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善骏专利>正文

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15085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主要是有电动汽车本体、电动汽车本体隔磁板、充电线圈、充电导磁体等组成,是在电动汽车本体上布置有充电线圈、充电导磁体,由设置在道路上或停车场所的移动电磁充电站的电磁作用于移动电磁充电电动汽车上的充电线圈,充电线圈感应产生二次电流被送到相似于充电器的充电装置中,能在停车或运行中可以做到边行驶、边充电,从而彻底解决了现有的电动汽车蓄电和续驶能力不足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实用价值和商业价值;另外采用了电动汽车本体隔磁板减低了电磁感应对汽车其他金属部件感应产生的涡流,从而减少了充电时的电能浪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是一种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主要是一 种配套本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的移动电磁充电站在道路或停车场所使用的电动汽车,能在运行中或 停车时由移动电磁充电站直接把电能转换为电磁能对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实施 电磁充电。
技术介绍
目前,还没有这种型式的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由于现有的电动汽车蓄 电和续驶能力不足,电动汽车充电、蓄电与实用的矛盾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可靠性运行 也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电动汽车的实用价值和商业价值,即使是充电也是充电时间漫 长、效率低下,由于动力不足,目前普通电动汽车的空调也难于开动,即使单制冷也使电动 汽车的可行驶里程减少50%以上,以至连典型城市交通都难于适应;另外在配套本专利技术人 新专利技术的移动电磁充电站直接把电能转换为电磁能时,电磁会感应汽车其他金属部件产生 涡流浪费电能。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情况和配套本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的一系列专利技术,有必要专利技术 一种适用、先进的能在电动汽车停车或行走时能实施节能充电的电动汽车,也就是本专利技术 人专利技术的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是一种配套本发 明人专利技术的移动电磁充电站的一体化实施的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是要在道路上 或停车场所在用移动电磁充电站在电动汽车运行中或停车时直接把电能转换为电磁能对 电动汽车实施电磁充电,从而解决现有的电动汽车蓄电和续驶能力不足问题,解决电动汽 车充电、蓄电难而一直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使电动汽车可靠性运行得到保证,提高电动汽车 的实用价值和商业价值;另外减低电磁感应对汽车其他金属部件产生涡流造成的电能浪 费。本技术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在电动汽车本体的部分表面安装的电动 汽车本体隔磁板下布置充电线圈、充电导磁体,充电线圈安装在充电导磁体上,由设置在道 路内的移动电磁充电站的磁充绕组被激发或被控制通电后产生电磁作用于带隔磁板的电 磁充电电动汽车上的充电线圈,充电线圈感应产生二次电流被送到相似于充电器的充电装 置中,二次电流经过充电装置处理成适合于对蓄电装置充电的电压和电流;为了适应带隔 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运行状况的充电需要,磁充绕组被激发或被程控通电可以采取多 种方式实施自动控制或驾驶人员操作,甚至道路管理机构的控制实施,带隔磁板的电磁充 电电动汽车上可以安装有能在汽车运行时使充电导磁体和充电线圈下降到接近路面的装 置,从而能被移动电磁充电站的磁充导磁体和磁充绕组产生的较强电磁作用;在驾驶人员 操作到合适状况时移动电磁充电站的磁充绕组通电产生合适的电磁由移动电磁充电站对 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实施电磁充电,也可以由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主动激发等方式做到边行驶、边充电,磁充绕组通电产生的电磁能直接将电能转换为磁充绕组 和磁充导磁体上的电磁,电磁遇到运行中的或停车中的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上的 充电导磁体后电磁被导入充电线圈,充电线圈产生二次电流供给充电装置;磁充绕组通入 电流后,会产生一个气隙磁场,这个带能磁场我们称为电磁,能对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 汽车充电,磁充绕组相似于变压器一次绕组一般被安装在磁充导磁体内,磁充导磁体又一 般被安装在道路内或停车场所内,磁充绕组被通电而产生的工作电磁是由激发控制装置激 发通电或控制通电进行的,激发控制装置具有激发和控制磁充绕组被通电的功能,可采用 一般工业控制产品设计部门设计的产品配套,磁充导磁体是引导电磁能较好地进入充电导 磁体作用于充电线圈,充电线圈能在运行中或停车时直接把电能转换为电磁能对带隔磁板 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实施电磁充电。电动汽车本体隔磁板是采用一种具有隔磁性能的金属 薄片制成,形状造型可以根据需要配置,由于其具有隔磁性能可以使电磁减少穿过去感应 汽车其他金属部件而产生涡流,也就减少了充电时电能的浪费,充电线圈可以多台绕组并 列或被交叉并列,均安装在多台充电导磁体内和并列安装在电动汽车本体隔磁板下。本发 明的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的充电导磁体和充电线圈的形状、大小、充电线圈的匝 数和充电导磁体并列做法、其他辅助绕组加入到充电导磁体上方式方法,移动电磁充电站 通电控制方式、通电激发方式、数量等不做限定;激发控制装置的功能设置根据需要采取不 同方案深化设计,在满足工作需要的情况下不做特别限定;需要配套的其他非主要部件、零 件根据需要配置,形状造型、用途数量等均不做限定。本技术的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是在电动汽车本体隔磁板下面布置 充电线圈、充电导磁体,充电线圈安装在充电导磁体上,由设置在道路上或停车场所的移动 电磁充电站的磁充绕组被激发或被程控通电后产生电磁作用于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 汽车上的充电线圈,充电线圈感应产生二次电流被送到相似于充电器的充电装置中,二次 电流经过充电装置处理成适合于对蓄电装置充电的电压和电流;从而能配套本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 的移动电磁充电站或其他形式的充电站使用,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能在停车或运 行中可以做到边行驶、边充电,从而彻底解决了现有的电动汽车蓄电和续驶能力不足问题, 解决了电动汽车充电、蓄电难的问题,使电动汽车可靠性运行得到了充分的保证,极大地提 高了电动汽车的实用价值和商业价值。本专利技术的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还有以下优 点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与移动电磁充电站中间没有连通机构,保证了续驶运行, 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实用性和商业价值,简化了充电手续,提高了运行效率,从而开辟了电动 汽车的新的生命,也为人类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采用了电动汽车 本体隔磁板减低了电磁感应对汽车其他金属部件感应产生的涡流,从而减少了充电时电能 的浪费。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1、图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移动电磁充电站的磁充绕组1在磁充导磁体2上的一般布置原理图;图2是安装在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上的充电线圈3在充电导磁体4上的一般布置原理图。本专利技术的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的一般原理图1、图2仅为一个特例,不作 限定。参照图1、图2,本专利技术的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主要是有电动汽车本体隔磁4板5、充电线圈3、充电导磁体4等组成。具体实施方式在电动汽车本体隔磁板5下面布置充电线圈3、充电导磁体4,充电线圈3安装在 充电导磁体4上,由设置在道路内的移动电磁充电站的磁充绕组1被激发或被程控通电后 产生的电磁作用于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上充电线圈3,充电线圈3被感应产生二 次电流被送到相似于充电器的充电装置中,二次电流经过充电装置处理成适合于对蓄电装 置充电的电压和电流;为了适应汽车运行状况的充电需要,磁充绕组1被激发或被控制通 电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实施自动控制或驾驶人员操作,甚至道路管理机构的控制实施,带隔 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上可以安装有能在汽车运行时使充电导磁体4和充电线圈3下降 到接近路面的的装置,从而充电导磁体4和充电线圈3能被移动电磁充电站的磁充导磁体 2和磁充绕组1产生的较强电磁区域作用,在驾驶人员操作到合适状况时移动电磁充电站 的磁充绕组1通电产生合适的电磁对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实施电磁充电,也可以 由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主动激发等方式做到边行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隔磁板的电磁充电电动汽车,主要是由电动汽车本体隔磁板(5)、充电线圈(3)、充电导磁体(4)组成,其特征是:电动汽车本体安装有电动汽车本体隔磁板(5),电动汽车本体隔磁板(5)下面布置充电线圈(3)、充电导磁体(4),充电线圈(3)安装在充电导磁体(4)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善骏
申请(专利权)人:孙善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