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材料和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7523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吸收性材料,其主要成分为吸收性树脂,是由作为树脂的构成成分含有聚酸性氨基酸,具有初级粒子融粘的结构,而且具有通过水银压入方式测得的总细孔体积为0.5~5.0cm#+[3]/g的细孔。(*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颖的有用的吸收性材料和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长久以来,作为卫生护垫(パンテイライナ-)或者卫生巾等血液吸收用物品,已知是在用由无纺布等制成的液体透过性表面材料和聚乙烯片材或者聚乙烯片材层合的无纺布等制成的液体不透过性防漏材料之间具有可以物理性吸收保持血液的亲水性的吸收纸或者絮状纸浆等制成的吸收体。其中,关于吸收体的材料,替代吸收纸或者纸浆的,有人提出使用吸水性树脂,以此提高血液的吸收容量,保持吸收后的血液,防止泄漏。这种吸水性的树脂,迄今已知有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的水解物或羧甲基纤维素交联物、聚丙烯酸(盐)交联物、丙烯酸(盐)乙烯醇共聚物、聚氧乙烯交联物等。但是,这些以往的吸水性树脂,不是用来吸收血液,而是要用来吸收尿液而开发的,因此对血液来说,由于血液中的蛋白质、血细胞成分、组织分解物在高吸水性树脂表面吸附,粒子间粘着提高,促进了凝胶阻塞,有血液吸收特性显著降低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作为改善吸水性树脂对血液吸收性的方法之一,已知有增大吸水性树脂的表面积的方法。制备这样的表面积大的吸水性树脂凝聚体的方法之一,是在含有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疏水性有机溶剂中,供给含有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性聚合性单体,进行悬浮聚合(参见专利文献1)。不过这种方法也是主要用来改善对尿液的吸收特性的,还不能改善血液吸收特性。另外,有文献公开了使含有正电荷供给化合物和非离子性化合物的吸水性聚合物吸水溶胀,在通过冻干等方法保持溶胀状态的同时,除去水分而得到的多孔性吸收性材料(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但是,该吸水性吸收性材料是使吸水性聚合物吸水溶胀、冻干而得到的,具有结构疏松、施加了压力等以后,多孔结构容易破坏的缺点。由此可见,作为结构体,迫切希望开发具有强度,而且不会因血液成分而使吸收特性显著降低的吸收性材料。(专利文献1)特开2001-2712号公报(第2页,权利要求,第2页和第5页)(专利文献2)WO95/22357号(第22-25页,第34-35页,实施例1)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收性材料和吸收性物品,特别是具有作为结构体的强度,而且对血液的吸收特性得到改善。本专利技术人等为解决以上问题,进行反复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采用由特定树脂构成的具有特定细孔的吸收性树脂制成的结构体,在具有强度的同时,可以改善对血液的浸润性,可以改善血液的吸收特性,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收性材料,其主要成分为吸收性树脂,是由作为树脂的构成成分含有聚酸性氨基酸,具有初级粒子融粘的结构,而且具有通过水银压入方式测得的总细孔体积为0.5~5.0cm3/g的细孔。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在含有吸收性材料和纤维材料的吸收体的两面配置有片状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材料主要成分为吸收性树脂,是由作为树脂的构成成分含有聚酸性氨基酸,具有初级粒子融粘的结构,而且具有通过水银压入方式测得的总细孔体积为0.5~5.0cm3/g的细孔。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得到的吸收性树脂粒子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具体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吸水性树脂,作为树脂的构成成分,含有聚酸性氨基酸。作为所述聚酸性氨基酸,可举出聚天冬氨酸和聚谷氨酸。这些化合物可以是线状结构的,也可以具有支链结构。另外,在聚酸性氨基酸的基本骨架中,也可以含有酰胺键以及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以外的氨基酸单元。作为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以外的氨基酸单元,例如可举出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赖氨酸、鸟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蛋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精氨酸等脂肪族α-氨基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等芳香族α-氨基酸,这些α-氨基酸的侧链官能团被取代的物质,β-丙氨酸,γ-氨基丁酸等氨基羧酸、甘氨酰基甘氨酸、天冬氨酰基苯丙氨酸等二肽(二聚体)、谷胱甘肽等三肽(三聚体)等氨基酸单元。这些氨基酸可以是光学活性体(L体、D体),也可以是外消旋体。另外,这些氨基酸单元可以以与谷氨酸、天冬氨酸结合的无规共聚物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嵌段共聚物的形式存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聚酸性氨基酸,也包括其盐。作为聚酸性氨基酸的盐,可以举出上述聚酸性氨基酸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铵盐等。作为碱金属盐,可以举出钠盐、钾盐、锂盐、铷盐等,作为碱土金属盐,可以举出钙盐、镁盐等。另外,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吸收性树脂,具有初级粒子融粘的结构,而且具有通过水银压入方式测得的总细孔体积为0.5~5.0cm3/g,优选0.5~3.0cm3/g的细孔。通过具有总细孔体积为0.5~5.0cm3/g的细孔,可以提高对血液的浸润性,而且可以保持作为结构体的强度。另外,通过使总细孔表面积为0.1m2/g以上,可以进一步提高对血液的浸润性,进一步提高血液吸收量。在后述的制备方法中,最初制备具有1~50μm的平均粒径的初级粒子,所述初级粒子在制备工序中缓缓融粘,由此形成吸收性树脂粒子。如图1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所示,通过形成具有初级粒子融粘的结构,在吸收性树脂粒子中形成细孔,吸收性树脂粒子的表面积增大,可以提高对血液的浸润性。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吸水性树脂的细孔,是通过初级粒子融粘形成的初级粒子的间隙,有望吸附血液中的血细胞、或者使血液向吸收性树脂粒子内部移动。所述细孔大体上比初级粒子的平均粒径大,其直径为1~100μm。本专利技术中的水银压入方式,是将试样加入可以真空处理的容器中,将容器抽真空,除去进入细孔的水分、气体等,然后向上述容器中注入水银,之后对水银施加压力,压入试样的细孔中,此时通过测定施加压力和压入水银体积等的关系求出细孔的大小或其容积等。具体来说,在后述的实施例中是使用采用水银压入方式的细孔径测定装置的(孔径仪)。向水银施加的压力与水银受压可以进入的细孔直径之间具有反比例的关系,随着向水银施加的压力的增加,水银由大孔依次进入小孔;随着压力连续增加,只要检测进入细孔的水银量,就可以求出固体表面的细孔的大小及其体积。由水银压入方式测定的细孔,意味着与外界相通的细孔。本专利技术中的总细孔体积,是由测定时达到最大压力时的水银压入后的累积值减去材料重量的值计算得到的值为基础计算的。另外,本专利技术中总细孔表面积是假定细孔形状为几何圆筒,是基于在测定范围内的压力和压入的水银量的关系而计算的值。另外,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吸水性树脂,为提高血液浸润性,而且不易形成粘糊,优选为平均粒径为100~1000μm的粒状。在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平均粒径,是以后述的平均粒径的测定方法求出的数值为基础的。另外,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吸收性树脂为使血液浸润性高,优选松装密度为0.1~0.6g/ml。所谓松装密度,是指含有气泡、空隙等的材料的表观密度。本专利技术中的松装密度(ρk)的数值,是当材料真实密度为ρ,空间率为ε,材料固有孔隙率为p时,按照式(A)计算所得的值。ρk=ρ(1-ε)(1-p)(A)空间率ε的值是依材料中物质的结合方式而可变的数值。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吸收性树脂,作为树脂粒子的构成成分,优选含有乙烯类聚合物和聚酸性氨基酸。通过聚酸性氨基酸获得对血液的亲和性,另外通过含有乙烯类聚合物赋予由于粒子渗透压产生的血液吸收力。乙烯类聚合物是具有乙烯性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聚合所得的。作为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吸收性材料,其特征在于主要成分为吸收性树脂,是由作为树脂的构成成分含有聚酸性氨基酸,具有初级粒子融粘的结构,而且具有通过水银压入方式测得的总细孔体积为0.5~5.0cm↑[3]/g的细孔。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2-10-24 2002-3095451.吸收性材料,其特征在于主要成分为吸收性树脂,是由作为树脂的构成成分含有聚酸性氨基酸,具有初级粒子融粘的结构,而且具有通过水银压入方式测得的总细孔体积为0.5~5.0cm3/g的细孔。2.权利要求1记载的吸收性材料,所述吸收性树脂的细孔具有0.1m2/g以上的总细孔表面积。3.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吸收性材料,所述吸收性树脂,作为树脂的构成成分,含有乙烯类聚合物和聚酸性氨基酸。4.权利要求3记载的吸收性材料,所述吸收性树脂具有在乙烯类聚合物上带有乙烯性不饱和双键的聚酸性氨基酸接枝的结构。5.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吸收性材料,所述吸收性树脂松装密度为0.1~0.6g/ml。6.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吸收性材料,所述吸收性树脂为平均粒径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寿计长谷川义起浅田匡彦
申请(专利权)人: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