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斯忠专利>正文

车载平衡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35270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载平衡座椅,在座椅的基础上增加了上下减振系统、前后缓冲系统和左右平衡系统,即在椅子的座板下面的左右两边,分别安装了一块弹性钢板,用于减振;在椅子的座板下面的前后方向固定一轴,轴上套有有两个弹簧,用于缓冲刹车和加速时的冲击力;在椅子的背垫内,倒置一个重摆,通过齿轮啮合,适度地调整座椅的倾斜角度,使之产生向心力,用于抵抗离心力,实现座椅的平衡。车载平衡座椅,在上下减振系统、前后缓冲系统和左右平衡系统的作用下,大幅度减轻了座椅的上下颠簸、前俯后仰和左摇右晃的现象,使人座得更舒服、更平衡,也更安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座椅,特别是一种具有减振、缓冲和平衡功能的座椅。
技术介绍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人端座在车里随着车一起前进,当车加速时,人往后仰,当 刹车时,人往前趋;当车左拐弯时,人被甩向右边,当车右拐弯时,人被甩向左边;人在车 里,上下颠簸、前俯后仰、左摇右晃,使人疲劳,甚至晕车。如何减轻或避免这些现象,使人更平稳、更安全?车载平衡座椅可以实现它!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车载平衡座椅,在座椅的基础上增加了上下减振系统、前后缓冲系统和左右 平衡系统,即在椅子的座板下面的左右两边,分别安装了一块弹性钢板,用于减振;在椅子 的座板下面的前后方向固定一轴,轴上套有有两个弹簧,用于缓冲刹车和加速时的冲击力; 在椅子的背垫内,倒置一个重摆,通过齿轮啮合,适度地调整座椅的倾斜角度,使之产生向 心力,用于抵抗离心力,实现座椅的平衡。具体的做法是1、增加上下减振系统上下减振系统主要由一块固定在车体上的底板、两块弓形 的弹性钢板和一个座椅组成,底板是一块方形的钢板,板的两侧回卷,组成一组滑轨;在椅 子的座板下面的左右两侧,对称安装两块弓形的弹性钢板,弹性钢板的一侧固定在座板下 面,另一侧嵌入底板的滑轨内,两块钢板可以沿着滑轨作前后滑动,但不能上下和左右移 动;由于钢板的弹性作用,车体的振动由底板经过两块弹性钢板后得到缓冲,减轻了对上方 座椅的振动。2、增加前后缓冲系统前后缓冲系统主要由一块固定在底板上向上突起的开有U 形口的挡板、两个弹簧、一根导轴和椅子的座板组成;在椅子的座板下面,前后两侧的中央 处,分别向下伸出一个挡板,一根导轴固定在两个挡板之间,安装时,导轴嵌入底板上的U 形挡板中,导轴上有两个弹簧,一前一后,分别位于U形挡板的两侧。当汽车加速时,经前方 的弹簧的缓冲,减小了对座椅的冲击;当汽车刹车时,经后方的弹簧缓冲,座椅的冲击力得 到衰减。这里,上下减振系统和前后缓冲系统是同时工作的,在加速和刹车的过程中,座椅 会通过下面的两块弹性钢板,在底板的滑轨内作短暂的前后滑动,但很快就恢复原有的状 态;在勻速运动中,座椅是不会作相对位移的。3、增加左右平衡系统在椅子的背板内,倒置一个重量较大的摆子(简称为重 摆),重摆的另一端是一个齿轮,座椅的下方导轴向后伸出,导轴上固定了另一个齿轮,这 个齿轮与导由及座椅联为一体,两个齿轮的外部互相耦合,当汽车拐弯时,由于离心力的作 用,重摆偏向一边,通过齿轮的作用,另一个齿轮的旋转方向刚好相反,座椅将向另一边倾 斜,即,当汽车左拐弯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重摆偏向右边,与重摆相连的齿轮顺时针旋转,根据齿轮耦合原理,固定在座椅上的另一个齿轮将反时针旋转,带动座椅向左侧倾斜, 在左侧产生一个向心力,以抵抗向右的离心力;同样,当汽车右拐弯时,座椅向右倾斜,在右 侧方向产生向心力,以抵抗向左的离心力,由于向心力和离心力相互抵消,因此,椅了上的 人就不会被甩向一边,保持了身体的平稳本专利技术的实际效果车载平衡座椅,在上下减振系统、前后缓冲系统和左右平衡 系统的作用下,大幅度减轻了座椅的上下颠簸、前俯后仰和左摇右晃的现象,使人座得更舒 月艮、更平衡,也更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车载平衡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车载平衡座椅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1和图3-2是车载平衡座椅的平衡原理示意图。图4是重摆结构示意图。图5是底座结构示意图。图6是上下减振系统结构示意图。图7是前后缓冲系统结构示意图。图8是车载平衡座椅实用结构示意图。图1中,BP为底板,BB为背板,SB为座板,P为重摆,AXl为摆轴,AX2为中心轴,Gl 和G2两个为齿轮,BFl和BF2为两个挡板,SCl和SC2为弹簧,Sffl和SW2为两个滑轨,SLl 为弹性钢板。图2中,BP为底板,BB为背板,SB为座板,P为重摆,AXl为摆轴,AX2为中心轴, Gl和G2两个为齿轮,BFl和BF2为两个挡板,SCl和SC2为两个弹簧,Sffl和SW2为两个滑 轨,SLl和SL2为两个弹性钢板,UB为U形挡板。图3-1和图3-2中,BP为底板,BB为背板,P为重摆,Gl和G2两个为齿轮,SLl和 SL2为两个弹性钢板。图4中,P为重摆,G2为齿轮,AX3为轴。图5中,BP为底板,SWl和SW2为滑轨,UB为U形挡板。图6中,BP为底板,SB为座板,SLl和SL2为弹性钢板,Sffl和SW2为滑轨。图7中,BP为底板,SB为座板,BFl和BF2为两个挡板,SCl和SC2为两个弹簧,UB 为U形挡板。图8中,SC为座垫,AM为扶手,BC为背垫,BB为背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例对车载平衡座椅作进一步说明。应用例之一结构与分解。在图1和图2中,底板BP是一块金属方板,BP的中间位 置有一块竖起的带有U形开口的挡板UB,BP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滑轨,这块方板作为底座与 车的底座固定在一起;底板BP的上方是座椅,座椅的座板SB也是一块金属方板,它的前后 两边的中点处有两个向下的挡板BFl和BF2,两个挡板之间固定了一个中心轴AX2,中心轴 的后方伸出挡板BF2的外面,上面套有一个固定的齿轮G2,S卩,底板BP、挡板BFl和BF2、中心轴AX2、齿轮G2全部连为一体,不可活动;在挡板BF2上的中心轴AX2上方有另一轴AX1, 上面套有另一个齿轮G1,齿轮Gl和齿轮G2互相啮合,齿轮Gl通过摆轴AXl与重摆P连接; 背板BB是一块具有夹层的金属板,重摆P是一个重量较大的金属摆子,倒立在背板BB的空 腔内;在座板SB的左右两侧的下方,分别安装了一块弹性钢板SLl和SL2,SLl和SL2为完 全相同的弓形钢板,对称安装,上方固定在座板SB上,下方嵌入底板BP的两个滑轨SWl和 SW2内,中心轴AX2嵌入挡板UB内;中心轴AX2上套有两个弹簧SCl和SC2,分别位于挡板 UB的前方和后方。应用例之二 上下减振原理。在图6中,两块弹性钢板SLl和SL2的上端是固定在座板SB上的,下端分别嵌入 底板BP的两个滑轨SWl和SW2内,为了防止弹性钢板SLl和SL2可能从滑轨SWl和SW2内 滑出,SLl和SL2下端的边缘可以做成圆条状,或向上折弯,同时,滑轨SWl和SW2的形状变 为圆管状或倒扣状。由于两块弹性钢板SLl和SL2为弓形,在不同的压力下的弯度不同,来 自车体的振动经它们缓冲后再传到座板SB上,减轻了对座板SB的上下冲击力。应用例之三前后缓冲原理。中心轴AX2嵌入挡板UB的U形槽中,在中心轴AX2上套有两个弹簧SCl和SC2,分 别位于挡板UB的前方和后方,挡板UB是固定在底板BP上的,当汽车加速时,来自车体的冲 击力通过挡板UB传递到弹簧SCl上,经过SCl的缓冲再传递到座板SB上;当汽车刹车时, 来自车体的冲击力通过挡板UB传递到弹簧SC2上,经过SC2的缓冲再传递到座板SB上,减 轻了对座板SB的前后冲击力。在加速或刹车的瞬间,座椅会通过两块弹性钢板SLl和SL2在底板的滑轨内作短 距离的滑动,但在勻速前进中,是不会滑动的,为了保证这一点,两个弹簧SCl和SC2就有足 够的长度的张力,将挡板UB夹紧在中间。应用例之四左右平衡原理。左右平衡是通过重摆的摆动和一对齿轮啮合使座椅作反向的倾斜,使它产生向心 力来抵消离心力,以求得平衡的。图4中,重摆P通过转轴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平衡座椅,其特征是:在座椅的基础上增加了上下减振系统、前后缓冲系统和左右平衡系统,即在椅子的座板下面的左右两边,分别安装了一块弹性钢板,用于减振;在椅子的座板下面的前后方向固定一轴,轴上套有有两个弹簧,用于缓冲刹车和加速时的冲击力;在椅子的背垫内,倒置一个重摆,通过齿轮啮合,适度地调整座椅的倾斜角度,使之产生向心力,用于抵抗离心力,实现座椅的平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斯忠
申请(专利权)人:朱斯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