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合式输入装置,包括:一面板,其上具有多个热键图案、一按键群组图案、一光标控制图案、一感应键图案;一感应层,具有一第一透明层及一第二透明层,第一透明层上具有第一正面及第一背面,于第一背面上具有多个第一感应区块对应于该多个热键图案、多个第一电极区块对应于该按键群组图案、一第二感应区块对应于该光标控制图案、一第三电极区块对应于该感应键图案;另,第二透明层上具有一第二正面及第二背面,于该第二正面上具有多个对应该第一电极区块、第三电极区块的第二电极区块,第二电极区块周缘具有凸体。在触碰该面板上的各个图案键中的任意一键时,将被该感应层所感应,而产生一感应控制信号输出于计算机主机中运算。(*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键盘,尤其涉及一种触碰感应式的操作键盘结构。
技术介绍
键盘对于台式或笔记型计算机来说,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外围配件之一。它可以提 供使用者输入操作指令,以执行一特定功能。目前台式和笔记型所使用的键盘上除了触控面板(控制光标移动)外,其余的功 能键、按键群组及热键都是机构按压设计。例如,该按键具有一键帽,在该键帽被按下后,该 键帽内部的结构将下压橡胶弹性层,使橡胶弹性层下压薄膜式或硬式的印刷电路板,以产 生操作信号输入于电脑主机中。此种具有触控面板(控制光标移动)及功能键、按键群组、热键的键盘,在制作时, 该触控面板与该功能键、按键群组、热键的键盘必需分开制作,造成制作上的不便。而且,键盘上的功能键、按键群组、热键为机构性的设计,在使用者手指按压键帽 时,易产生撞击的吵杂声。而且在使用者的手指在下压到按键的键帽时,由于所施压的力量 会导致按键本身机构损坏,而造成该按键无法输入操作信号,也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缺失,本技术提出一种整 合式输入装置,是将键盘上除了触控面板(控制光标移动)外,其余的功能键、按键群组及 热键设计成触碰感应式,可以降低使用所产生的吵杂声,让键盘制作时该触控面板、功能 键、按键群组及热键均可同步制作,使制作键盘的工时、工序及成本更加节省及容易。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整合式输入装置,包括一面板,其上具有多个热键图案、一按键群组图案、一光标控制图案、一感应键图 案;一感应层,具有一第一透明层及一第二透明层,该第一透明层上具有第一正面及 第一背面,于该第一背面上具有多个第一感应区块、多个第一电极区块、一第二感应区块、 一第三电极区块,该多个第一感应区块对应于该多个热键图案,该多个第一电极区块对应 于该按键群组图案,该第二感应区块对应于该光标控制图案,该第三电极区块对应于该感 应键图案;另,该第二透明层上具有一第二正面及第二背面,于该第二正面上具有多个对应 该第一电极区块、第三电极区块的第二电极区块,该第二电极区块周缘具有凸体,该凸体让 该第一电极区块与该第二电极区块、第三电极区块的对应之间形成一间隔空间。上述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其中,该面板为透明塑料薄片。上述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其中,该感应层包括二透明塑料薄片。上述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其中,该第一感应区块连接有多条传输导线。上述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其中,该多个第一电极区块呈电性连接,并连接有多条信 号传输导线。上述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其中,该感应键图案包括左键图案、右键图案。上述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其中,该第三电极区块与该第一电极区块电性连接。上述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其中,该第二电极区块连接有多条信号传输导线。上述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其中,还具有一背光层,该背光层配置于该感应层下方, 其上具有一透明塑料薄片,其上具有一第一面及第二面,于该第一面上具有对应该第一感 应区块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该每一个发光元件延伸有一条电源传输导线;该第二面上具 有多个对应该第一电极区块及第二电极区块多个第二发光元件,该每一个第二发光元件呈 电性连接,且连接有一条电源传输导线。上述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其中,该第一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上述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其中,该第二发光元件为冷光板的发光元件。上述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其中,还具有一底层,该底层承载该面板、感应层及背光 层的组合体。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整合式输入装置,包括一面板,其上具有多个热键图案、一按键群组图案、一光标控制图案、一感应键图 案;一感应层,具有一第一透明层及一第二透明层,该第一透明层上具有第一正面及 第一背面,于该第一背面上具有多个第一感应区块、多个第三感应区块、一第二感应区块、 一第四感应区块,该多个第一感应区块对应于该多个热键图案,该多个第三感应区块对应 于该按键群组图案,该第二感应区块对应于该光标控制图案,该第四感应区块对应于该感 应键图案。上述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其中,该面板为透明塑料薄片。上述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其中,该感应层包括二透明塑料薄片。上述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其中,该第一感应区块连接有多条传输导线。上述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其中,该多个第三感应区块呈电性连接,并连接有多条信 号传输导线。上述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其中,该感应键图案包括键图案左、右键图案。上述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其中,该第四感应区块与该第三感应区块电性连接。上述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其中,还具有一背光层,该背光层配置于该感应层下方, 其上具有一透明塑料薄片,其上具有一第一面及第二面,于该第一面上具有对应该第一感 应区块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该每一个发光元件延伸有一条电源传输导线;该第二面上具 有多个对应该第一电极区块及第二电极区块多个第二发光元件,该每一个第二发光元件呈 电性连接,且连接有一条电源传输导线。上述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其中,该第一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上述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其中,该第二发光元件为冷光板的发光元件。上述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其中,还具有一底层,该底层承载该面板、感应层及背光 层的组合体。本技术的功效在于,本技术是将键盘上除了触控面板(控制光标移动) 外,其余的功能键、按键群组及热键设计成触碰感应式,可以降低使用所产生的吵杂声,让 键盘制作时该触控面板、功能键、按键群组及热键均可同步制作,使制作键盘的工时、工序及成本更加节省及容易。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 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触碰感应式的键盘结构外观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触碰感应式的键盘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的感应层的第一透明层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的感应层的第二透明层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2的背光层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1的侧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分解示意图,图9为图8的侧剖视示意图O其中,附图标记面板1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热键图案13按键群组图案14光标控制图案15感应键图案16感应层2第一透明层21第一正面211第一背面212第一感应区块213传输导线213a第一电极区块214传输导线21 第二感应区块215第三电极区块216第三感应区块217传输导线217a第四感应区块218第二透明层22第二正面221第二背面222第二电极区块223传输导线224凸体225背光层3第一面31第一发光元件311电源传输导线312第二面32第二发光元件321电源传输导线322底层具体实施方式兹有关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详细说明,现配合图式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图2,是本技术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外观及分解示意图、及图3、图4 为图2的感应层放大示意图、与图5,为图2的背光层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 的整合式输入装置,包括一面板1、一感应层2、一背光层3及一底层4。该面板1,为透明塑料薄片,其上具有一第一表面11及一第二表面12,该第一表面11上具有多个热键(Hot key)图案13、一按键群组图案14、一光标控制图案15、一感应键 图案(左、右键图案)16。该热键图案13是以提供使用者触摸后,可立即执行该项功能。例 如上网,使用者只要按下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合式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面板,其上具有多个热键图案、一按键群组图案、一光标控制图案、一感应键图案;一感应层,具有一第一透明层及一第二透明层,该第一透明层上具有第一正面及第一背面,于该第一背面上具有多个第一感应区块、多个第一电极区块、一第二感应区块、一第三电极区块,该多个第一感应区块对应于该多个热键图案,该多个第一电极区块对应于该按键群组图案,该第二感应区块对应于该光标控制图案,该第三电极区块对应于该感应键图案;另,该第二透明层上具有一第二正面及第二背面,于该第二正面上具有多个对应该第一电极区块、第三电极区块的第二电极区块,该第二电极区块周缘具有凸体,该凸体让该第一电极区块与该第二电极区块、第三电极区块的对应之间形成一间隔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宜弘,陈志勇,林于凯,
申请(专利权)人:英属盖曼群岛商科嘉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