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动轴的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13819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其带有在至少一个被润滑的轴承(45,46;58)中可旋转的第一轴(18;3,4;12;13)。用于润滑所述轴承(45,46;58)的润滑剂通道(44;54;55;56)沿所述第一轴(18;3,4;12;13)延伸。在所述润滑剂通道(44;54;55;56)中设有一涡轮(47),其带有径向插入所述润滑剂通道(44;54;55;56)中的、倾斜于所述第一轴(18;3,4;12;13)的轴线定向的叶片(5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在至少一个被润滑的轴承中可旋转的轴的机器,并且尤其涉 及给该轴承供应润滑剂。
技术介绍
由DE 33 20 086 C2已知一种带有在被润滑的轴承中可旋转的轴的机器,其中,用 于润滑轴承的润滑剂通道轴向地在轴的内部延伸。通过沿轴导弓I润滑剂通道,也就可以到 达以其它路线、一般通过在机器壳体中导引的通道难以供油的润滑部位。然而,在轴内部的 润滑剂通道会较长并且其横截面严格受限,因为一方面不允许该润滑通道削弱轴,但另一 方面轴的直径应当尽可能地小,因此,出于成本和避免不必要的摩擦损失的原因,安装轴的 轴承的直径可能要保持尽可能地小。由此需要用升高的压力来输送来自润滑剂源头的润滑 剂。为此所需的泵既提高了机器成本也加大了出故障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器,其带有在至少一个被润滑的 轴承中可旋转的第一轴和沿第一轴延伸的、用于润滑轴承的润滑剂通道,该机器在没有用 于以较高压力输送润滑剂的外部泵时也可以运转。该技术问题由此解决,S卩,在这种机器中在润滑剂通道中设有一带有径向插入润 滑剂通道中的、倾斜于第一轴的轴线定向的叶片的涡轮。由于该叶片的定向,叶片给予在润 滑剂通道中循环的润滑剂一个轴向上的冲击或动量,因此,在涡轮下游通道中的润滑剂压 力升高,并且可以确保通过该通道对轴承足够地润滑。涡轮与轴优选抗扭地连接。这种涡轮不需要具有自身相对轴可旋转的部分,因而 它不需要维修并且在机器的正常运行中几乎不会被损坏。润滑剂通道可以在轴的第一端部上具有一个扩宽部,涡轮插入该扩宽部中并且优 选摩擦配合或形状配合地固定在该扩宽部中。涡轮通过插入扩宽部能以可想到的简单方式 安装。涡轮的叶片优选与轴的端部齐平地终止,以便获得留在轴端部上的润滑剂并且将 之卷入润滑剂通道中。通过在基体中形成多个倾斜于轴线定向的孔,就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实现涡轮。在 此,叶片分别由相邻孔之间的中间壁构成。为了避免不平衡,各孔适宜地可通过绕涡轮轴线 的旋转而完全一致地相互转化。各倾斜的孔可以彼此融合为一个唯一的轴向通孔。如果倾斜的孔朝涡轮的出口侧发散,则涡轮旋转时作用在穿流的润滑剂上的离心 力也能有益于涡轮的输油作用。为了给涡轮输送润滑剂,在涡轮入口或安装涡轮的第一轴端部上不需要很大的压 力。那么尤其可以通过设在浸入润滑油池中的旋转轮外圆周处的油滴收集器给涡轮供油,以便收集从轮上离心甩出的润滑剂。按本专利技术的机器优选是多挡变速器,尤其是用于汽车的换挡变速器或复式离合变速器ο在这种变速器中,浸入润滑油池中的旋转轮尤其可以是差速器的环轮。由于可用涡轮实现动量提升,还可以通过延伸经过第一轴的润滑剂通道给第一轴 下游的一个或多个其它润滑部位供油。可选择地,涡轮也可以设置在多组件式输送管路的两个润滑部位之间,以便补偿 沿输送管路的压力损失或在上游润滑部位处的体积流量损失并且还确保给更下游的润滑 部位输送足够的润滑剂。通过第二轴中的润滑剂通道与第一轴的润滑剂通道串联连接,尤其可以给第一轴 和至少一个第二轴的轴承输送润滑剂,其中,第二轴既可以设置在第一轴的上游又可以设 置在第一轴的下游。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点和优点由以下参考附图对实施形式的说明得出。在附图中图1是沿轴向剖分的复式离合变速器剖面;图2简略示出复式离合变速器的横截面;图3是带有固定在壳体壁上的油滴收集器的变速器壳体壁的局部视图;图4是用于提供润滑油的涡轮的立体视图;图5在一个相对于涡轮轴线平行错移的平面内剖切涡轮的剖面视图;图6是沿图5所示平面VI-VI剖切涡轮的剖面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简略示出剖切用于汽车的复式离合变速器的剖面。本身已知的双离合器1设 置在未示出的发动机的输出轴2和两个彼此同中心地设置在相同轴线上的变速器输入轴 3、4之间,以便选择性地给输入轴3或输入轴4施加转矩。在输入轴3、4上抗扭地安装有多个齿轮5、6、7,这些齿轮5、6、7自身与两个平行 的中间轴12、13上的齿轮8至11啮合。中间轴12、13的齿轮8至11通过惯性式同步装置 14至17可抗扭地固定在中间轴12、13上。第三根中间轴18具有与中间轴12的齿轮21、 22啮合的齿轮19、20。通过例如惯性式同步装置15使齿轮22耦连到中间轴12上,就可以 通过在齿轮5、8、21、19、20、22之间的转矩传递实现变速器的第一挡位。为了实现各挡位之间的转换而不用中断转矩,将第二挡位如所有的偶数挡位一样 配给空心输入轴4,而奇数挡位通过延伸穿过空心输入轴4的内部输入轴3产生。因为这种 复式离合变速器的原理已多次在先公开,所以在此不需要详细阐述。每个中间轴12、13、18具有一个小齿轮23、24、25,其与差速器27的环轮沈啮合。 通过惯性式同步装置28将齿轮19、20锁定在中间轴18上,就可以通过该中间轴18上的小 齿轮25产生倒挡。图2简略示出在包围变速器的壳体四中差速器27、输入轴3、4和中间轴12、13、 18的轴线位置。在图2中,变速器的几个齿轮表示为与轴线同中心的圆圈。差速器27的环轮沈向下伸至所有齿轮中的最低处,并且以其外圆周的一部分浸 入油池30中。为了保持泼溅损失较小,点划线表示的油面31在变速器静止时这样调节,使 得轴3、4、12、13、18的齿轮不被浸没,并且其相互啮合的轮齿由被环轮沈卷起的油雾润滑。 当变速器运行时,油池30中的油分散到壳体四中各处。从各轴3、4、12、13和其齿轮中流 下的油首先到达中间储油器34,该中间储油器大致高于壳体四中的油池30并且与油池30 通过内壁32分开。内壁32的下端部上的狭窄缝隙33延迟地使油回流到油池30中。这致 使在运行中油池30的油面下降到刚好够湿润环轮沈的轮齿的水平面3Γ。因此,变速器的 泼溅损失在持续运行中几乎为零。图3示出包围变速器的壳体四的壁35内侧的局部立体视图。设计用于容纳差速 器27 —部分的宽敞的凹处36占据了壁四下部区域的一大部分。分别用于中间轴13、12 或18端部区段的容纳部37、38、39环绕凹处36设置。容纳部37、38基本上由突出壁35的 肋40构成,而容纳部39下陷至壁35中,并且在凹处的底部可看见在壁35内部延伸至油滴 收集器42的孔41的端部。油滴收集器42具有带一个面朝图3中未示出的环轮沈的敞开 端部43的喇叭状拱曲横截面,以便收集环轮沈的轮齿在其旋转时从油池30中带出并且随 后旋转甩出的油。收集到的油经过油滴收集器42和孔41进入容纳部39并且在此与中间 轴18的前端接触。如图1可知,通道44延伸经过中间轴18的整个长度,并且从通道44中分支出的、 出于直观性在图1中未示出的支路导引至与中间轴18相邻的滚动轴承45、46的端部,以便 为它们提供润滑油。为了促进经过通道44的油流量,涡轮47插入中间轴18朝向容纳部39 的端部上的扩宽部。图4、5和6示出该涡轮47的立体图或剖面图。如图4可知,涡轮47是一个基本上呈扁平圆柱体形的一体式金属体,通孔48在轴 向上延伸经过该金属体。通孔48由多个钻孔或铣削步骤得到。多个孔49,此处为五个孔彼 此以均勻的角度间隔地倾斜于对称轴线地穿过涡轮47的主体;也就是说,涡轮47绕其对称 轴线每旋转2 π /5的角度,涡轮47上的多个孔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其带有在至少一个被润滑的轴承(45,46;58)中可旋转的第一轴(18;3,4;12;13),其中,用于润滑所述轴承(45,46,58)的润滑剂通道(44;54;55;56)沿所述第一轴(18;3,4;12;13)延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润滑剂通道(44;54;55;56)中设有一涡轮(47),其包括径向插入所述润滑剂通道(44;54;55;56)中的、倾斜于所述第一轴(18;3,4;12;13)的轴线定向的叶片(51)。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埃克哈德·科克纳乔·弗穆伦理查德·塔姆巴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