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62606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包括:盒体、可旋转地支撑于盒体两侧壁之间的显影辊、为显影辊提供碳粉的送粉辊,为显影辊或送粉辊供电并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可弹性伸缩的供电电极电连接的电极,电极与可弹性伸缩的供电电极的侧面抵接。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装入图像形成装置时,电极发生变形,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无法准确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指定位置处,通过电极调节自身的变形量,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电电极的侧面接触。解决了现有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的电极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电电极接触不良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
技术介绍
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在静电印刷技术中被广泛采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用 的显影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基于静电印刷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对图像形成装置的静电 潜像承载体即图像载体进行显影。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的引进,使得图像形成装置 在使用者的使用过程中,维护变得方便。另外,随着图像形成装置的不断发展演变,一种包 含感光元件的感光元件盒被设计成可拆卸地分离于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感光元件盒至少包 括感光元件及支撑感光元件的壳体。壳体形成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容纳部分,因此 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感光元件盒。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安装 于感光元件盒后,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和感光元件盒所形成的整体称为处理盒。处 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因此图像形成装置的维护变得更加方便。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感光元件盒中,其内容纳有显影过程 所用的零部件如显影辊、送粉辊,以及用于形成可视图象的显影剂如碳粉。对于主要起容纳 显影剂作用的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当显影剂耗尽后,只需简单地对图像形成装置 用的显影装置进行替换,因此便于终端用户的维护。在图像形成过程中,需对显影辊充电,以使其上携带的显影剂如碳粉,移送到光敏 元件表面上,从而形成静电潜像,同时也需对送粉辊充电,从而为显影辊提供碳粉。现有技 术提供了这样一种为显影辊或送粉辊充电的方式,如图1,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15 的装机方向如图中箭头A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15上设置了一个可沿显影辊轴 向内外伸缩的弹簧钢片式电极48,当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15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中 时,该可伸缩的弹片电极48的一端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供电电极56接通导电,另一端通过 连接钢片43,在钢片末端41处连接显影辊或送粉辊(未示出)的旋转钢轴末端17a,以此 为显影辊或送粉辊充电。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此时的显影装置15上的 电极为钢片式电极48a,而图像形成装置内的供电电极为可伸缩的弹簧钢片式电极56a,以 此两电极接触为显影辊或送粉辊导电,由于其他结构与图1的现有技术相同,故不再详细 描述。使用这样的电极充电装置,为了保证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置于图像形成装 置内时,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15的可伸缩的弹簧钢片电极48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供 电柱56接触良好或钢片电极48a与可伸缩的弹簧钢片电极56a接触良好,需要严格控制好 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15置于图像形成装置内部时的安装和固定位置,这对图像形 成装置的制造和装配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无疑增加了生产和制造的成本。若图像形成 装置的制造或装配精度不足,将导致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15无法准确安装到图像 形成装置内的指定位置处,如安装到图1所示的B点以下的位置,这势必会导致图像形成装 置用的显影装置的电极48无法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电柱56接触良好甚至两者根本无法接触上,导致显影辊或送粉辊无法充到电,这就引起了一系列的打印缺陷发生;同样的,图2 所示的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和装配精度也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以解决现有图像形成装置用的 显影装置的电极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电电极接触不良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包括盒体、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盒体两侧壁之 间的显影辊、为显影辊提供碳粉的送粉辊,为所述显影辊或送粉辊供电并与所述图像形成 装置的可弹性伸缩的供电电极电连接的电极,其特征是,所述电极与所述可弹性伸缩的供 电电极的侧面抵接。所述电极可弹性伸缩,且弹性伸缩方向与所述显影装置装入图像形成装置的方向 的相反方向成一定角度。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电电极的弹性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显影装置的安装方向。所述电极为钢片或扭簧。还包括固定于盒体的侧壁上的导电钢片,所述导电钢片一端与电极连接,另一端 分别与显影辊或送粉辊的旋转钢轴连接。所述电极的弹性伸缩方向与所述显影装置装入图像形成装置的方向的相反方向 形成的角度为0-90°。所述电极的弹性伸缩方向与所述显影装置装入图像形成装置的方向的相反方向 形成的角度为30° -60°。还包括带通孔的保护罩,所述电极的末端穿过所述保护罩的通孔与所述图像形成 装置的供电柱电连接。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电极与供电电极的侧面弹性抵接,图像形成装置 用的显影装置装入图像形成装置时,电极发生变形,通过电极调节自身的变形量,与图像形 成装置的供电电极的侧面接触,亦可保证显影装置的电极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电电极接触 良好。解决了现有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的电极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电电极接触不良 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的电极接触导电方式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的电极接触导电方式第二实施例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装入图像形成装置中钢片 电极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钢片电极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钢片电极与图像形成装置电极接触后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钢片电极在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上的安装方 式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钢片电极保护罩的安装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钢片电极接触导电时完整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电极为扭簧电极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扭簧电极实施例中扭簧的导电接触方式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扭簧电极实施例中扭簧的安装方式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扭簧电极实施例中扭簧与导电钢片连接方式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两个接触电极实施例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两个接触电极接触状态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 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包括盒体,可旋转地支撑 于盒体两侧壁之间的显影辊21,为显影辊21提供碳粉的送粉辊(未示出),钢片电极M通 过保护罩31安装固定在盒体的侧壁上,钢片电极M与第一导电钢片23通过螺钉可导电地 连接在一起,第一导电钢片23固定安装在支架36上,第一导电钢片23的两末端与显影辊 21和送粉辊的旋转钢轴末端连接导电,从而为显影辊21和送粉辊充电。当图像形成装置 用的显影装置100置于图像形成装置(未示出)内时,钢片电极M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圆柱 形可弹性伸缩的供电柱25的侧面接通导电,供电柱25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显影装置100的 装机方向,钢片电极M受供电柱25的圆柱形侧面挤压发生弹性变形,钢片电极M的弹性 变形方向如图3中箭头C所示且与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100的装机方向(图3中箭 头E所示)的相反方向成一定角度,接下来对各电极具体的安装结构和工作状态变化进行 详细的描述。如图4,5,6所示,钢片电极M与第一导电钢片23固定连接于螺钉孔53处,从而 使钢片电极M和第一导电钢片23可导电地连接并保证两者接触良好。图4所示为图像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装置,包括:盒体、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盒体两侧壁之间的显影辊、为显影辊提供碳粉的送粉辊,为所述显影辊或送粉辊供电并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可弹性伸缩的供电电极电连接的电极,其特征是,所述电极与所述可弹性伸缩的供电电极的侧面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勇丁戈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