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高效厌氧-耗氧组合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58355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厌氧—耗氧组合处理装置,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属于环境保护和废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厌氧生物区、厌氧沉淀区、耗氧生物区、耗氧沉淀区四个部分,其特征在于:组合装置为圆筒形结构型式,厌氧生物区位于组合装置的中心区域,为圆筒形;耗氧生物区、厌氧沉淀区和耗氧沉淀区采用环形分布结构形式环绕厌氧生物区四周,厌氧沉淀区和耗氧沉淀区分别为扇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将厌氧、耗氧处理工艺相结合,形成一体化装置,具有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有机物去除效率高,节省占地面积20%~30%,减少投资成本20%~30%,管理方便、运行效率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厌氧一耗氧组合处理装置,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属于环境保护和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化工、食品加工、纺织印染、造纸、皮革、医药等工业,以及畜禽养殖等行业生产中产生的有机污水,排入江河将造成严重污染,进而造成水资源缺乏和水环境质量恶化, 国内外治理有机废水多采用耗氧生物处理,此种方法能耗高,适用于低浓度的废水;对于高浓度的废水常采用的方法有(1)湿式氧化法、(2 )蒸发后将残渣燃烧、(3 )厌氧生物处理法, (1)、(2)两种方法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高,能耗亦大;而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常规处理方法存在处理流程复杂、运行效能低、运行管理复杂、占地面积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厌氧一耗氧组合处理装置,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其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有机物去除效率高,节省占地面积,减少投资成本,管理方便寸。高效厌氧——耗氧组合处理装置,包括厌氧生物区、厌氧沉淀区、耗氧生物区、耗氧沉淀区四个部分;废水由厌氧生物上流式进料,经厌氧生物处理后经厌氧溢流堰自流至厌氧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自流至耗氧生物区经耗氧微生物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后自流入耗氧沉淀区进行进一步固液分离后达标排放;厌氧沉淀区中污泥经污泥泵回流至厌氧生物区中,耗氧沉淀区中污泥定期排放。其特征在于厌氧生物区位于组合装置的中心区域,为圆柱形,内部设有厌氧填料;厌氧沉淀区、耗氧生物区和耗氧沉淀区采用圆环形分布,依次环绕厌氧生物区四周,厌氧沉淀区和耗氧沉淀区分别为45度扇形分布,内部设有斜板填料进一步泥水分离,耗氧生物处理区为270度扇形分布,内部设置曝气系统、 耗氧填料。污水经厌氧加热器加热后经厌氧循环泵输送厌氧生物区,经厌氧布水系统均勻分布,上流至厌氧填料,经厌氧生物处理后的污水部分回流至加热器中与原水混合,部分经三相分离器进行泥、水、气三相分离后,污水经厌氧溢流堰自流至厌氧沉淀区。污水经厌氧沉淀区的布水管均勻分布后上流至斜板填料进一步泥水分离,上清液经厌氧沉淀区溢流堰自流至耗氧生物区,通过附着在耗氧填料上的生物膜进行耗氧生物处理,处理后的出水自流如耗氧沉淀区中,经耗氧布水管均勻分布上流至耗氧沉淀区斜板填料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经耗氧沉淀区溢流堰自流排放。厌氧沉淀区的污泥经污泥泵回流至厌氧生物区,耗氧沉淀区的污泥定期排放。厌氧沉淀区和耗氧沉淀区采用不规则45度扇形结构,进料方式采用上流式进料, 通过布水管进行均勻布水,内部设置斜板填料,增加了污水的停留时间,提高沉淀效果。厌氧设计负荷IOkgBOD5/(m3.d);耗氧设计负荷1.5kgB0D5/ (m3. d);厌氧沉淀、耗氧沉淀设计负荷3. 0 m3/ (m2. h)。以某化工厂高浓度有机废水为例,进水CODtt浓度1500(T20000mg/L,经厌氧—— 耗氧生物组合处理装置处理后,出水C0D&浓度< 100 mg/L, CODcr去除率彡99. 5%,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 一级排放标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高效厌氧——耗氧组合处理装置处理效率高、稳定性强;本装置是厌氧、耗氧生物处理工艺的一体化集成装置,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和微生物浓度,耐冲击负荷及适应性强。2、一体化设计、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小、投资费用低;本处理装置集厌氧生物处理、厌氧沉淀、耗氧生物处量、耗氧沉淀等单元为一体,利用反应器共壁将厌氧生物区建于组合处理装置的中心,厌氧沉淀区、耗氧生物区、耗氧沉淀区采用环形结构,依次环绕于厌氧生物区周围,与其共建构成一体,大大减少组合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和投资规模,同时污水在各构筑物之间的流动均采用自流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装置平面示意图;图2图1的A-A剖面图;图3图1的B-B剖面图;图中1——厌氧生物区;2——耗氧曝气系统;3——耗氧进气管;4——耗氧填料;5——耗氧生物区;6——厌氧填料;7——厌氧生物区溢流堰;8——三相分离器; 9——厌氧沉淀区溢流堰;10——厌氧沉淀区;11——厌氧沉淀区斜板填料;12——厌氧沉淀区布水管;13——厌氧加热器;14——厌氧沉淀区污泥泵;15——厌氧沉淀区排泥管;16——厌氧循环泵;17——厌氧生物区布水系统;18——耗氧生物区溢流堰;19——耗氧沉淀区;20——耗氧沉淀区斜板填料; 21——耗氧沉淀区布水管;22——耗氧沉淀区排泥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高效厌氧——耗氧组合处理装置,包括厌氧生物区、厌氧沉淀区、耗氧生物区、耗氧沉淀区四个部分。污水经厌氧加热器14加热后经厌氧循环泵16输送厌氧生物区1,经厌氧布水系统17均勻分布,上流至厌氧填料,经厌氧生物处理后的污水部分回流至加热器14中与原水混合,部分经三相分离器8进行泥、水、气三相分离后,污水经厌氧溢流堰自7流至厌氧沉淀区,污水经厌氧沉淀区的布水管12均勻分布后上流至斜板填料11进一步泥水分离,上清液经厌氧沉淀区溢流堰9自流至耗氧生物区5,通过附着在耗氧填料4上的生物膜进行耗氧生物处理,处理后的出水自流至耗氧沉淀区19中,经耗氧布水管21均勻分布上流至耗氧沉淀区斜板填料20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经耗氧沉淀区溢流堰18自流排放。厌氧沉淀区的污泥经污泥泵14回流至厌氧生物区,耗氧沉淀区的污泥定期排放。权利要求1.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高效厌氧一耗氧组合处理装置,包括厌氧生物区(1)、厌氧沉淀区(10)、耗氧生物区(5)、耗氧沉淀区(19)四个部分,废水经厌氧生物区(1)厌氧生物处理后自流至厌氧沉淀区(10)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自流至耗氧生物区(5)经耗氧微生物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后自流入耗氧沉淀区(19)进行进一步固液分离后达标排放, 其特征在于厌氧生物区(1)位于所述组合处理装置的中心区域,为圆柱形;厌氧沉淀区 (10)、耗氧生物区(5)和耗氧沉淀区(19)采用圆环形分布,依次环绕厌氧生物区(1)四周, 厌氧沉淀区(10)和耗氧沉淀区(19)分别为45度扇形分布,耗氧生物处理区(5)为270度扇形分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高效厌氧一耗氧组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生物区(1)由厌氧加热器(13)、厌氧循环泵(16)、厌氧生物区布水系统 (17)、厌氧填料(6)、三相分离器(8)和厌氧生物区溢流堰(7)组成,废水经厌氧加热器(13) 加热后经厌氧循环泵(16)输送至厌氧生物区(1)中,经厌氧布水系统(17)均勻分布,上流至厌氧填料(6),经厌氧生物处理后的污水部分回流至厌氧加热器(13)中与污水混合,部分经三相分离器(8)进行泥、水、气三相分离后,污水经厌氧溢流堰(7)自流至厌氧沉淀区 (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高效厌氧一耗氧组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沉淀区(10)由厌氧沉淀区溢流堰(9)、厌氧沉淀区斜板填料(11)、厌氧沉淀区布水管(12)、厌氧沉淀区污泥泵(14)和厌氧沉淀区排泥管(15)组成,来自厌氧生物区 (1)的污水经厌氧沉淀区布水管(12)均勻分布后上流至厌氧沉淀区斜板填料(11)进一步泥水分离,上清液经厌氧沉淀区溢流堰(9)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高效厌氧-耗氧组合处理装置,包括:厌氧生物区(1)、厌氧沉淀区(10)、耗氧生物区(5)、耗氧沉淀区(19)四个部分,废水经厌氧生物区(1)厌氧生物处理后自流至厌氧沉淀区(10)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自流至耗氧生物区(5)经耗氧微生物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后自流入耗氧沉淀区(19)进行进一步固液分离后达标排放,其特征在于:厌氧生物区(1)位于所述组合处理装置的中心区域,为圆柱形;厌氧沉淀区(10)、耗氧生物区(5)和耗氧沉淀区(19)采用圆环形分布,依次环绕厌氧生物区(1)四周,厌氧沉淀区(10)和耗氧沉淀区(19)分别为45度扇形分布,耗氧生物处理区(5)为270度扇形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江大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