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17400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减小设备费用及设置空间,且不需要手工作业工序,并实现成本的降低。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对原材料施行预定的加工并在该原材料的表面上注射成形树脂的成形装置,具备预定的加工机构,该加工机构包括在对例如金属原材料(50)施行冲压成形时保持该金属原材料(50)的模具(上模(26)及下模(27))等的保持件。而且,在保持于保持件的状态下,在金属原材料(50)的表面和与其相对配置的成形模具部件的内表面之间构成用于成形树脂的成形空间(28),设有从其外部连通到成形空间的树脂流路(26a)。具备能通过该树脂流路(26a)向成形空间(28)注射熔融树脂的注射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原材料施行预定的加工并用于在该原材料上注射成形树脂的成形 装置
技术介绍
图9所示的托架70是保持在汽车中主电池损伤时的辅助用或在发生事故等之时的紧急通信用而设置的电池的汽车部件。该托架70的制作如下将板形状的金属原材料冲压成形(弯曲加工)为预定的形状,在装载电池的表面上以手工作业粘贴由毛毡或树脂形成的片材72。通过该片材72,来防止电池的晃动和异响。而且,对于片材72的原材料通过选择比毛毡便宜的树脂,可降低材料成本,但是,手工作业的工序成为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可用专利文献1 3中公开的在金属原材料的表面上成形树脂的设备来代替手工作业所产生的工序。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05-20087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11-179755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11-254481号公报在使用专利文献1 3中公开的树脂的成形设备的情况下,其设备费用及设置空间成为新的需要,难以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该问题而研制,其目的是减小设备费用及设置空间,且不需要手工作业工序,并实现成本的降低。本专利技术用于实现上述目的,其构成如下本专利技术是对原材料施行预定的加工并在该原材料的表面上注射成形树脂的成形装置,具备预定的加工机构,该加工机构包括在对原材料施行上述预定的加工时保持原材料的夹具或模具等的保持件。而且,在被保持于保持件的状态下,在原材料的表面和与其相对配置的成形模具部件的内表面之间构成用于成形树脂的成形空间,设有从成形空间的外部连通到成形空间的树脂流路。具备能够通过该树脂流路向成形空间注射熔融树脂的注射机构。根据该构成,能用一个加工设备且在一次加工动作之间进行原材料的加工以及对原材料的表面注射成形树脂。因此,与单独设置各加工设备的情况相比,可减小设备费用及设置空间,且不需要手工作业工序,并实现成本的降低。此外,在此类装置中,通过由保持件的一部分来构成成形模具部件,可抑制装置的部件数量,从而减小装置的重量、设置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成形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成形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将图2所示的注射机构放大表示的构成图。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成形工序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作为产品的一例的托架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托架的俯视图。图7是图6的X-X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图8是图6的Y-Y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现有的托架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实施例2的金属压延加工机的概况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实施例3的锻造加工装置的概况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实施例4的V形槽滑轮制造装置的概况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实施例4的V形槽滑轮制造装置的概况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实施例5的立式钻床的概况的侧视图。图15是表示实施例5的立式钻床的概况的侧视图。图16是表示实施例6的切削加工机的概况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0 冲压成形机20:模具开闭机构26:上模(模具)26a 树脂流路27:下模(模具)30 注射机构50 金属原材料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例1图1及图2所示的成形装置具备冲压成形机10和注射机构30。冲压成形机10可冲压成形(弯曲加工)图4所示的金属原材料50,注射机构30可将颗粒状的树脂材料(人造橡胶)加热熔融并注射。冲压成形机10是立式的,在基台12的上方配置缸座18,基台12的上板14和缸座18通过四个连接杆16互相结合。冲压成形机10的模具开闭机构20具备在缸座18上组装的液压缸等驱动源22、通过该驱动源22的动作而沿各连接杆16升降的装模板24。此夕卜,模具由在装模板24的下表面固定的上模26、在基台12的上板14的上表面固定的下模 27构成。如图4所示,上模26具备用于通过注射机构30来注射熔融树脂的树脂流路26a、 与该树脂流路26a连通且构成后述的成形空间28的凹部26b。另一方面,下模27由在基台 12的上板14固定的模27a和可在该模27a的内部上下移动的滑动体27b构成。由图3可知,注射机构30具备缸形状(中空形状)的主体32,在其内部组装有柱塞34。在主体32的上端,组装有使柱塞34移动的液压缸36,在相反侧的下端结合有与主体32的内部连通的断流阀38。该断流阀38位于上模沈的树脂流路^a内。此外,从漏斗42通过供给路44向主体32的内部供给颗粒状的树脂材料,树脂材料由在主体32中内装的加热器(未图示)加热而成为熔融树脂。柱塞34通过液压缸36从图3的位置向下方移动,将熔融树脂向断流阀38压送。 断流阀38可在没有受到树脂压力时用受到弹簧力的活塞(未图示)关闭浇口,并在作用有树脂压力时使活塞后退而将浇口打开,从前端的喷嘴40向成形空间观注射熔融树脂。而且,成为在熔融树脂对成形空间观的填充结束且树脂压力下降时,浇口恢复原状态而关闭的构造。再有,从漏斗42与主体32的内部连通的供给路44是用于在颗粒状的树脂材料产生架桥现象而不流动的情况下使用细棒破坏架桥的部件。因此,如果能使树脂材料流畅地流动,则也可取代从漏斗42向主体32的内部直接供给的构造。接着,以成形例如图5 图8所示的电池用的托架52的情况下的工序为主通过图 4来说明。首先,将与托架52的形状一致地冲压为预定轮廓的板状的金属原材料50,如图 4(A)所示那样放置在下模27上,使冲压成形机10的模具开闭机构20的驱动源22工作而使上模26下降。这样,如图4(B)所示那样滑动体27b与上模沈一同相对于下模27的模 27a下降而进行金属原材料50的冲压成形(弯曲加工),通过上模沈到达图4(C)所示的下死点而完成冲压成形。在图4(C)所示的状态下,在冲压成形的金属原材料50 (托架5 的表面和与其相对的上模26之间由凹部26b确保成形空间观。如上所述,上模沈的树脂流路26a与该成形空间28连通,且注射机构30的断流阀38位于树脂流路^a内。因此,在通过液压缸36 使柱塞34运动,如上述那样向断流阀38施加树脂压力且浇口打开时,如图4 (D)所示,熔融树脂通过树脂流路26a注射到成形空间观。再有,成形空间观成为与注射成形的树脂部件 54的形状(图5及图6)对应的形状。在模具开闭机构20上,设置有检测上模沈到达图4 (C)所示的下死点的合模状态的传感器(未图示),根据来自该传感器的信号来设定注射机构30所进行的注射的时间。如果熔融树脂填充到成形空间28,则在保持该状态数秒左右进行树脂的冷却之后,如图4(E)所示那样使上模沈及下模27的滑动体27b上升。而且,最终使上模沈上升到图4(F)所示的原上死点而完成成形。S卩,在冲压成形机10的一个模具(上模沈及下模27)所进行的一次开闭动作期间,可进行金属原材料50的冲压成形和树脂的注射成形。图5 图8所示的托架52是成形品的一例,注射成形的树脂部件M呈平面“H” 形的肋状。通过该形状的树脂部件54,与图9所示的托架70的片材72同样,可防止装载于托架52上的电池的晃动和异响。再有,为可靠地进行托架52的金属原材料50和树脂部件M的结合,而使熔融树脂流入在金属原材料50上所开的多个贯穿孔52a中。流入各贯穿孔52a中的熔融树脂在金属原材料50的背面和下模27之间成形比贯穿孔52a的内径大的外径的凸部Ma(图7 及图8)。如果基于防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形装置,对原材料施行预定的加工并在该原材料的表面上注射成形树脂,其特征在于:具备预定的加工机构,该加工机构包括在对原材料施行上述预定的加工时保持原材料的保持件,在为了实施上述预定的加工而被保持于保持件的状态下,在原材料的表面和与其相对配置的成形模具部件的内表面之间构成用于成形树脂的成形空间,设有从成形空间的外部连通到成形空间的树脂流路,具备能够通过该树脂流路向成形空间注射熔融树脂的注射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岛洋一郎小川正则龙岳正纪西岛秀树本杉彻明
申请(专利权)人:小岛冲压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