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洋专利>正文

一种生物力学实验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47649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力学实验夹具,包括接触模块和施加载模块,接触模块具有相对的上夹头和下夹头,上夹头具有开口朝下的圆形上壳体和圆形上底座,上壳体嵌入上底座内,上底座上表面开有互相垂直间隔均匀的加载槽;下夹头具有开口朝上的圆形壳体和下底座,下壳体嵌入下底座内,下底座底部圆心处焊接有测试机连接杆;加载模块位于接触模块上方,加载模块具有滑轨和滑块,滑轨内开有使滑块在其内滑动的“工”形槽,滑轨上表面焊接有测试机连接柄,滑轨侧边安装有固定螺钉,滑块下表面连接有与加载槽配合的加载柄。其安装和拆卸方便,不会对生物标本造成损伤;可以对标本实现轴向、前曲、后曲和侧曲以及左右旋转力学测试;实验系统误差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物力学
,特别涉及一种生物力学实验夹具,具体是采用万能材料实验机对颈椎、腰椎和骶骨生物标本夹具进行力学加载实验。
技术介绍
目前,在颈椎、腰椎和骶骨生物力学实验领域里还没有专门的通用的实验夹具。不同的实验者、研究者在进行同一实验时,都使用自己设计的夹具进行实验,彼此的实验结果不具有关联性和延续性,得出的实验数据参考价值就不大。另外,目前使用的力学实验夹具,其安装和拆卸都很不方便,容易对颈椎、腰椎和骶骨造成损伤;而且现有的力学实验夹具一般只能对颈椎、腰椎、骶骨标本实现轴向加压,而无法对其进行前曲、后曲、侧曲方向的力学加载,实验的局限性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目前的夹具安装拆卸不方便,对颈椎、 腰椎和骶骨标本进行力学加载的局限性大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生物力学实验夹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力学实验夹具,包括夹持标本的接触模块和施加力的加载模块,接触模块具有相对的上夹头和下夹头,上夹头具有开口朝下的圆形上壳体和圆形上底座,上壳体嵌入上底座内,上底座上表面开有互相垂直间隔均勻的加载槽;下夹头具有开口朝上的圆形壳体和下底座,下壳体嵌入下底座内, 下底座底部圆心处焊接有测试机连接杆;加载模块位于接触模块上方,加载模块具有滑轨和滑块,滑轨内开有使滑块在其内滑动的“工”形槽,滑轨上表面焊接有测试机连接柄,滑轨侧边安装有固定螺钉,滑块下表面连接有与加载槽配合的加载柄。上壳体和下壳体均由两个半圆形壳体通过橡胶圈套紧固定。上底座上表面可安装有一个可拆卸的旋转连接柄,旋转连接柄与测试机的旋转轴相连接。旋转连接柄通过两个螺钉与上底座可拆卸连接。上底座上的加载槽间隔距离为1. 5cm,加载槽的直径为3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生物力学夹具安装和拆卸方便,不会对生物标本造成损伤;通过万能材料实验机可以对颈椎、腰椎、骶骨标本在轴向、前曲、后曲和侧曲等方向进行力学加载;通过固定螺钉可以在同一方向、同一位置上加载,使加载前后产生的力学位移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降低了实验系统误差;通过旋转连接柄,可以完成左右旋转的力学测试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上夹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生物力学实验夹具,包括夹持标本的接触模块和施加力的加载模块,接触模块具有相对的上夹头1和下夹头2,上夹头1具有开口朝下的圆形上壳体11 和圆形上底座12,上壳体11嵌入上底座12内,上底座12上表面开有互相垂直间隔均勻的加载槽13 ;下夹头2具有开口朝上的圆形下壳体21和下底座22,下壳体21嵌入下底座22 内,下底座22底部圆心处焊接有测试机连接杆23 ;加载模块位于接触模块上方,加载模块具有滑轨3和滑块4,滑轨3内开有使滑块4在其内滑动的“工”形槽31,滑轨3上表面焊接有测试机连接柄5,滑轨3侧边安装有固定螺钉6,滑块4下表面连接有与加载槽13配合的加载柄7。如图1所示,上壳体11和下壳体21均由两个半圆形壳体通过橡胶圈8套紧固定, 使用时可以将橡胶圈8套入壳体,实验结束后将橡胶圈释放,轻轻敲击上、下底座机可使其脱离,从而半圆形壳体可以再次用来实验。如图1所示,加载模块由滑轨3和滑块4两部分组成,滑块可在滑轨的“工”形槽内滑动,滑轨的侧边安装有固定螺钉6,当前曲、后伸、侧曲分别到加载槽时可以旋紧固定螺钉6,以实现在同一方向上同一位置家在,使前后加载产生的力学位移数据可以比较分析, 降低实验的系统误差。如图2所示,上底座12上表面安装有一个可拆卸的旋转连接柄9,旋转连接柄9与测试机的旋转轴相连接,旋转连接柄9通过两个螺钉与上底座12可拆卸连接。当完成轴向、 前曲、后曲和侧曲力学加载测试后,可安装此旋转连接柄,通过万能材料实验机的旋转轴带动旋转连接柄旋转,进而带动标本旋转,完成左右旋转的力学测试。如图2所示,在上夹头1的上底座12上用开槽机每隔1. 5cm开出3mm直径的加载槽13。当轴向加压时,将加载柄7放入以圆心为中点的加载槽13内;当前曲时,将加载柄7 放入圆心向前3cm的加载槽13内;当后伸时,将加载柄7放入圆心向后3cm的加载槽13 ; 当左右侧曲时,分别将加载柄7放入圆心左右3cm的加载槽13。这样就能使颈椎、腰椎标本或骶骨标本在轴向、前曲、后曲、侧曲方向实现机器加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力学实验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标本的接触模块和施加力的加载模块,接触模块具有相对的上夹头(1)和下夹头(2),上夹头(1)具有开口朝下的圆形上壳体(11)和圆形上底座(12),上壳体(11)嵌入上底座(12)内,上底座(12)上表面开有互相垂直间隔均匀的加载槽(13);下夹头(2)具有开口朝上的圆形下壳体(21)和下底座(22),下壳体(21)嵌入下底座(22)内,下底座(22)底部圆心处焊接有测试机连接杆(23);加载模块位于接触模块上方,加载模块具有滑轨(3)和滑块(4),滑轨(3)内开有使滑块(4)在其内滑动的“工”形槽(31),滑轨(3)上表面焊接有测试机连接柄(5),滑轨(3)侧边安装有固定螺钉(6),滑块(4)下表面连接有与加载槽(13)配合的加载柄(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力学实验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标本的接触模块和施加力的加载模块,接触模块具有相对的上夹头(1)和下夹头(2),上夹头(1)具有开口朝下的圆形上壳体 (11)和圆形上底座(12),上壳体(11)嵌入上底座(12)内,上底座(12)上表面开有互相垂直间隔均勻的加载槽(13);下夹头(2)具有开口朝上的圆形下壳体(21)和下底座(22),下壳体(21)嵌入下底座(22)内,下底座(22)底部圆心处焊接有测试机连接杆(23);加载模块位于接触模块上方,加载模块具有滑轨(3)和滑块(4),滑轨(3)内开有使滑块(4)在其内滑动的“工”形槽(31),滑轨(3)上表面焊接有测试机连接柄(5),滑轨(3)侧边安装有固定螺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顾晓民
申请(专利权)人:刘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