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国才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门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49141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门碰,包括外壳,转动件及固定件以及卡簧;所述固定件部分收容于所述外壳一端,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外壳固定;所述转动件部分收容于所述外壳的另一端所述固定件设有一主体面,所述主体面朝向所述转动件的侧边为弧形边,所述主体面的其他侧边均向上同一方向设有挡墙;所述主体面中部设有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包括两相通的凹槽通路,以及设有两凹槽通路连接处的挡块;两所述凹槽通路末端分别设有第一椭圆槽以及第二椭圆槽;所述卡簧设有本体,以及弹片,所述本体还设有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收容于所述凹孔内,所述第二转轴收容于所述凹陷结构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门碰易组装、易安装、使用方便、牢固可靠。(*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橱门配件,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橱门、柜门等等上的门碰。
技术介绍
家具中橱柜均设有橱门或者柜门,由于受制造该橱柜的材料特性、加工程度,使用环境以及安放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橱门往往会出现无法紧密关闭,或者自行开启等情况,因此给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人们往往需要往门缝中塞入橡胶条或者纸板以求关闭严实,但因此会使得使用时极不方便。因为需要一种弹性好的门碰,但是现有的门碰往往设计复杂,制造业很困难,给工业生产带来了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易组装、易安装、使用方便、牢固可靠的新型门碰。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门碰,包括外壳,转动件以及固定件以及卡簧;所述固定件部分收容于所述外壳一端,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外壳固定;所述转动件部分收容于所述外壳的另一端,且与所述外壳通过一连接杆枢接,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扭力弹簧;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一扇形面及第二扇形面以及连接两扇形面的连接面,所述第一扇形面上设有一凹孔;所述固定件设有一主体面,所述主体面朝向所述转动件的侧边为弧形边,所述主体面的其他侧边均向上同一方向设有挡墙;所述主体面中部设有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包括两相通的凹槽通路,以及设有两凹槽通路连接处的挡块;两所述凹槽通路末端分别设有第一椭圆槽以及第二椭圆槽;所述卡簧设有一长条形本体,以及设于本体上与之连接,且末端远离本体的弹片, 所述本体在于所述弹片所在面相反的另一面上设有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收容于所述凹孔内,所述第二转轴收容于所述凹陷结构中;所述第二转轴直径与所述挡块到其相对面之间的距离相当,且所述第二转轴直径小于第一椭圆槽及第二椭圆槽短边的长度。本技术门碰,通过在固定件中设置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包括两相同的凹槽通路,两凹槽通路连接处还设有挡块,因此当卡簧沿其中一个凹槽通路移入进去,滑入第一椭圆槽,由于挡块设于两凹槽通路连接处,且将其设置在卡簧第二转轴沿原路返回的行径上时,收到卡簧拉力作用的转动件将与金属壳体扣合,因此实现橱门的关闭;而当需要打开时,只需轻推转动件,使推动件带动卡簧移动,而卡簧将带动第二转轴沿凹槽通路移动, 当移动至两凹槽通路连接处时,其将滑入至第二椭圆槽中,而由于此时已无障碍物阻挡,在扭力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将继续向外滑动,使转动件围绕连接杆朝远离外壳的转动,从而将柜门打开;因此本技术易组装、易安装、使用方便、牢固可靠。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固定件与卡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卡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转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立体组合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另一方位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请参见附图1、2、3、4、5、6,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门碰,包括外壳1,转动件2以及固定件3以及卡簧4。请参见附图5及附图6,所述固定件3部分收容于所述外壳1 一端,且所述固定件 3与所述外壳1固定。请参见附图3及附图5及附图6,所述转动件2部分收容于所述外壳1的另一端, 且与所述外壳1通过一连接杆11枢接,所述连接杆11上套设有扭力弹簧12 ;所述转动件 2包括第一扇形面13及第二扇形面14以及连接两扇形面的连接面15,所述第一扇形面13 上设有一凹孔130。请参见附图1及附图4,所述固定件3设有一主体面31,所述主体面31朝向所述转动件2的侧边为弧形边32,所述主体面31的其他侧边均向上同一方向设有挡墙;所述主体面31中部设有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包括两相通的凹槽通路33,以及设有两凹槽通路 33连接处37的挡块36 ;两所述凹槽通路33末端分别设有第一椭圆槽34以及第二椭圆槽 35 ;请参见附图2,所述卡簧4设有一长条形本体41,以及设于本体41上与之连接,且末端远离本体41的弹片42,所述本体41在于所述弹片42所在面相反的另一面上设有第一转轴43与第二转轴44,所述第一转轴43收容于所述凹孔130内,所述第二转轴44收容于所述凹陷结构中;所述第二转轴44直径与所述挡块36到其相对面之间的距离相当,且所述第二转轴44直径小于第一椭圆槽34及第二椭圆槽35短边的长度。本技术门碰,组装时,将连接杆11及扭力弹簧与转动件2组装在一起,再将卡簧4与转动件2及固定件3固定在一起,然后再将外壳1套入,并将外壳1与固定件3固定, 由于受到扭力弹簧12的作用,转动件2与外壳1枢接。组装后,为了更加美观,因此可将固定件3顶部凸出于外壳1的顶部。使用时,若处于开启状态,则转动件2与外壳1为封合,因此第二转轴44在凹陷结构内,而同时由于弹片42抵顶于外壳1的内壁上,在弹片42的弹力作用下,可保证第二转轴44不会离开凹槽通道;推动转动件2,转动件2将带动卡簧4向前移动,因此第二转轴44 将沿其中的一条凹槽通路运动,而卡簧4的长度设置刚好满足与将转动件2扣合在封装壳体上,因此移动到第一椭圆槽34时,第二转轴44就将被挡块36以及凹槽旁边的内壁阻挡, 而无法沿原路返回,因此设置时,将根据需要将挡块36设置在第二转轴44沿原路返回的行径上时;同时由于挡块36到对面凹槽周边的侧壁的距离与第二转轴44的直径相同,因此当需要开启时,只需再次轻推转动件2,使推动件带动卡簧4移动,而卡簧4将带动第二转轴44沿凹槽通路33移动,当移动至两凹槽通路33连接处37时,由于其移动的路径是斜向上方向的移动方式,因此其将滑入至第二椭圆槽35中,而由于此时已无障碍物阻挡,在扭力弹簧12的弹性作用下,将继续向外滑动,使转动件2围绕连接杆11朝远离外壳1的转动, 从而将柜门打开。同时本技术固定件3设有弧形边32,而转动件2同样包括第一扇形面13及第二扇形面14,因此在转动的过程中,扇形面将沿弧线边滑动,从而更加顺畅,开启或者关闭更加顺利。因此本技术易组装、易安装、使用方便、牢固可靠。综上所述实施例不过是本技术的优选最佳实施方案,不可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工作人员根据本技术所做的不超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调整和改动,应该认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门碰,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转动件以及固定件以及卡簧;所述固定件部分收容于所述外壳一端,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外壳固定;所述转动件部分收容于所述外壳的另一端,且与所述外壳通过一连接杆枢接,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扭力弹簧;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一扇形面及第二扇形面以及连接两扇形面的连接面,所述第一扇形面上设有一凹孔;所述固定件设有一主体面,所述主体面朝向所述转动件的侧边为弧形边,所述主体面的其他侧边均向上同一方向设有挡墙;所述主体面中部设有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包括两相通的凹槽通路,以及设有两凹槽通路连接处的挡块;两所述凹槽通路末端分别设有第一椭圆槽以及第二椭圆槽;所述卡簧设有一长条形本体,以及设于本体上与之连接,且末端远离本体的弹片,所述本体在于所述弹片所在面相反的另一面上设有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收容于所述凹孔内,所述第二转轴收容于所述凹陷结构中;所述第二转轴直径与所述挡块到其相对面之间的距离相当,且所述第二转轴直径小于第一椭圆槽及第二椭圆槽短边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新型门碰,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转动件以及固定件以及卡簧;所述固定件部分收容于所述外壳一端,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外壳固定;所述转动件部分收容于所述外壳的另一端,且与所述外壳通过一连接杆枢接,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扭力弹簧;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一扇形面及第二扇形面以及连接两扇形面的连接面,所述第一扇形面上设有一凹孔;所述固定件设有一主体面,所述主体面朝向所述转动件的侧边为弧形边,所述主体面的其他侧边均向上同一方向设有挡墙;所述主体面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才
申请(专利权)人:陈国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