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体内可降解管状肝组织框架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78390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体内可降解管状肝组织框架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用于体内肝细胞培养的具有管状结构的三维肝组织框架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石蜡与硬脂酸为原料,加热混合后制成网状模具;然后以1,4一二氧六环为溶剂配制聚乳酸(聚乳酸与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聚己内酯)等可降解高分子溶液,并在其中加入制孔剂,将其涂覆于模具上,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制得多管状支架材料,之后再经抗凝血药物处理和消毒,即制得具有管状结构且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均较好的框架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管道内外的细胞通过管壁发生间接接触,肝细胞的极性得以充分表达,因而克服了以往框架材料设计中的缺陷,延长了肝细胞的存活期,从而使得将其直接植入体内进行细胞培养成为可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体内肝细胞培养的具有管状结构的三维肝组织框架材料,属生物工程
框架材料是组织工程的三大要素之一,由于考虑到以后的体内植入,因此可降解高分子成为框架的首选材料。然而目前所设计的框架在内部结构上多是一种简单的多孔结构,在这样的框架中,所植细胞是无序排列的,肝细胞的极性无法得以充分表达;没有考虑血管化及天然细胞外基质支持问题,与体内细胞的真实环境相去甚远,因此导致所种植的细胞的存活时间很短,无法实现体内植入。文献“D.J.Mooney,K.Sano,P.M.Kaufmann,K.Majahod,B.Schloo,J.P.Vacanti,R.Langer,J.Biomed.Mater.Res.37(1996)413”中采用多孔的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为框架,将肝细胞种植其中然后植入体内培养,结果发现24小时内有95-99%的肝细胞死亡。文献“B.L.Seal,T.C.Otero,A.Panitch,MaterialsScience and EngineeringRReports 34(2001)147”中指出其可能原因在于系统中物质交换的不利使得营养物质得不到补充而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走。肝脏是高度血管化的组织,每个肝细胞都邻近血管系统(其距离不超出一个细胞的尺寸范围),从框架材料的设计角度考虑,能够促进肝组织血管化,肝组织工程才有可能成功。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体内可降解管状肝组织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各步骤 (1)将切片石蜡与硬脂酸按0.5~1.5∶1(W/W)的比例加热混合制坯,然后制成网状模具;(2)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配制浓度为5~35(W/V)%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或聚乳酸与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聚己内酯)溶液,加入制孔剂,并涂覆于上述模具上,冻干成膜;(3)用盐酸或去离子水浸泡上述样品,除去其中的制孔剂,再用二甲苯将模具溶解掉,得多管状支架材料;(4)将上述样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活化,在1-乙基-3-(3-二甲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2-(N-吗啉)-乙烷-磺酸水溶液中浸泡,然后在明胶水溶液或胶原蛋白(壳聚糖)醋酸溶液中偶联反应;(5)将由(4)制得的样品放入丙酮与抗凝血药物的水溶液的混合液中浸泡,将浸泡后的样品在丙酮浓度依次递减的水溶液中缩聚;(6)将步骤(5)处理过的样品在医用消毒酒精中浸泡,然后水洗,凉干,即可制得所需的框架材料。本专利技术步骤(2)中所述的制孔剂为碳酸氢铵、碳酸氢钠、过氧水(H2O2)、磷酸氢二钠、氯化钠中的任一种;其制孔剂与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溶液的比例为0.5~1.5(W/V)%。本专利技术步骤(5)所述抗凝血药物为肝素钠或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本专利技术还可将步骤(3)制得的多管状支架材料,在真空条件下浸泡在胶原盐酸溶液中,然后冻干,以形成胶原微海绵;用戊二醛蒸气处理胶原微海绵,使其交联,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冻干,再按步骤(5)、(6)进行制备。本专利技术首次利用石蜡与硬脂酸制坯,聚乳酸(PLLA)、由聚乳酸与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己内酯可降解高分子涂覆,再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制得具有管状结构且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均较好的框架材料,管道内外的细胞通过管壁发生间接接触,肝细胞的极性得以充分表达,因而克服了以往框架材料设计中的缺陷,延长肝细胞的存活期,从而使得将其直接植入体内进行细胞培养成为可能。图2为附图说明图1的A-A剖面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制备步骤如下(1)模具的制备将切片石蜡与硬脂酸按0.5-1.5∶1(W/W)的比例加热(60-80℃)均匀混合制坯,然后制成网状模具。(2)可降解材料的涂覆取一定量的聚乳酸(分子量Mw3×104~3×105)、聚乳酸与聚羟基乙酸共聚物(70~90∶30~10M/M)、聚己内酯(分子量Mw5×104~5×105)可降解高分子在其溶剂1,4-二氧六环中按比例配成浓度为5~35(W/V)%的溶液。并加入适量的的制孔剂(如碳酸氢铵、碳酸氢钠、过氧水(H2O2)、磷酸氢二钠、氯化钠),混合均匀后静置、去泡,并涂覆于上述模具上,冻干成膜。(3)造孔和脱模用0.05-0.2M的盐酸或去离子水浸泡上述样品,除去其中的制孔剂,再用二甲苯将模具溶解掉,得多管状支架材料(孔径为50-300μm,孔隙率为45~75%)。(4)材料的改性将上述样品用0.5~1M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活化后,用0.1~1mol/L的盐酸溶液将过量的氢氧化钠中和,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在0.5~1wt%的交联剂1-乙基-3-(3-二甲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水溶液中4℃下浸泡12~36h,用2-(N-吗啉)-乙烷-磺酸(MES)缓冲液将体系的pH值调至4.5~6.0,在1~10wt%的壳聚糖或0.1~1wt%的I型胶原醋酸(0.1~1M)溶液中,4~25℃下偶联反应24-60h。此步骤也可由如下方法替代进行在真空条件下,将上述制得的多管状支架材料浸泡在I型胶原的酸溶液中(pH3.2,0.3wt%)。然后将孔隙充满了胶原溶液的多管状支架材料在-20~-80℃下冷冻12h,再冻干,以形成胶原微海绵。在37℃下,用戊二醛蒸气处理胶原微海绵4h,使得胶原微海绵进一步交联。最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再冻干,制备混合海绵体。(5)抗凝血处理将丙酮与0.5-1.5wt%肝素钠(或羧基化硫酸酯化壳聚糖)水溶液按1~1.5∶1(V/V)混合,再将由(4)制得的样品浸入其中浸泡2-8h。然后在浓度依次递减的丙酮(如40%、30%、20%、10%)水溶液中缩聚。(6)消毒处理将经抗凝血处理的样品在医用消毒酒精中浸泡6h,水冲,凉干。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切片石蜡、硬脂酸、碳酸氢铵、过氧水、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钠、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丙酮、乙醇、二甲苯、1、4-二氧六环、肝素钠、1-乙基-3-(3-二甲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均为分析纯,由北京化工试剂店购买。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壳聚糖(Mw9.8×104,脱乙酰度78%)、I型胶原蛋白、明胶、2-(N-吗啉)-乙烷-磺酸(MES),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医用消毒酒精由北京挚友酒精制品厂购买。聚乳酸、聚乳酸与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聚己内酯由山东医疗器械厂购买。冻干机(Labconco型,德国),孔径和孔隙率的测定采用压汞仪(Quantachrome Autosorb-60,American),压力范围0~400MPa。实施例1(1)将切片石蜡与硬脂酸按1∶1(W/W)比例,在60℃水浴中加热混合制坯,然后刻成细网状模具。(2)取一定量的聚乳酸(Mw3×10)溶解在1、4-二氧六环中,配成浓度为5(W/V)%的溶液并加入0.5(W/V)%制孔剂碳酸氢铵,混合均匀后涂覆于(1)中模具上,冻干、成膜。(3)用0.05M的盐酸浸泡该样品,除去其中的制孔剂,再用二甲苯脱模,制得孔径为50-100μm,孔隙率为45%的多管状支架材料。(4)将上述样品用0.5M的NaOH溶液活化后,用0.1mol/L的盐酸溶液将过量的氢氧化钠中和,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在0.5wt%的1-乙基-3-(3-二甲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水溶液中4℃下浸泡12h,用2-(N-吗啉)-乙烷-磺酸作为稳定剂,调节pH=4.5,在0.1wt%的I型胶原醋酸(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体内可降解管状肝组织框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切片石蜡与硬脂酸按0.5~1.5∶1(W/W)的比例加热混合制坯,然后制成网状模具;(2)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配制浓度为5~35(W/V)%的可降解高 分子材料聚乳酸(或聚乳酸与聚羟基乙酸共聚物或聚己内酯)溶液,加入制孔剂,并涂覆于上述模具上,冻干成膜;(3)用盐酸或去离子水浸泡上述样品,除去其中的制孔剂,再用二甲苯将模具溶解掉,得多管状支架材料;(4)将上述样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活 化后,在交联剂1-乙基-3-(3-二甲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水溶液中浸泡,然后在明胶水溶液(或胶原蛋白、壳聚糖)醋酸溶液中偶联反应;(5)将由(4)制得的样品放入丙酮与抗凝血药物的水溶液的混合液中浸泡,将浸泡后的样品在丙酮浓度依次递减的 水溶液中缩聚;(6)将步骤(5)处理过的样品在医用消毒酒精中浸泡,然后水洗,凉干,即可制得所需的框架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内可降解管状肝组织框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切片石蜡与硬脂酸按0.5~1.5∶1(W/W)的比例加热混合制坯,然后制成网状模具;(2)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配制浓度为5~35(W/V)%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或聚乳酸与聚羟基乙酸共聚物或聚己内酯)溶液,加入制孔剂,并涂覆于上述模具上,冻干成膜;(3)用盐酸或去离子水浸泡上述样品,除去其中的制孔剂,再用二甲苯将模具溶解掉,得多管状支架材料;(4)将上述样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活化后,在交联剂1-乙基-3-(3-二甲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水溶液中浸泡,然后在明胶水溶液(或胶原蛋白、壳聚糖)醋酸溶液中偶联反应;(5)将由(4)制得的样品放入丙酮与抗凝血药物的水溶液的混合液中浸泡,将浸泡后的样品在丙酮浓度依次递减的水溶液中缩聚;(6)将步骤(5)处理过的样品在医用消毒酒精中浸泡,然后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庆玲崔福斋李大鹏王小红徐迎新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