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2512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门盖、栓锁件以及限位件。壳体具有容置空间与第一止挡部,而第一止挡部设置在壳体内壁且位于容置空间中。门盖沿第一轴线可拆卸地组装至壳体以覆盖容置空间。栓锁件设置于壳体内壁且位于容置空间中。栓锁件具有本体与限位部。本体相对于壳体沿第二轴线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止挡部位于栓锁件的移动路径上。限位件可拆卸地组装至壳体并与限位部相互干涉。限位部具有限位行程。当限位件干涉限位部时,限位行程的起点与终点分别限位本体相对于壳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三位置,其中第三位置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以拆装电子装置的门盖的栓锁结 构。
技术介绍
现有笔记型电脑在拆装背面的门盖时,往往需要多个栓锁结构方能达到所需求的 动作。举例来说,笔记型电脑的栓锁结构通常会包括用以卡扣住门盖的卡扣模组与将门盖 推移出机壳的顶推模组,在使用上述让使用者同时以两手分别控制卡扣模组与顶推模组, 方能完成将门盖的拆装动作。再者,门盖的锁扣结构往往暴露在机壳的背面,因而使组装在 机壳内的电子装置,例如硬盘或存储器等易有遭窃的风险。如此,对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便利 性及装置的安全性都造成相当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栓锁结构方便使用者拆装电子装置的门盖。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一壳体、一门盖、一栓锁件以及一限位件。 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与一第一止挡部,而第一止挡部设置在壳体内壁且位于容置空间中。 门盖沿一第一轴线可拆卸地组装至壳体。栓锁件具有一本体与一限位部。本体相对于壳 体沿一第二轴线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止挡部位于栓锁件的移动路径 上。限位件可拆卸地组装至壳体并与限位部相互干涉。限位部具有一限位行程,当限位件 干涉限位部时,此限位行程的起点与终点分别限位本体相对于壳体在第一位置与一第三位 置,其中第三位置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推柄,可移动地组装在壳体上并连接至本体 以随该本体移动。限位件在壳体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的推柄在壳体 上的正投影之内。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本体具有一凹陷部,而栓锁件还具有一第一卡扣 部与一第一顶推部。第一卡扣部与第一顶推部位于凹陷部的相对两侧。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门盖具有一卡勾,位于壳体与本体的凹陷部中。卡 勾具有一第二卡扣部与一第二顶推部,分别对应第一卡扣部与第一顶推部。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分别为垂直第一轴线的 一平面。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顶推部与第二顶推部分别为与第一轴线夹一 锐角的一平面。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本体还具有一第三顶推部,背对于凹陷部,而卡勾 还具有一第四顶推部,对应于第三顶推部。第三顶推部与第四顶推部分别为与第一轴线夹 一锐角的一平面。 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弹性件,连接在壳体与本体之间,且弹性件提供本体的弹力平行于第二轴线。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栓锁件还具有从本体延伸的一第二止挡部,其位 于第一止挡部的移动路径上。第一止挡部干涉本体的第二止挡部的位置为本体相对于壳体 的第三位置。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止挡部具有朝向第一止挡部的一凸起与连接 在该本体与该凸起之间的一弹臂。基于上述,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由栓锁件与壳体的止挡部的 相互搭配,而让栓锁件在门盖被卸下后仅会回到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 进而当使用者欲将门盖装上时,其仅需提供较少的施力便能将门盖扣持在壳体上。据此,本 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便以较少的构件及较省力的方式即可进行拆装门盖动作。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 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A与图IB分别是依照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于不同视角的示意 图。图2A与图2B分别是图IA的电子装置于不同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A至图3D分别是栓锁件相对于壳体的移动状态示意图。图4A至图4D分别是推柄相对于壳体于不同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5A与图5B分别是图IA的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局部放大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00 电子装置;112:第一止挡部;122 卡勾;122b 第二顶推部130 栓锁件;132 本体;132b 第三顶推部134:限位部;136b:凸起;140:限位件152 推移部160 弹性件Ll 第一轴线;L2Pl 第一位置;P2P3 第三位置;Rl110 壳体; 120 门盖;122a 第二卡扣部; 122c:第四顶推部; 131 第一卡扣部; 132a 陷部; 133 第一顶推部; 136 第二止挡部; 136a 弹臂; 150 推柄; 154 嵌入部; Cl 容置空间; 第二轴线; 第二位置; 限位行程。具体实施方式图IA与图IB分别是依照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于不同视角的示意图。图2A与图2B分别是图IA的电子装置于不同处的局部放大图。请同时参考图1A、图 IB与图2A、图2B,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例如是一笔记型电脑,此处为清楚辨识用以 拆装门盖的栓锁结构,故仅图示局部构件。电子装置100包括一壳体110、一门盖120、一栓 锁件130以及一限位件140。壳体110具有一容置空间Cl与一第一止挡部112,而第一止 挡部112设置在壳体110内壁且位于容置空间Cl中。门盖120沿一第一轴线Ll可拆卸地 组装至壳体110。栓锁件130具有一本体132、一限位部134与从本体132延伸的一第二止 挡部136。本体132配置在壳体110内壁且位于容置空间Cl。限位件140可拆卸地组装至 壳体110并与限位部134相互干涉。图3A至图3D分别是栓锁件相对于壳体的移动状态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3A至 图3D,本体132相对于壳体110沿一第二轴线L2在一第一位置Pl与一第二位置P2之间移 动,且第一轴线Ll实质上垂直于第二轴线L2,第一止挡部112位于第二止挡部136的移动 路径上。限位部134具有一限位行程R1,且此限位行程Rl的起点El与终点E2分别位于 本体132相对于壳体110的第一位置Pl与一第三位置P3,其中第三位置P3在第一位置Pl 与第二位置P2之间。再者,请再参考图IA至图2B,电子装置100还包括一推柄150,其可 移动地组装在壳体110上,在本实施例中,推柄150具有一推移部152与一嵌入部154,其中 推移部152是位于壳体110外壁上,而嵌入部巧4则穿过壳体110而突出于容置空间Cl并 嵌入栓锁件130的本体132中。由此,使用者施力在推移部152上便能带动栓锁件130相 对于壳体11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栓锁件130的限位部134例如是一开口,而限位件140例如是从壳 体110外壁锁入壳体110的螺丝,且锁入后的螺丝突出至容置空间Cl并穿设在本体132的 开口(限位部134)中,通过限位件140与限位部134之间的干涉,便能产生以开口的内径 作为限位行程Rl的限位结构,进而使本体132在第一位置Pl与第三位置P3之间移动。换 句话说,当使用者欲将门盖120从壳体110上拆卸时,由推柄150可带动栓锁件130的本体 132从第一位置Pl朝向第二位置P2移动。然而此时由于限位件140与限位部134的相互 干涉,而使本体132仅能先移动至第三位置P3。图4A至图4D分别是推柄相对于壳体于不同状态的局部放大图,且图4A至图4D 中推柄150的运动状态是对照于图3A至图3D中栓锁件130的运动状态。请同时参考图4A 至图4D并对照图3A至图3D。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40在壳体110上的正投影,是位于推 柄150于第一位置Pl与第三位置P3之间时在壳体110上的正投影之内。换句话说,当栓 锁件130在第一位置Pl与第三位置P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与一第一止挡部,其中该第一止挡部设置在该壳体内壁上且位于该容置空间中;  一门盖,沿一第一轴线可拆卸地组装至该壳体,以覆盖该容置空间;  一栓锁件,设置于该壳体内壁且位于该容置空间中,该栓锁件具有一本体与一限位部,该本体沿一第二轴线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一止挡部位于该栓锁件的移动路径上;以及  一限位件,可拆卸地组装至该壳体并与该限位部相互干涉,其中该限位部具有一限位行程,当该限位件干涉该限位部时,该限位行程的起点与终点分别限位该本体相对于该壳体在该第一位置与一第三位置,而该第三位置在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与一第一止挡部,其中该第一止挡部设置在该壳体内壁上且 位于该容置空间中;一门盖,沿一第一轴线可拆卸地组装至该壳体,以覆盖该容置空间;一栓锁件,设置于该壳体内壁且位于该容置空间中,该栓锁件具有一本体与一限位部, 该本体沿一第二轴线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一止挡部位于该栓锁件的 移动路径上;以及一限位件,可拆卸地组装至该壳体并与该限位部相互干涉,其中该限位部具有一限位 行程,当该限位件干涉该限位部时,该限位行程的起点与终点分别限位该本体相对于该壳 体在该第一位置与一第三位置,而该第三位置在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推柄,可移动地组装在该壳体上并连接至该本体以随该本体移动,其中该限位件在 该壳体上的正投影,位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三位置之间的该推柄在该壳体上的正投影之 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凹陷部,而该栓锁件还 具有一第一卡扣部与一第一顶推部,且该第一卡扣部与该第一顶推部位于该凹陷部的相对 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