,28-第二排气端换热器,29-加湿回路阀门,30-加湿水换热器,31-第二冷凝器,33-蓄冷后工质容器,34-蓄冷前工质容器,35-蓄冷后容器阀门,36-蓄冷前工质容器阀门,37-蓄热后工质容器,38-蓄热前工质容器,39-蓄热后容器阀门,40-加湿换热器回路阀门,41-蓄热前容器阀门。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温度控制系统和温度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冷装置、蓄热装置和控温装置,所述蓄冷装置与蓄热装置均与所述控温装置相连,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控温装置相连的动力装置,所述控温装置内包括蓄冷装置的降温换热器和蓄热装置的加热换热器;所述蓄冷装置包括蓄冷工质容器和与蓄冷工质容器连接的蓄冷换热器,所述蓄冷换热器与降温换热器连接,所述降温换热器与所述蓄冷工质容器连接,所述降温换热器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蓄热装置包括蓄热工质容器,以及连接所述蓄热工质容器与动力装置的第一排气端换热器,所述蓄热工质容器与所述加热换热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冷装置、蓄热装置和控温装置,所述蓄冷装置与蓄热装置均与所述控温装置相连,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控温装置相连的动力装置,所述控温装置内包括蓄冷装置的降温换热器和蓄热装置的加热换热器;所述蓄冷装置包括蓄冷工质容器和与蓄冷工质容器连接的蓄冷换热器,所述蓄冷换热器与降温换热器连接,所述降温换热器与所述蓄冷工质容器连接,所述降温换热器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蓄热装置包括蓄热工质容器,以及连接所述蓄热工质容器与动力装置的第一排气端换热器,所述蓄热工质容器与所述加热换热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低温制冷装置,所述低温制冷装置包括与降温换热器连接的低温冷凝器,所述低温冷凝器与蓄冷工质容器和蓄冷换热器均连接,所述降温换热器与低温冷凝器之间设有低温压缩机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工质容器与所述加热换热器之间还设有加湿水换热器连接,所述加湿水换热器用于预热加湿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工质容器包括蓄冷前工质容器和蓄冷后工质容器,所述蓄冷换热器与所述蓄冷后工质容器连接,所述降温换热器与所述蓄冷前工质容器连接,所述蓄冷换热器与所述蓄冷后工质容器之间设有蓄冷工质泵连接;所述系统还设有低温冷凝换热器与所述蓄冷前工质容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工质容器包括蓄热前工质容器和蓄热后工质容器,所述第一排气端换热器与所述蓄热后工质容器连接,所述加热换热器与所述蓄热前工质容器连接。6.一种温度控制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喜勋
申请(专利权)人:郑喜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