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终端的锁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13574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的锁紧装置,包括:内部壳体,具有凹陷而形成的容置槽,该容置槽中形成有结合槽,该结合槽下方形成底板;锁紧部,具有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容置槽中的本体、形成在所述本体的一侧表面上的凸起、从所述本体另一侧表面向下延伸而与所述结合槽可滑动地结合的结合部;电池盖,设置在所述内部壳体上方,具有用于使所述凸起穿过的通孔以及从该通孔的内壁突出的卡台。其中,当所述凸起穿过所述通孔而在所述通孔中滑动时,所述凸起与所述卡台相卡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便携式终端的锁紧装置,能够以滑动方式装卸电池盖的同时,不影响防水性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终端,尤其涉及便携式终端的锁紧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便携式终端包括笔记本电脑、PDA、MP3、蜂窝式电话、智能电话等电子设备。 这些便携式终端中,蜂窝式电话和智能电话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的特点,并且不仅具备单纯 的语音通话和收发短信的功能,而且还具备视频通话、游戏、观看付费电影及电视等功能。随着便携式终端的广泛普及,便携式终端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 具,而且随身携带的频率和时间也愈趋增加。因此,人们对便携式终端的防水性能方面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通常,这种便携式终端配备有提供电力的电池,而这种电池往往都是可以装卸的, 因此为了装卸这种电 池,需要设置锁紧装置。据此,根据这种锁紧装置的滑动或者旋转来锁 紧电池盖或者对其解锁,以装卸电池。然而,如果锁紧装置上存在容易进水的孔或者缝隙,则便携式终端的防水性能就 会大大降低。因此,目前需要提供通过简单的动作就能装卸电池的同时,不影响防水性能的 锁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影 响防水性能的同时,能够通过锁紧部的滑动动作装卸电池盖的便携式终端的锁紧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的锁紧装置,包括内部壳 体,具有凹陷而形成的容置槽,该容置槽中形成有结合槽,该结合槽下方形成底板;锁紧部, 具有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容置槽中的本体、形成在所述本体的一侧表面上的凸起、从所述 本体另一侧表面向下延伸而与所述结合槽可滑动地结合的结合部;电池盖,设置在所述内 部壳体上方,具有用于使所述凸起穿过的通孔以及从该通孔的内壁突出的卡台。其中,当所 述凸起穿过所述通孔而在所述通孔中滑动时,所述凸起与所述卡台相卡接。所述锁紧部还包括形成在所述本体另一侧表面上的第一固定槽,所述容置槽上形 成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槽卡接的第一固定凸起。所述锁紧部还包括从所述本体边缘向外突出的第二固定凸起,所述容置槽形成有 与所述第二固定凸起弹性结合的第二固定槽。所述容置槽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固定槽相邻的部分比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槽的部 分更浅的引导槽,该引导槽引导所述第二固定凸起的滑动。所述本体上的靠近所述第二固定凸起的部分形成有被贯通的贯通孔,用于向所述 第二固定凸起提供弹性。所述结合部形成有两对,每一对所述结合部的端部形成有钩状的结合凸起。并且,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的锁紧装置的便携式终端。所述内部壳体结合于主壳体,该主壳体与所述内部壳体结合而形成的空间内装有 电路板。所述底板隔开所述结合槽与内装有所述电路板的空间。所述主壳体的与所述内部壳体结合的周缘部位设置有具有弹性的防水部件。本技术所提供的便携式终端的锁紧装置,能够以滑动方式装卸电池盖的同 时,不影响防水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电池盖分离状态的立体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卸下电池盖之后的下端部分的俯视 图。图3为沿着图2的X-X'线的剖面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内部壳体的示意图。图5a及图5b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在不同方向上观察的锁紧部的立体图。图6a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锁紧部的俯视图。图6b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锁紧部的主视图。图6c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锁紧部的仰视图。图6d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锁紧部的左视图。主要符号说明10为主壳体,20为内部壳体,30为锁紧部,40为电池盖,50为防水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电池盖分离状态的立体图,图2为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卸下电池盖之后的下端部分的俯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锁紧装置包括内部壳 体20、覆盖电池(未图示)的电池盖40、以及通过滑动将电池盖40可装卸地结合到所述内 部壳体20上的锁紧部30。图3为沿着图2的X-X'线的剖面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 的内部壳体的示意图。如图3及图4所示,内部壳体20与主壳体10结合而形成的空间内装有电路板C。 并且,内部壳体20具有凹陷而形成的容置槽210。该容置槽210中形成有结合槽。在此优 选地,本实施例的结合槽包括第一结合槽212和第二结合槽213。第一结合槽212和第二结 合槽213下方分别具有底板220,通过该底板220隔开结合槽与内装有电路板C的空间。所述容置槽210上还形成有第一固定凸起216,用于与后述的第一固定槽316 (参 见图6c)卡接而限制锁紧部30的滑动。进一步地,所述容置槽210上还形成有第二固定槽 214以及引导槽215,其中第二固定槽214用于与后述的第二固定凸起314(参见图5a)弹 性结合而限制锁紧部30的滑动。引导槽215沿着锁紧部30的滑动方向形成,并且与第二 固定槽214相邻的部分相比远离第二固定槽214的部分凹入程度较小,据此第二固定凸起314发生弹性变形并从第二固定槽214脱离而沿着引导槽215滑动时,逐渐恢复原形状,从 而能够得到锁紧部30的稳定的滑动。图5a及图5b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在不同方向上观察的锁紧部的立体图。 图6a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锁紧部的俯视图,图6b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锁紧 部的主视图,图6c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锁紧部的仰视图,图6d为根据本技术实 施例的锁紧部的左视图。如图5a及图5b所示,锁紧部30具有可滑动地容纳在容置槽210中的本体310、 形成在本体的310的一侧表面(上表面)上的凸起311、从本体310另一侧表面(下表面) 向下延伸而与结合槽可滑动地结合的结合部312、313。本体310沿着滑动方向延伸,并大致呈平板状。凸起311用于穿过电池盖40的通孔410 (参照图1)并与卡台420 (参照图1)结 合,由此将电池盖40固定在内部壳体20上。优选地,所述凸起311形成有从其一端延伸的 卡入部317,用于与所述卡台420相互卡接。并且,本实施例的结合部优选地形成有两对,即一对第一结合部312和一对第二 结合部313。第一结合部312和第二结合部313的端部形成有钩状的结合凸起,通过该结合 凸起,结合部312、313可滑动地结合于结合槽。参照图6a至图6d,本技术的锁紧部30还包括形成在本体310的另一侧表面 (下表面)上的固定槽316,用于与第一固定凸起216卡接而固定锁紧部30。并且,所述锁紧部30还包括从本体310边缘向外突出的第二固定凸起314,该第二 固定凸起314与第二固定槽214弹性结合而固定锁紧部30。并且,第二固定凸起314发生 弹性变形并从第二固定槽214脱离而沿着引导槽215滑动时,逐渐恢复原形状。为了使第 二固定凸起314具备弹性,优选地,本体310上的所述第二固定凸起314附近打孔形成贯通 孔315,以使第二固定凸起314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锁紧装置的电池盖40具有用于使凸起311穿过 的通孔410、从该通孔410的内壁突出的卡台420。另外,本技术的便携式终端还包括与内部壳体20相结合的主壳体10。主壳体 10的与内部壳体20结合的周缘部位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终端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壳体,具有凹陷而形成的容置槽,该容置槽中形成有结合槽,该结合槽下方形成底板;锁紧部,具有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容置槽中的本体、形成在所述本体的一侧表面上的凸起、从所述本体另一侧表面向下延伸而与所述结合槽可滑动地结合的结合部;电池盖,设置在所述内部壳体上方,具有用于使所述凸起穿过的通孔以及从该通孔的内壁突出的卡台,其中,当所述凸起穿过所述通孔而在所述通孔中滑动时,所述凸起与所述卡台相卡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载植郑泰和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