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三相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31535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三相分离器。包括气水分离罩、导流板,其中导流板连接在气水分离罩的下部组成一个模块,两块模块组合拼成沉淀区,两块模块的导流板之间设有间隙,形成沉淀区下部的分离口,导流板与气水分离罩连接的模块外侧与另一组模块外侧或导流板与气水分离罩连接的模块外侧与池壁衔接拼成气室,气室上设置有排气管,其中沉淀区下部的分离口的下方设有气封,导流板的外侧设置有挡板,导流板的外侧与挡板之间及挡板与气封之间形成回流缝,沉淀区的上方设置有排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封能有效阻碍气体进入沉淀区内,并使沉淀下来的污泥滑回污泥床;挡板可保证污泥回流和水流上升互相不干扰,污泥回流通畅,泥水分离及气体分离效果都较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三相分离器,特别是一种用于环保污水升流式厌氧生物处理的三相分离器,属于三相分离器的改造技术。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污水升流式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升流式厌氧反应器内气、固、液三相分离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气、固、液分离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反应器的处理效果,是反应器运行成败的关键。对于高效三相分离器应具有以下几个功能:(1)气、固、液中的气体不得进入沉淀区,避免干扰固、液分离效果;(2)保持沉淀区液流稳定,水流流态接近塞流状;(3)被分离的污泥能迅速返回到反应器内,维持反应器内污泥浓度及较长污泥龄。为达到较好的三相分离效果,人们进行了许多研究和开发,开发成功了各种形式的三相分离器。但现有的各种形式的三相分离器均存在结构复杂,加工制造、安装及维护困难,缺乏通用性和简单性,不便于大型化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安装及维护方便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三相分离器。本技术通用性好,方便实用,便于大型化,适用范围广,可设备化也可采用混凝土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三相分离器,包括有气水分离罩、导流板,其中导流板连接在气水分离罩的下部组成一个模块,两块模块组合拼成用于实现固液分离的沉淀区,两块模块的导流板之间设有间隙,形成沉淀区下部的分离口,导流板与气水分离罩连接的模块外侧与另一组模块外侧或导流板与气水分离罩连接的模块外侧与池壁衔接拼成用于暂存分离出来的气体的气室,气室上设置有用于排出气体的排气管,其中沉淀区下部的分离口的下方设有有效阻碍气体进入沉淀区内的气封,导流板的外侧设置有挡板,导流板的外侧与挡板之间及挡板与气封之间形成便于污泥的顺利回流的回流缝,沉淀区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收集分离后的上清液并顺利排出的排水槽。上述排水槽为凹槽结构,排水槽的两侧壁设置有能有效调节水位的三角堰,排水槽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污水排水管。上述排水槽设置在沉淀区的正上方。上述气封用包括有至少2个斜面的屋顶形结构。本技术由于采用沉淀区下部的分离口的下方设有有效阻碍气体进入沉淀区内的气封,导流板的外侧设置有挡板的结构,本技术的气封既能有效阻碍气体进入沉淀区内,又能顺利使沉淀下来的污泥滑回污泥床;挡板可保证污泥回流和水流上升互相不干扰,污泥回流通畅,泥水分离效果较好,气体分离效果也较好;本技术在实际使用中,沉淀区及气室的数量可根据池型大小设置。本技术通用性好,方便实用,便于大型化,-->适用范围广,可设备化,也可采用混凝土结构,是一种设计合理,方便实用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三相分离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排水槽凹槽两侧边的三角堰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气水分离罩、2为导流板、3为挡板、4为气封、5为排水槽、6为排气管、7为排水管、8为沉淀区、9为气室、10为回流缝。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三相分离器,包括有气水分离罩1、导流板2,其中导流板2连接在气水分离罩1的下部组成一个模块,两块模块组合拼成用于实现固液分离的沉淀区8,两块模块的导流板2之间设有间隙,形成沉淀区8下部的分离口12,导流板2与气水分离罩1连接的模块外侧与另一组模块外侧或导流板2与气水分离罩1连接的模块外侧与池壁11衔接拼成用于暂存分离出来的气体的气室9,气室9上设置有用于排出气体的排气管6,其中沉淀区8下部的分离口12的下方设有有效阻碍气体进入沉淀区8内的气封4,导流板2的外侧设置有挡板3,导流板2的外侧与挡板3之间及挡板3与气封4之间形成便于污泥的顺利回流的回流缝10,沉淀区8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收集分离后的上清液并顺利排出的排水槽5。本实施例中,上述排水槽5为凹槽结构,排水槽5的两侧壁设置有能有效调节水位的三角堰51,排水槽5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污水排水管7。本实施例中,上述排水槽5设置在沉淀区8的正上方。上述气封4采用包括有至少2个斜面的屋顶形结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将该三相分离器安装(或混凝土浇筑)于升流式厌氧反应器内,泥、气、水的三相混合体A沿图1中箭头B的方向由下往上流,由于气封4与挡板3的存在,气体及气液固混合体无法直接进入沉淀区8内,水流只能经由挡板3与导流板2形成的缝隙,液固混合体C进入沉淀区8,气泡被分离在气室9内,实现气泡与水的分离,气体通过排气管6排出;而液固混合体C在沉淀区8内实现固液分离,污泥沉淀下来由回流缝10滑回污泥床,由于气封4的屋顶形结构,能顺利使沉淀下来的污泥滑回污泥床;分离后的水流继续上升,从排水槽5的凹槽两侧边的三角堰51溢流入排水槽5,三角堰能实现均匀集水并有效调节水位,水流从排水槽5端部的排水管7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三相分离器,包括有气水分离罩(1)、导流板(2),其中导流板(2)连接在气水分离罩(1)的下部组成一个模块,两块模块组合拼成用于实现固液分离的沉淀区(8),两块模块的导流板(2)之间设有间隙,形成沉淀区(8)下部的分离口(12),导流板(2)与气水分离罩(1)连接的模块外侧与另一组模块外侧或导流板(2)与气水分离罩(1)连接的模块外侧与池壁(11)衔接拼成用于暂存分离出来的气体的气室(9),气室(9)上设置有用于排出气体的排气管(6),其特征在于沉淀区(8)下部的分离口(12)的下方设有有效阻碍气体进入沉淀区(8)内的气封(4),导流板(2)的外侧设置有挡板(3),导流板(2)的外侧与挡板(3)之间及挡板(3)与气封(4)之间形成便于污泥的顺利回流的回流缝(10),沉淀区(8)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收集分离后的上清液并顺利排出的排水槽(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三相分离器,包括有气水分离罩(1)、导流板(2),其中导流板(2)连接在气水分离罩(1)的下部组成一个模块,两块模块组合拼成用于实现固液分离的沉淀区(8),两块模块的导流板(2)之间设有间隙,形成沉淀区(8)下部的分离口(12),导流板(2)与气水分离罩(1)连接的模块外侧与另一组模块外侧或导流板(2)与气水分离罩(1)连接的模块外侧与池壁(11)衔接拼成用于暂存分离出来的气体的气室(9),气室(9)上设置有用于排出气体的排气管(6),其特征在于沉淀区(8)下部的分离口(12)的下方设有有效阻碍气体进入沉淀区(8)内的气封(4),导流板(2)的外侧设置有挡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永刘彩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益方田园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