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绕式井下钢缆打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50992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旋绕式井下钢缆打捞装置,绳帽(1)前端连接叶轮(4),叶轮(4)外缘有螺旋状叶片(3),叶轮(4)前端连接拨杆(7)。由叶轮、拨杆在井下产生旋转并引出缠绕钢丝断头,然后便于抓握上提,简单实用、安全性强,工作稳定高效、经济,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石油钻井井下打捞工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专用于打捞掉落井下的包括钢丝在内的具有一定柔性的钢缆等类材料的后端连接井上钢缆放入井内的打捞工具。
技术介绍
目前,在石油钻井井内测试等工艺中,有时会发生钢丝断裂的状况,钢丝在井筒内上部是垂直斜靠在管壁上,下部因钢丝自身的重量压成团,由于现有技术没有专用打捞工具,主要是用弹钩或钢丝刷子进行打捞,抓握钢丝不准确,费时费力,因而造成劳动强度大, 打捞成功率低,如果抓住下部成团的钢丝就会翻肠变成死团卡死,还易致使井下钢丝缠绕拧结成团,导致打捞失败,造成更严重的事故,相关适用技术方案公开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用于打捞断落井下钢丝的工具装置,特别是能够准确抓握断落井下钢丝的上段并拉紧,牵引提升钢丝出井的专用打捞工具。实现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措施在于绳帽前端连接叶轮,叶轮外缘有螺旋状叶片,叶轮前端连接拨杆。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叶轮、拨杆在井下产生旋转并引出缠绕钢丝断头,然后便于抓握上提,简单实用、安全性强,工作稳定高效、经济,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绳帽1,轴承2,叶片3,叶轮4,钩齿5,挂齿6,拨杆7,旋齿8,平衡翅9, 矛尖1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绳帽1前端连接叶轮4,叶轮4外缘有螺旋状叶片3,叶轮4前端连接拨杆7。绳帽 1后端外缘有螺纹。绳帽1后端通过螺纹连接钢缆。绳帽1前端通过轴承2连接叶轮4。拨杆7前端有光滑凸尖的矛尖10。拨杆7外缘固定弯向绳帽1方向的钩齿5。拨杆7外缘固定弯向前端的方向的挂齿6。拨杆7外缘固定旋齿8,旋齿8外延延长线成螺纹状。钩齿5、挂齿6和旋齿8作用在于抓散钢丝纠结,抓起或牵引出钢丝上端。拨杆7外缘固定平衡翅9,一组两只以上平衡翅9对称分布在垂直于拨杆7中轴的外缘上。平衡翅9外端有分别沿拨杆7中轴向相反方向伸出的尖锐部位。平衡翅9一方面起到稳定拨杆7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在上提时挂出较小的钢丝结。在使用时,绳帽1连接钢缆,从井口向下投送,当拨杆7前端的矛尖10触底探到钢丝纠结部位后上提,由于井下液体在叶轮4外产生涡流,使得叶轮4带动拨杆7自转,同时, 由于轴承2使得绳帽1不旋转或少许旋转;叶轮4使得上提时通过井筒液产生阻力使叶轮 4发生旋转,从而使其下面连接的拨杆7缠绕住井筒内的钢丝,这些钢丝缠绕在拨杆7上之后,由拨杆7上的各种结构的拨齿抓握,并拉紧,经上提出井后完成钢丝打捞工作。不会使钢翻肠变成死团卡死,造成事故。在以上实施例中,未及叙述的如绳帽1连接钢缆技术,以及叶轮4技术等涉及实施的其他必要技术等采用现有技术,不再详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旋绕式井下钢缆打捞装置,其特征是:绳帽(1)前端连接叶轮(4),叶轮(4)外缘有螺旋状叶片(3),叶轮(4)前端连接拨杆(7)。

【技术特征摘要】
1.旋绕式井下钢缆打捞装置,其特征是绳帽(1)前端连接叶轮,叶轮(4)外缘有螺旋状叶片(3),叶轮(4)前端连接拨杆(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绕式井下钢缆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绳帽(1)后端外缘有螺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绕式井下钢缆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绳帽(1)前端通过轴承 ⑵连接叶轮⑷。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绕式井下钢缆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拨杆(7)前端有光滑凸尖的矛尖(1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绕式井下钢缆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文
申请(专利权)人:克拉玛依新科澳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