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剂及其制造方法、吸收性结构物、吸收性制品技术

技术编号:677889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由吸水性树脂和平均直径1-50nm的非水溶性非孔质球状单粒子形成的吸收剂;通过将水溶性的球状单粒子与吸水性树脂的干燥粉末粒子混合制成这些吸收剂的方法;一种由吸收剂和纤维状物的基质构成的吸收性结构物,相对于吸收性结构物,吸收剂的量为30-95重量%;一种由吸收性结构物、液体渗透性片和通气性背片构成的吸收性制品。即使是吸收如经血、粪便等非水溶性、水难溶性的被吸收液,这些吸收剂、吸收性结构物和吸收性制品仍具有极其优良的向内部树脂扩散吸收速度和吸收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吸收剂及其制造方法、吸收性结构物、吸收性制品,具体涉及关于即使是含有经血、大便等非水溶成分、水难溶成分的被吸收液,被吸收液向吸收性树脂内部扩散的吸收速度和吸收量都很优良的吸收剂及其制造方法、吸收性结构物、吸收性制品。
技术介绍
以前,为了提高用作纸尿布等吸收剂的吸水性树脂的吸收速度,提出了种种方法。按照扩大吸水性树脂表面积,加大与被吸收液接触面积的原则下,有以下方法a、在制造吸水性树脂的过程中,向聚合原液添加低沸点的挥发性溶剂,通过聚合热使挥发性溶剂气化,形成多孔质树脂的方法(特开昭59-18712号公报);b、在含有羧基的吸水性树脂和含有缩水甘油基的聚烯烃树脂中,混合交联剂和热分解型发泡剂后,通过加热发泡形成泡沫状的方法(特开昭63-251437号公报);c、在含有不饱和单体和交联剂的水溶液中,分散由含有氨基的叠氮化合物形成的发泡剂,进行聚合,得到多孔质吸水性树脂的方法(再公表特许WO96-17884公报);d、使用水和热溶融性树脂合剂制造微粒子的方法;e、由吸水性树脂粒子和多孔性无机粒子的混合物形成的,其重量比为10/90~90/10的范围内,以该无机粒子覆盖的吸水性树脂表面的方法(特开平8-10616号公报)。然而,这些方法在性能和制造方法两方面,还不能达到充份满意。最近提出一种方法,通过在吸水性树脂中包含微量的填充物,以提高10%以上的表面积来提高吸收速度(国际公开WO99/03577号)。虽然使用该方法可提高对含有经血、大便等非水溶性成分、水难溶成分的被吸收液的吸收速度,但随着市场要求进一步提高,仍希望进一步提高形成液的吸收速度和吸收量。本专利技术者们鉴于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吸水性树脂中同时使用具有特定平均子径的非水溶性非孔质球状单粒子,可提高被吸收液扩散的吸收速度和吸收量,因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是含有经血、大便等非水溶性成分、水难溶成分的被吸收液向吸收性树脂内部扩散吸收速度和吸收量极为优良的吸收剂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将本专利技术的吸收剂应用于生理卫生巾等卫生用品中,成为有优良吸收性能的吸收性结构物和吸收性制品。本专利技术是下述(I)~(IV)的专利技术(I)由吸水性树脂(A)和平均粒子径为1~50nm的非水溶性非孔质球状单粒子(B)形成的吸收剂(C)。(II)将该(B)的水可溶状态物与该(A)的干燥粉末粒子进行混合制造吸收剂(C)的方法。(III)由该吸收剂(C)和纤维状物(E)的基质构成的吸收性结构物(F),相对于该吸收性结构物(F),该吸收剂(C)的重量为吸收性结构物(F)的30-95%重量。(IV)具有该吸收性结构物(F)、液体渗透性薄片、通气性背薄片的吸收性制品(G)。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扩散吸收速度测定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吸收剂及其制造方法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吸水性树脂(A),可为淀粉-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淀粉-丙烯晴共聚物的皂化物、聚丙烯酸盐交联物、自身交联的聚丙烯酸盐、(甲基) 丙烯酸酯-醋酸乙烯共聚交联物的皂化物、异丁烯/无水马来酸共聚物的交联物、聚磺酸盐交联物、聚丙烯酸盐/聚磺酸交联物、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共聚交联物、交联聚丙烯酸酰胺及其水分解物、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纤维素衍生交联物等。在这些中,最好的是将含有利用离子浸透压可吸收及保持大量液体的,即使在施加荷重和外力,也脱水极少的羧酸盐和/或羧酸的聚合性单体,作为吸水性树脂的主要构成成分,更好的是淀粉-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和聚丙烯酸盐交联物。关于(A)为盐(中和盐)形态树脂盐的种类和中和度,没有特殊限定。至于盐的种类,例如是通常的碱金属盐,最好是钠盐和钾盐,对酸基的中和度通常为50-90摩尔%,最好为60-80摩尔%。中和时间可在聚合前,也可在聚合后。上述聚丙烯酸盐交联物的吸水性树脂(A)是将水溶性单体(a-1)和第一交联剂(a-2)聚合得到的吸水性树脂。作为制造(A)中使用的水溶性单体(a-1),例如有具有羧基、磺酸基、磷酸基的游离基聚合性水溶性单体及其盐。作为具有羧基的游离基聚合性水溶性单体,例如有不饱和单或聚羧酸[(甲基)丙烯酸(蚪作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以下使用同样的记载)、巴豆酸、山梨酸、马来酸、衣康酸、桂皮酸]和它们的盐等,以及它们的酸酐[马来酸酐等]等。作为具有磺酸基的游离基聚合性水溶性单体,例如有脂肪酸或芳香族乙烯磺酸(乙烯磺酸、烯丙基磺酸、乙烯甲苯磺酸、苯乙烯磺酸等)、(甲基)丙烯烷基磺酸[(甲基)丙烯酸磺乙酯、(甲基)丙烯酸磺丙酯等]、(甲基)丙烯酰胺烷基磺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等]及它们的盐等。作为具有磷酸基的游离基聚合性水溶性单体,例如有(甲基)丙烯酸羟烷基磷酸单酯[2-羟乙基(甲基)丙烯酰磷酸酯、苯基-2-丙烯酰氧乙基磷酸酯等]等。这些可单独使用,也可二种以上并用。其中最好的水溶性单体是具有羧基的游离基聚合性水溶性单体及其盐,更好的是不饱和单体或聚羧酸及其盐,特别好的是(甲基)丙烯酸及其盐。作为制造(A)中使用的交联剂,有上述单体聚合时并用的第一交联剂(a-2),和根据需要,在聚合后进行干燥粉碎形成粒子,将该粒子表面进行交联的表面交联剂(第二交联剂,a-3)。作为(a-2),例如有具有2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交联剂、至少具有1个能与单体官能基反应的官能基、至少具有1个乙烯性不饱和基的交联剂、具有2个以上能与单体官能基反应的官能基的交联剂等。(I)作为具有2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交联剂,例如有N,N’-甲撑二(甲基)丙烯酰胺、乙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醋、聚乙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或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烯丙胺、三烯丙基三聚氰酸酯、三烯丙基异三聚氰酸酯、四烯丙氧乙烷、季戊四醇三烯丙醚等。(II)至少具有1个与单位官能基(例如羧基)反应所得的官能基,而且具有至少1个乙烯性不饱和基的交联剂,例如有至少具有1个与羧酸(盐)基、羟基、氨基等反应所得的官能基,而且至少具有1个乙烯性不饱和基的交联剂等,如有缩水甘油(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环氧基的乙烯性不饱和基、N-羟甲醇基(甲基)丙烯酰胺、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羟基的乙烯性不饱和基。(III)作为至少具有2个以上与单体官能基反应所得官能基的交联剂,是至少具有2个以上与羧酸(盐)基、羟基、氨基等反应所得官能基的交联剂,例如有1个分子中有2-10个环氧基的聚缩水甘油醚化合物[乙烯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甘油-1,3-二缩水甘油醚、甘油三缩水甘油醚、聚乙烯乙二醇(聚乙烯度2-100)二缩水甘油醚、聚甘油(聚合度2-100)聚缩水甘油醚等];2-20价的多元醇化合物[甘油醇、烯乙二醇、聚乙烯乙二醇(聚合度2-100)等];2-20价的聚胺化合物(乙烯二胺、二乙烯三胺等);分子量200-500000的聚胺系树脂(聚酰胺聚胺环氧树脂、聚胺环氧树脂等)、烷撑碳酸酯[乙烯碳酸酯等]、氮丙啶化合物、聚亚胺化合物等。这些交联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二种以上并用。第一交联剂(a-2)的用量,根据单体(a-1)及第一交联剂(a-2)的合计质量,为0.001-5.0质量%,最好为0.002-2.0质量%,更好为0.003-1.6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吸水性树脂(A)和平均粒子径为1-50nm的不溶性非孔质球状单粒子(B)形成的吸收剂(C)。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0-7-18 216785/001.一种由吸水性树脂(A)和平均粒子径为1-50nm的不溶性非孔质球状单粒子(B)形成的吸收剂(C)。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剂(C),其特征在于上述(B)是水可溶化状态的非水溶性非孔质球状单粒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剂(C),其特征在于上述(B)的比表面积为50-400m2/g。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剂(C),其特征在于上述(B)是无机系的非水溶性非孔质球状单粒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剂(C),其特征在于上述(B)是非结晶氧化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剂(C),其特征在于上述(A)是将水溶性单体和第一交联剂进行水溶液聚合得到的吸水性树脂。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剂(C),其特征在于上述(A)是在金属元素(d1)和阳离子或中性分子的配位子(d2)的络合化合物价表(d)的存在下,聚合得到的吸水性树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水剂(C),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元素(d1)是从长周期的元素周期表中IB族和4-6周期的VIII族中选出的金属元素。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剂(C),其特征在于上述阴离子或中性分子的配位子(d2)是从下述(1)-(3)中选出的1种或2种以上(1)从氢、卤素原子中选出的阴离子;(2)具有1种或2种以直从氮、氧、磷、硫中选出原子的化合物;(3)共轭系化合物。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剂(C),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元素(d1)是以5周期的VIII族元素中选出的,而且,上述阴离子或中性分子的配位子(d2)是卤素离子和/或第三级磷化合物。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剂(C),其特征在于对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太田义久岩崎义行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