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摩托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40397 阅读:3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左、右上管,后车架管,下梁管和左侧、右侧中管,其特征在于,左上管与右上管之间设有调压整流器支撑架;左侧中管和右侧中管之间设有一发动机上支撑管,该发动机上支撑管上设有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均朝发动机方向延伸出发动机上支撑管,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之间设有碳罐安装支架,该碳罐安装支架支撑固定在发动机上悬挂支耳延伸段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调压整流器与油箱之间产生干涉,并且简化了发动机与碳罐之间的油路走向,节约了发动机与碳罐之间的油管浪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两轮摩托车,尤其涉及两轮摩托车车架
技术介绍
车架作为两轮摩托车的骨架,用来支撑发动机、油箱、调压整流器等,为使摩托车的使用更加环保,目前对摩托车的排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为满足国三排放标准,车架上还用来安装碳罐。现有的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上管、后车架管、下梁管和中管,其中, 上管包括左上管和右上管,中管包括左侧中管和右侧中管。主梁管、下梁管和两根中管之间共同构成用于容纳发动机的区域,两根上管、两根中管和后车架管之间共同构成用于容纳空滤器的三角形区域。油箱设置在主梁管上方,调压整流器固定在主梁管上并位于油箱底面的凹陷部内,碳罐安装在空滤器所在的三角区域内。现有的这种车架存在以下缺点首先由于调压整流器固定在主梁管上并位于油箱底面的凹陷部内,因此调压整流器容易干涉油箱的装配;其次,碳罐安装在空滤器所在的三角区域内,而发动机安装在主梁管、下梁管和两根中管之间,碳罐与发动机之间的距离较长,使得发动机与碳罐之间的油路走向较复杂, 造成油管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能够避免安装在车间上的调压整流器与油箱之间产生干涉,同时节约了发动机与碳罐之间的油管浪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左、右上管,后车架管,下梁管和左侧、右侧中管,其中,主梁管、下梁管和两根中管之间共同构成用于容纳发动机的区域;两根上管、两根中管和后车架管之间共同构成用于容纳空滤器的三角形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管与所述右上管之间设有调压整流器支撑架;所述左侧中管和所述右侧中管之间设有一发动机上支撑管,该发动机上支撑管上设有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均朝发动机方向延伸出发动机上支撑管,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之间设有碳罐安装支架,该碳罐安装支架支撑固定在发动机上悬挂支耳延伸段的上表面。所述调压整流器支撑架靠近所述主梁管的尾端。所述碳罐安装支架位于发动机上悬挂支耳延伸段的中部。所述调压整流器支撑架为设有螺纹孔的钢板。所述碳罐安装支架为整体冲压成“U”形的钢板,该“U”形钢板的两侧壁上设有用于装配碳罐的螺纹孔。所述发动机上悬挂支耳与所述发动机上支撑管、所述碳罐安装支架之间分别焊接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现有技术中的调压整流器的安装位置在主梁管上并位于油箱底面的凹陷部内, 调压整流器容易干涉油箱的装配,而本技术中的左上管与右上管之间设有调压整流器支撑架,调压整流器安装在该支撑架上,因此能够避免调压整流器与油箱之间产生干涉。2、现有技术中的碳罐安装在空滤器所在的三角区域内,碳罐距离发动机较远,使得发动机与碳罐之间的油路走向较复杂,造成油管浪费。本技术中的左侧中管和右侧中管之间设有一发动机上支撑管,该发动机上支撑管上设有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均朝发动机方向延伸出发动机上支撑管,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之间设有碳罐安装支架,该碳罐安装支架支撑固定在发动机上悬挂支耳延伸段的上表面,碳罐靠近了发动机,因此缩短了碳罐与发动机之间的距离,简化了发动机与碳罐之间的油路走向, 节约了发动机与碳罐之间的油管浪费。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示意图;图3为图1的B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 图3,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1、左上管2a、右上管2b、后车架管3,下梁管4、左侧中管5a、右侧中管5b、调压整流器支撑架6、一根发动机上支撑管7、 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和碳罐安装支架9。主梁管1、下梁管4、左侧中管5a和右侧中管 5b之间共同构成用于容纳发动机的区域;左上管2a、右上管2b、左侧中管5a、右侧中管5b 和后车架管3之间共同构成用于容纳空滤器的三角形区域。调压整流器支撑架6设置在左上管2a与右上管2b之间并通过焊接固定,调压整流器支撑架6靠近主梁管1的尾端,调压整流器支撑架6为设有螺纹孔的钢板,调压整流器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架6的上表面。发动机上支撑管7设置在左侧中管5a和右侧中管5b之间,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焊接固定在发动机上支撑管7的上侧面,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均朝发动机方向延伸出发动机上支撑管7。碳罐安装支架9为整体冲压成“U”形的钢板,该“U”形钢板的两侧壁上设有用于装配碳罐的螺纹孔,碳罐安装支架9通过焊接连接在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之间,且碳罐安装支架9位于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延伸段的中部,使得碳罐安装支架靠近发动机,以缩短碳罐与发动机之间的距离。并且碳罐安装支架9通过焊接支撑固定在发动机上悬挂支耳 8延伸段的上表面,使得碳罐安装支架9与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之间的连接更稳固,并且利于碳罐的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1),左、右上管(2a、2b),后车架管(3),下梁管(4)和左侧、右侧中管(5a、5b),其中,主梁管(1)、下梁管(4)和两根中管(5a、5b)之间共同构成用于容纳发动机的区域;两根上管(2a、2b)、两根中管(5a、5b)和后车架管(3)之间共同构成用于容纳空滤器的三角形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管(2a)与所述右上管(2b)之间设有调压整流器支撑架(6);所述左侧中管(5a)和所述右侧中管(5b)之间设有一发动机上支撑管(7),该发动机上支撑管(7)上设有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均朝发动机方向延伸出发动机上支撑管(7),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之间设有碳罐安装支架(9),该碳罐安装支架(9)支撑固定在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延伸段的上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1),左、右上管(2a、2b),后车架管(3),下梁管 (4)和左侧、右侧中管(5a、5b),其中,主梁管(1)、下梁管(4)和两根中管(5a、5b)之间共同构成用于容纳发动机的区域;两根上管(2a、2b)、两根中管(5a、5b)和后车架管(3)之间共同构成用于容纳空滤器的三角形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管(2a)与所述右上管(2b)之间设有调压整流器支撑架(6);所述左侧中管(5a)和所述右侧中管(5b)之间设有一发动机上支撑管(7),该发动机上支撑管(7)上设有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均朝发动机方向延伸出发动机上支撑管(7),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之间设有碳罐安装支架(9),该碳罐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粱广源刘红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