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安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的认证装置,包括可编程片上系统;所述可编程片上系统内设置有判断单元,分别与判断单元连接的RFID识别单元、声纹识别单元及人脸识别单元;所述认证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可编程片上系统内的RFID识别单元、声纹识别单元及人脸识别单元分别连接的RRID阅读器、声音输入单元及摄像头;及与所述可编程片上系统内的判断单元连接的准入控制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的认证装置,判断单元根据RFID识别单元、声纹识别单元及人脸识别单元的三个识别结果来判断是否为合法用户,增强了身份验证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的认证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普通的认证装置是采用“身份证件”加“输入密码”等静态口令的方式进行验证,如ATM机的用户必须提供银行卡号与密码,然而采用这种方式很容易因为密码泄漏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的认证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认证装置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的认证装置,包括可编程片上系统;所述可编程片上系统内设置有判断单元,分别与判断单元连接的RFID识别单元、 声纹识别单元及人脸识别单元;所述认证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可编程片上系统内的RFID识别单元、声纹识别单元及人脸识别单元分别连接的RRID阅读器、声音输入单元及摄像头;及与所述可编程片上系统内的判断单元连接的准入控制单元。进一步的,所述RFID识别单元具体包括ID数据模块及与ID数据模块连接的匹配模块。进一步的,所述声纹识别单元包括与声音输入单元依次连接的预处理模块、特征提取模块、匹配计算模块及判断模块;及与所述匹配计算模块连接的模板数据库模块。进一步的,所述认证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可编程片上系统内的判断单元连接的显示单元。进一步的,所述认证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可编程片上系统内的判断单元连接的声音输出单元。进一步的,所述声音输入单元具体为麦克风,所述声音输出单元具体为音箱。进一步的,所述认证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可编程片上系统连接的存储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判断单元根据RFID识别单元、声纹识别单元及人脸识别单元的三个识别结果来判断是否为合法用户,增强了身份验证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的认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RFID识别单元的方框示意图;图3是图1中声纹识别单元的方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中,判断单元根据RFID识别单元、声纹识别单元及人脸识别单元的三个识别结果来判断是否为合法用户,增强了身份验证的安全性。一种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的认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编程片上系统;所述可编程片上系统内设置有判断单元,分别与判断单元连接的RFID识别单元、声纹识别单元及人脸识别单元;所述认证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可编程片上系统内的RFID识别单元、声纹识别单元及人脸识别单元分别连接的RRID阅读器、声音输入单元及摄像头;及与所述可编程片上系统内的判断单元连接的准入控制单元。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的认证装置,包括可编程片上系统(SystemOn Progammable Chip, SOPC) 10 ;可编程片上系统10内设置有判断单元104,分别与判断单元104连接的RFID识别单元101、声纹识别单元102及人脸识别单元103 ;该认证装置还包括与可编程片上系统10内的RFID识别单元101、声纹识别单元102及人脸识别单元 103分别连接的RRID阅读器107、声音输入单元106及摄像头105 ’及与可编程片上系统10内的判断单元104连接的准入控制单元1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判断单元104、RFID识别单元101、声纹识别单元 102及人脸识别单元103集成于可编程芯片上系统10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认证装置还包括RFID电子标签108。RFID电子标签108佩戴于用户身上,用于发出具有ID信息的无线射频信号。在本技术实施例中,RFID阅读器107,用于接收佩戴于用户身上的RFID电子标签108发出的无线射频信号并对接收到的无线射频信号进行解码,以得到对应的ID ; RFID识别单元101,用于识别RFID阅读器107得到的ID。声音输入单元106,用于接收用户发出的声音信号;声纹识别单元102,用于根据声音输入单元106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识别声纹特征。摄像头105,用于采集用户的脸部图像;人脸识别单元103,用于识别摄像头105采集的脸部图像,并生成脸部图像特征模板。判断单元104,用于根据RFID识别单元101、声纹识别单元102及人脸识别单元 103的识别结果,判断是否为合法用户,即判断RFID识别单元101识别的ID为预先存储的合法ID,判断声纹识别单元102识别的声纹是否为预先存储的合法的声纹,判断人脸识别单元103生成的脸部图像特征模板是否与预先存储的合法脸部图像特征模板一致,当三者均一致时,则判断为合法用户时,开启准入控制单元109,否则不开启准入控制单元10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判断单元104根据RFID识别单元101、声纹识别单元 102及人脸识别单元103的三个识别结果来判断是否为合法用户,增强了身份验证的安全性。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RFID识别单元101具体包括ID数据模块1011及与ID数据模块1011连接的匹配模块1012。ID数据模块1011 中预先存储有合法用户的ID,匹配模块1012用于将RFID阅读器107得到的ID与I ID数据模块1011中的ID进行比对。若RFID阅读器107输出的ID为ID数据模块1011中预先存储的ID,则识别该用户的ID。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声纹识别单元102包括与声音输入单元106依次连接的预处理模块1021、特征提取模块1022、匹配计算模块IOM及判断模块1025 ;及与匹配计算模块IOM连接的模板数据库模块102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预处理模块1021,用于对声音输入单元106输出的声音信号进行预处理,如滤波、 采样、量化、分帧及加窗等;特征提取模块1022,用于从进行过预处理的声音信号中提取用户的声纹特征,如频谱、倒频谱、共振峰、基音、反射系数等;模板数据库1023,用于预先存储合法用户的声纹特征参数;匹配计算模块1024,用于将特征提取模块1022提取的声纹特征与模板数据库 1023中预先存储的声纹特征参数进行计算对比,其具体方法可以为距离判别法等。声纹判断模块1025,用于根据匹配计算模块IOM的对比结果判断该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编程片上系统10具体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其采用Verilog HDL语言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流水线设计及乒乓操作,使得可编程芯片系统(SOPC)IO的运行处理速度优于现有的 DSP处理平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编程片上系统10中的IP核为NiosII处理器,NiosII 处理器采用32位的指令结构,能在高性能的Stratix或低成本的Cyclone芯片上实现,具有较多的可配置的寄存器,具有很大的扩展性。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编程片上系统10中集成有Matlab数据处理软件,可编程片上系统10的算法的可行性及正确性。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的认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编程片上系统;所述可编程片上系统内设置有判断单元,分别与判断单元连接的RFID识别单元、声纹识别单元及人脸识别单元;所述认证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可编程片上系统内的RFID识别单元、声纹识别单元及人脸识别单元分别连接的RRID阅读器、声音输入单元及摄像头;及与所述可编程片上系统内的判断单元连接的准入控制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可,王明,郭新国,刘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丰泰瑞达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