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分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5782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了一种用于分散或散发液体(11)的装置,其包括容器(10)、喷管装置(12)、副虹吸芯(31)以及控制装置,其中容器包括敞开端(13)和液体(11);喷管包括主虹吸芯、与液体流体连通的第一端,以及延伸穿过容器敞开端并具有开孔的第二端;主虹吸芯从该开孔中伸出;副虹吸芯延伸到邻近于主虹吸芯;并且副虹吸芯与控制装置牢固地相连,该控制装置可控制主虹吸芯和副虹吸芯之间的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两根或多根虹吸芯(wick)的装置,该装置用于分散液体以实现这样的目的例如散发香精、空气清新剂、杀虫剂、空气净化剂或消毒剂、芳香医疗法用剂、防腐剂,以及其它类似的用途。
技术介绍
对于通过隔臭或除臭来在住宅和公共建筑内防止空气传播气味的有效手段而言,这一需求已经通过如散发昆虫抑制剂、芳香医疗法用剂、防腐剂和消毒剂而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为实现这些目的已经采用了多种蒸气分散装置。常用类型的分散装置包括驱使液态组合物的微滴进入空气中的气雾剂容器、可容纳在干燥时会释放出蒸气的胶状物质的碟状装置,以及待蒸发的液体通过虹吸芯来传输并暴露在空气中的芯吸装置。具有蒸气从液体到空气的较慢释放性能的空气清新装置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可见美国专利US1994932、US 2597195、US 2802695、US 2804291、US 2942090、US3550853、US 3780260、US 4084079、US 4286754、US 4413779、US4454987、US 4913350和US 5000383。通过加热源来增强汽化的芯吸装置也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可见美国专利US 3288556、US3431393、US 3482929、US 3633881、US 4020321、US 4968487、US5038394、US 5290546、US 5364027和US 6478440。还可见美国专利US 4549250、US 4837421、US 4849606、US 5556192、US 5937140和WO 02/30220。然而,现有装置依赖于从虹吸芯中蒸发液体,其具有会以不均匀的速率和组成消耗贮液器中的液体的缺点。例如可见美国专利US4663081。蒸发速率的变化通常是在蒸发过程中低挥发性的树脂部分地堵塞了虹吸芯的蒸发表面所引起的。释放蒸气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组分变化也是不均匀蒸发的结果,这是因为液体混合物中的高挥发性成分蒸发较快,因此留下了异于液体初始成分的不均衡成分。因此,非常期望获得一种质量传递装置,其可在使液体分散成蒸气,同时使液相成分在装置的整个使用寿命、例如30天内基本上保持最初的成分。另外,还期望具备控制液体分散速率的能力,并使用电子或机械装置如定时器、传感器、开关或远程控制装置来进行控制。尤其期望能够随意地启动和停止液相到蒸气相的分散,或甚至在不同的时间分散不同的液体溶液。此外,在某些情况下活性成分需要在溶液中保持稳定,只有在与第二液体或催化面发生反应时才释放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分散或散发液体的装置,其包括容器、喷管装置、副虹吸芯和控制装置,其中容器包括敞开端和液体;喷管包括主虹吸芯、与液体流体连通的第一端,以及延伸穿过容器敞开端并具有开孔的第二端;主虹吸芯从该开孔中伸出;副虹吸芯延伸到邻近于主虹吸芯;和副虹吸芯与控制装置牢固地相连,该控制装置可控制主虹吸芯和副虹吸芯之间的距离。附图说明图1是容器的局部剖视图。图2A显示了具有由螺线管控制的副虹吸芯的容器,其中显示了主虹吸芯的暴露在大气中的尖端,使得主虹吸芯从喷管的开孔中伸出。图2B显示了具有由包括线圈和触点的继电器来驱动的副虹吸芯的容器。图2C显示了与鼓状物接触的两个容器,该鼓状物具有副芯吸面和非芯吸面并由电动机来驱动。图2D显示了本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其结合有主虹吸芯、副虹吸芯、继电器、电源输入端、也可以是夜光灯的加热器,以及具有通风孔的壳体。图2E显示了可装有被芯吸到一根副虹吸芯上的不同液体的两个容器。图3是本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显示了优选的容器或贮液器10。容器10可以是任意的传统器皿、瓶子或类似装置,并可以被封闭物或盖子20密封。容器10可以装有待散发或分散的液体或流体11。一个优选的容器是具有喷管装置12的圆形瓶子。喷管12可以是任何形状或形式,优选为大致管状的形式。喷管12的一端与流体11流体连通。另一端14优选向上贯穿容器开口13。端部14具有开孔或开口,其直径为约0.01到约5毫米,优选为约0.1毫米到约5毫米,更优选是小于1.5毫米。喷管装置12伸出开口13的部分可为任意的长度,只要它能够通过喷管12合理地分散液体11即可,例如为约1到约50毫米。喷管装置可以用任意材料制造,例如,诸如聚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尼龙的聚合物或塑料,或者是金属或玻璃。优选的是,喷管由与制造容器10的相同材料如塑料制成。喷管的直径为约2毫米到约15毫米,优选为约5毫米到约10毫米。在喷管内含有在这里常被称作主虹吸芯的虹吸芯(标号为16),该虹吸芯可用能够进行芯吸的任一种材料制造,例如棉花、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或者其它常用于芯吸用途的任意材料,或者其中两种或多种材料的组合。主虹吸芯16优选向外和向上延伸穿过端部14上的开孔,并且位于端部14的上方约0.01到约5毫米,更优选是小于1毫米,这一端在图1中被称作尖端15。开口13优选具有外螺纹或压配式连接结构,以便可与盖子20轻松连接。如果开口13具有外螺纹,那么盖子20就容器开口13处设有内螺纹连接结构。尽管端部14可以为任意形状,然而端部14优选为锥形,例如为尖锥形状。容器10可结合有用于散发液体11的副虹吸芯或芯吸装置31。副虹吸芯31具有暴露在空气或蒸气中的一定表面积,该表面积是主虹吸芯的暴露表面积的至少2倍、优选5倍、更优选至少15倍、最好是25倍以上。主虹吸芯和副虹吸芯均可以是芯吸组合物的片材,其可以是平面的形状、倒置或直立的篮子形状、圆柱体形状、球状、圆锥形状、碗状,或者其它取决于需要和个人喜好的形状。也可以是棉球或类似玻璃棉的材料,或者是类似海绵体的组合物。作为选择,可在虹吸芯16和31、特别是副虹吸芯31上涂上一层活性面或催化面,以便增强可释放活性成分的化学反应。在副虹吸芯31上可包含或浸渍有可与液体11直接反应而产生二级产物以便例如提供空气除臭的材料。主虹吸芯和副虹吸芯可以用相同或不同的芯吸材料制造。其示例包括玻璃纤维;玻璃棉;天然聚合物,例如纤维素如纸和棉花;人造聚合物,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各种橡胶、人造橡胶和尼龙;或者其中两种或多种材料的组合。该材料的形式可以是纸、织物、纤维、多孔海绵、基于芯吸作用的写字笔,或者其中两种或多种材料的组合。图2A、2B、2C、2D和2E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在图2A中,芯吸装置30包括与容器10的尖端15紧密相邻的副虹吸芯31,以及可控制虹吸芯31和尖端15之间的距离的控制装置32。虹吸芯31可以是上面公开的任意形式或形状。图2A和2E显示了碗状或篮子状。图2B和2D显示了倒置的碗状或篮子状。图2C显示了鼓状。用语“邻近”指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紧密距离。这里的距离指虹吸芯31的外层与主虹吸芯16的尖端15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可处于紧密接触到约15毫米的范围内。在例如使用图2A和2E所示的篮子形状时,副虹吸芯可具有任意长度、大小或厚度(例如,0.5到5厘米的周长,0.01到5厘米的深度以及0.01到50毫米的厚度)。主、副虹吸芯优选能够相对运动,以便于保持或断开这两个虹吸芯之间的接触。这样,当主、副虹吸芯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置,包括容器、喷管、副虹吸芯和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容器包括敞开端和液体;所述喷管包括主虹吸芯、紧固在所述容器中并与所述液体流体连通的第一端和延伸穿过所述敞开端并具有开孔的第二端;所述开孔的直径优选在0.01到5毫米之间 ;所述主虹吸芯从所述开孔中伸出;所述副虹吸芯延伸到邻近于所述主虹吸芯;和所述副虹吸芯与控制装置牢固地相连,所述控制装置可控制所述主虹吸芯和所述副虹吸芯之间的距离,例如为螺线管、继电器、电动机或电磁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US 2003-5-1 10/427,7851.一种装置,包括容器、喷管、副虹吸芯和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容器包括敞开端和液体;所述喷管包括主虹吸芯、紧固在所述容器中并与所述液体流体连通的第一端和延伸穿过所述敞开端并具有开孔的第二端;所述开孔的直径优选在0.01到5毫米之间;所述主虹吸芯从所述开孔中伸出;所述副虹吸芯延伸到邻近于所述主虹吸芯;和所述副虹吸芯与控制装置牢固地相连,所述控制装置可控制所述主虹吸芯和所述副虹吸芯之间的距离,例如为螺线管、继电器、电动机或电磁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的直径小于1.5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虹吸芯的表面积是所述主虹吸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N麦克埃文
申请(专利权)人:纳幕尔杜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