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健光专利>正文

改进结构的搅拌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53736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结构的搅拌锅,包括有底座、搅拌锅体、搅拌臂部件及电控系统,所述搅拌锅体通过一转动杆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内部中空,电控系统的电线穿设过转动杆内部且与搅拌锅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1、电线内藏于转动杆内,隐蔽性好,且不会随意摆动,保证电线的使用寿命和牢固连接;2、设置有蒸汽罩,有效的保持车间维持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生产人员与高温蒸汽直接接触,降低受伤几率,同时避免热量散失,降低能耗;3、避免食物在加工过程中直接暴露于空气中,避免食物受污染,保障食物生产安全;4、操作简易,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高且成本低。(*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搅拌锅,属于食品加工设备
,尤其是指一种改进结 构的搅拌锅。
技术介绍
在食品加工领域,很多时候会应用到搅拌锅,用于搅拌、混合、加热各种食料。现有 技术中,传统的搅拌锅一般包括有底座、搅拌锅体、搅拌臂部件及电控系统,其中,搅拌锅体 与底座转动连接,电控系统的电线直接暴露在外部且与搅拌锅体连接。这种结构方式的搅 拌锅存在一个问题,即搅拌锅体在转动过程中,电控系统的电线也随之摆动,在长时间使用 过程中,这种摆动会造成电线的磨损和连接的松动,进而影响搅拌锅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电线内藏、结构 简单合理、操作简易方便、节能环保且实用可靠的改进结构的搅拌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改进结构的搅拌锅,包括有底座、搅拌锅体、搅拌臂部件及电控系统,所述搅 拌锅体通过一转动杆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内部中空,电控系统的电线穿设过转动 杆内部且与搅拌锅体连接。进一步,所述搅拌锅体外部包裹有一外壳,外壳通过一转动结构与底座转动连接, 及所述转动结构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其包括有传动连接的动力源、传动组件及转动杆,其 中动力源和传动组件设置于底座内部,转动杆的动力输入端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以接收 动力源的转矩,动力输出端与搅拌锅体外壳固定连接以带动搅拌锅体转动倾斜。进一步,所述搅拌锅体底部外侧设置有电磁线圈及温度探头,电磁线圈和温度探 头分别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进一步,所述搅拌臂部件包括有升降结构和搅拌结构,升降结构和搅拌结构分别 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升降结构采用液压式自动升降结构,所述搅拌结构包括有 一电动搅拌臂,电动搅拌臂的下部设置有两个与搅拌锅体内壁接触配合的活动支臂。进一步,还包括有一蒸汽罩,所述蒸汽罩安设于搅拌锅体上方且与搅拌臂部件连 接配合。进一步,所述所述蒸汽罩通过至少一抽气管道与外部连通。进一步,所述电控系统设置于底座上方设置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设置有温度调 控开关、时间调控开关、搅拌臂部件工作开关和搅拌锅体工作开关。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1、电线内藏于转动杆内,隐蔽性好,且不会随意摆动,保证电线的使用寿命和牢固 连接;2、设置有蒸汽罩,有效的保持车间维持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生产人员与高温蒸汽直接接触,降低受伤几率,同时避免热量散失,降低能耗;3、避免食物在加工过程中直接暴露于空气中,避免食物受污染,保障食物生产安 全;4、操作简易,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高且成本低。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技术的具体实 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正面局部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侧面局部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所述改进结构的搅拌锅,包括有底座1、搅拌锅体2、 搅拌臂部件3及电控系统4。上述搅拌锅体2外部包裹有一外壳21,外壳21通过一转动结构与底座1转动连 接,及所述转动结构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其包括有传动连接的动力源、传动组件及转动杆 22,其中所述动力源和传动组件设置于底座1内部,所述转动杆22内部中空,其动力输入端 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以接收动力源的转矩,动力输出端与搅拌锅体外壳21固定连接以带 动搅拌锅体2转动倾斜。进一步,所述搅拌锅体2底部外侧设置有电磁线圈及温度探头,电 磁线圈和温度探头的电线6穿设过转动杆22内部分别与电控系统4电性连接。上述搅拌臂部件3活动设置于底座1上,包括有升降结构31和搅拌结构32,升降 结构31和搅拌结构32分别与电控系统4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升降结构31采用液压式自 动升降结构,所述搅拌结构32包括有一电动搅拌臂,电动搅拌臂的下部设置有两个与搅拌 锅体内壁接触配合的活动支臂。进一步,还包括有一蒸汽罩5,所述蒸汽罩5安设于搅拌锅 体2上方且与搅拌臂部件3连接配合,其通过两抽气管道与外部连通。上述电控系统4设置于底座1上方设置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设置有温度调控开 关、时间调控开关、搅拌臂部件工作开关和搅拌锅体工作开关。工作时,通过调控操作面板,控制搅拌臂部件上升,待食料装入完成后,搅拌臂部 件下降,电动搅拌臂置于搅拌锅体内部且与食料接触,启动电动搅拌臂使其转动搅拌食料, 同时搅拌锅体底部的电磁线圈通电,搅拌锅体发热,温度探头实时监控搅拌锅体内部的温 度,实现温度在可控、可调或恒温的情况下稳定工作,而加热产生的高温蒸汽通过蒸汽罩的 抽气管道抽排到外部,保证车间处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直至加工完成,再次升起搅拌臂部 件,控制搅拌锅体转动倾斜适当角度即可倒出食料,方便快捷。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 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 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结构的搅拌锅,包括有底座、搅拌锅体、搅拌臂部件及电控系统,所述搅拌 锅体通过一转动杆与底座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内部中空,电控系统的电线穿 设过转动杆内部且与搅拌锅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结构的搅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锅体外部包裹有一 外壳,外壳通过一转动结构与底座转动连接,及所述转动结构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其包括 有传动连接的动力源、传动组件及转动杆,其中动力源和传动组件设置于底座内部,转动杆 的动力输入端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以接收动力源的转矩,动力输出端与搅拌锅体外壳固定 连接以带动搅拌锅体转动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改进结构的搅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锅体底部外侧设置 有电磁线圈及温度探头,电磁线圈和温度探头分别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结构的搅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臂部件包括有升降 结构和搅拌结构,升降结构和搅拌结构分别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升降结构采用 液压式自动升降结构,所述搅拌结构包括有一电动搅拌臂,电动搅拌臂的下部设置有两个 与搅拌锅体内壁接触配合的活动支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改进结构的搅拌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蒸汽罩,所述蒸汽 罩安设于搅拌锅体上方且与搅拌臂部件连接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改进结构的搅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蒸汽罩通过至少一 抽气管道与外部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结构的搅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系统设置于底座上 方设置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设置有温度调控开关、时间调控开关、搅拌臂部件工作开关和 搅拌锅体工作开关。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结构的搅拌锅,包括有底座、搅拌锅体、搅拌臂部件及电控系统,所述搅拌锅体通过一转动杆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内部中空,电控系统的电线穿设过转动杆内部且与搅拌锅体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1、电线内藏于转动杆内,隐蔽性好,且不会随意摆动,保证电线的使用寿命和牢固连接;2、设置有蒸汽罩,有效的保持车间维持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生产人员与高温蒸汽直接接触,降低受伤几率,同时避免热量散失,降低能耗;3、避免食物在加工过程中直接暴露于空气中,避免食物受污染,保障食物生产安全;4、操作简易,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高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结构的搅拌锅,包括有底座、搅拌锅体、搅拌臂部件及电控系统,所述搅拌锅体通过一转动杆与底座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内部中空,电控系统的电线穿设过转动杆内部且与搅拌锅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健光
申请(专利权)人:程健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