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53843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包括壳管、管板、均流板、端盖、换热管、进液管及出气管,换热管设于壳管内,管板设于壳管的端部,均流板设于管板上,均流板上设有多个均流孔,端盖与管板连接并在其间形成内腔,进液管及出气管设于管板上,进液管从端盖的圆周方向插入并与内腔相通。在工作过程中,制冷剂可以均匀的进入到换热管内,壳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更理想,能效比更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大部分厂家的壳管式换热器(尤其是壳管式蒸发器),利用空调 水在换热管与壳管之间流动、制冷剂在换热管内流动,液态制冷剂从端面进液,通过均流板 进入换热管内进行换热。现有的壳管式换热器由于制冷剂的进液管均正对着均流板,导致正对进液管处进 液较多,而其它地方进液较少,导致换热效果不好,空调系统的能效比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在工作过 程中,制冷剂可以均勻的进入到换热管内,壳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更理想,能效比更高。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包括壳管、管板、均流板、端盖、换热管、进液管及出气管,换热 管设于壳管内,管板设于壳管的端部,均流板设于管板上,均流板上设有多个均流孔,端盖 与管板连接并在其间形成内腔,进液管及出气管设于管板上,进液管从端盖的圆周方向插 入并与内腔相通。下面对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所述均流板上设有多个凸柱,各所述均流孔分别设于凸柱内,各凸柱分别插入 换热管内。各所述凸柱的外径为6毫米至9毫米,所述均流孔的内径为5毫米至8毫米,所述 换热管的内径为11毫米至14毫米。所述凸柱的高度为5毫米至35毫米。在所述进液管的前端设有喷头。所述喷头内部的流道其中段内径小,两端内径大。下面对本技术的优点进行说明。1、进液管并非直接朝向均流板,改变了进液方式,将原来的端面进液改为从侧面 进液,使制冷剂以更均勻的速度及流量进入到均流板的各均流孔中,提高了壳管式换热器 的换热效果,提高了能效比。2、由于均流板的各均流孔设于凸柱内,各凸柱插入换热管中,制冷剂从均流板的 凸柱进入到换热管中,减少了制冷剂的泄漏。3、均流板上设有凸柱后,均流板通过凸柱即可实现与换热管的配合,降低壳管式 换热器的加工难度,降低生产成本。4、在进液管前端设置喷头后,进液管以喷液的方式形成液体漩涡,以相对均勻的 速度和流量通过均流板进入换热管进行热量交换。5、均流板上设置凸柱后,制冷剂进入换热管时,也具有一定的喷射作用,提高了换 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形图。图2是图1中,将端盖拆下后的结构图。图3是均流板的结构图。图4是喷头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管,2、管板,3、端盖,4、换热管,5、进液管,6、出气管,7、均流 板,8、均流孔,9、凸柱,10、喷头,11、螺纹,12、内部流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包括壳管1、管板2、均流板7、端盖3、换热 管4、进液管5及出气管6,换热管4设于壳管1内,管板2设于壳管1的端部,均流板7设 于管板2上,均流板7上设有多个均流孔8,端盖3与管板2连接并在其间形成内腔,进液管 5及出气管6设于管板2上,进液管5从端盖3的圆周方向插入并与内腔相通。其中,在均流板7上设有多个凸柱9,各均流孔8分别设于凸柱9内,各凸柱9分别 插入换热管4内。各凸柱9的外径为6毫米至9毫米,均流孔8的内径为5毫米至8毫米, 换热管4的内径为11毫米至14毫米,凸柱9的高度为5毫米至35毫米。在进液管5的前端设有喷头10,喷头10通过螺纹11与进液管5连接,喷头10的 内部流道12其中段内径小,两端内径大。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1、进液管5并非直接朝向均流板7,改变了进液方式,将原来的端面进液改为从侧 面进液,使制冷剂以更均勻的速度及流量进入到均流板7的各均流孔8中,提高了壳管式换 热器的换热效果,提高了能效比。2、由于均流板7的各均流孔8设于凸柱9内,各凸柱9插入换热管4中,制冷剂从 均流板7的凸柱9进入到换热管4中,减少了制冷剂的泄漏。3、均流板7上设有凸柱9后,均流板7通过凸柱9即可实现与换热管4的配合,降 低壳管式换热器的加工难度,降低生产成本。4、在进液管5前端设置喷头10后,进液管5以喷液的方式形成液体漩涡,以相对 均勻的速度和流量通过均流板7进入换热管4进行热量交换。5、均流板7上设置凸柱9后,制冷剂进入换热管4时,也具有一定的喷射作用,提 高了换热效果。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不 违反本技术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包括壳管、管板、均流板、端盖、换热管、进液管及出气管,换热管 设于壳管内,管板设于壳管的端部,均流板设于管板上,均流板上设有多个均流孔,端盖与 管板连接并在其间形成内腔,进液管及出气管设于管板上,其特征在于,进液管从端盖的圆 周方向插入并与内腔相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均流板上设有多个凸柱,各所 述均流孔分别设于凸柱内,各凸柱分别插入换热管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柱的外径为6毫米至9毫 米,所述均流孔的内径为5毫米至8毫米,所述换热管的内径为11毫米至14毫米。4.如权利要求2所述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的高度为5毫米至35毫米。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液管的前端设 有喷头。6.如权利要求5所述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的内部流道其中段内径小, 两端内径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包括壳管、管板、均流板、端盖、换热管、进液管及出气管,换热管设于壳管内,管板设于壳管的端部,均流板设于管板上,均流板上设有多个均流孔,端盖与管板连接并在其间形成内腔,进液管及出气管设于管板上,进液管从端盖的圆周方向插入并与内腔相通。在工作过程中,制冷剂可以均匀的进入到换热管内,壳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更理想,能效比更高。文档编号F28D7/00GK201926208SQ20102067447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2日专利技术者吴海钦, 周胡根, 张龙爱, 徐萃端, 柳飞, 陈培生, 陈锡保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包括壳管、管板、均流板、端盖、换热管、进液管及出气管,换热管设于壳管内,管板设于壳管的端部,均流板设于管板上,均流板上设有多个均流孔,端盖与管板连接并在其间形成内腔,进液管及出气管设于管板上,其特征在于,进液管从端盖的圆周方向插入并与内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锡保张龙爱柳飞徐萃端陈培生吴海钦周胡根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