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孔并行加样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11342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12孔并行加样槽,属于检测仪器设备领域,解决了传统手工加样加样慢、易出错、难以做到每孔加样剂量相等、工人劳动强度大、不能高温高压灭菌等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加样快、不易出错、可以做到每孔加样剂量相等、工人劳动强度小、能高温高压灭菌的12孔并行加样槽,它包括外壳、槽孔、引导槽,外壳为长方体结构,在其正面四个角切下等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形成八边型,槽孔为位于外壳内部有顶部向下凹陷形成的凹槽,数量为12个,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引导槽为长条形凹槽,将每个槽孔都连接到外壳中部纵向轴线位置上,每个槽孔和与之相连接的引导槽容积之和都相等。(*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检测仪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12孔并行加样槽
技术介绍
细菌感染性疾病一直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新现和 再现传染病的出现以及严重耐药菌的播散,使“细菌感染”问题再次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可以引起人类感染的病原菌有成百上千种,对于每一例患者来说,究竟是何种细 菌引起的感染?是内源性感染或是外源性感染?是医院感染或是社会感染?是偶发感染 或是流行性感染?要明确这些问题都必须进行准确、快速的细菌鉴定,可以说细菌鉴定是 监测和防止感染性疾病流行和传播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起到了“严防、把关”的 作用。控制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然而,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 广泛使用,甚至滥用,所有细菌都对现有的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菌的出现使 临床医师按照经验用药的治疗方案往往难以奏效,必需通过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才能了 解感染细菌对何种药物敏感,才能正确实施个体化治疗,获得良好效果。传统的细菌鉴定/药敏试验方法为手工法,结果为肉眼判断,所以存在费时、费 力,准确性差等问题,对临床治疗指导性不强。“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90年代引入我国,一 直垄断着国内市场。但因仪器价格和试剂成本昂贵,目前在国内难以普及,仅有少数大型医 院拥有。国产仪器的研制开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末,其目的是降低仪器价格和使用成本, 以满足广大基础医院的需求。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主要功能是对临床分离的细菌进行菌种 鉴定,同时对该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和评估审核,以指导临床医师正确实施抗感染个 体化治疗;并通过存储、处理、分析各种资料,给临床经验治疗提供更大的帮助;此外还具 有院内感染的统计和追踪功能。目前已有的半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或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或 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等产品,与之配套使用的为M孔和96孔试剂盒。96孔试剂盒分8排,每排12孔,这些孔按不同布局分别用于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 试验的两个体系。每个孔根据作用不同需要向里面注入不同的液体物质,用于细菌鉴定的 需要注入不同生化反应物质和培养基,用于药敏试验的需要注入专门的培养基以及含有不 同倍比稀释浓度的各种抗生素。生产试剂盒时,向孔内加注培养基和其他物质是很麻烦的事,96个孔要一个个加 注溶液,一个试剂盒要加注96次,还要求每孔的液体数量相同。不仅很慢,由于相邻孔液体 物质不同还容易加错。12孔并行加样槽就是解决加样慢、易出错、难以做到每孔加样剂量相 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传统手工加样加样慢、易出错、难以做到每孔加样剂量相等、工人劳动强 度大、不能高温高压灭菌等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样快、不易出错、可 以做到每孔加样剂量相等、工人劳动强度小、能高温高压灭菌的12孔并行加样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12孔并行加样槽,它包 括外壳、槽孔、引导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长方体结构,在其正面四个角切下等大的等 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形成八边型,槽孔为位于外壳内部有顶部向下凹陷形成的凹槽,数量为 12个,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引导槽为长条形凹槽,将每个槽孔都连接到外壳中部纵向轴线 位置上,每个槽孔和与之相连接的引导槽容积之和都相等。还包括定位点,所述定位点为圆形凹槽,数量为12个,位于外壳中部纵向轴线位 置底部内侧,与引导槽一一对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12孔并行加样槽有12个槽孔,槽孔和引导槽的容积相 同,可向试剂盒孔内灌注需要的液体,每个槽孔的容积可以灌注100个孔的容量,当需要向 试剂盒孔内加注液体时,先把不同液体按一定的分布灌入加样槽内,每个槽孔都有引导槽, 引导槽的分布、排列和间距与12管一字排列吸附排枪是一致的,同时,也与试剂盒每排12 个孔的间距相同,使用时,12管一字排列吸附排枪从加样槽的引导槽中同时吸取额定的相 同数量的液体,然后同时注入试剂盒一排12个孔中,只需8次就能完成96孔试剂盒加注。 不仅提高速度,每孔剂量也能确保一致,由于事先把不同液体按一定的分布灌入加样槽内, 试剂盒每孔的液体也不会加错。2.本技术的实现完全使用机械自动化,让加注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3.本技术在使用时过程中,可以不必由人工手持操作,故可以进行高温高压灭菌 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12孔并行加样槽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12孔并行加样槽实施例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请参阅图1-2所示的本技术12孔并行加样槽的实施例1,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12孔并行加样槽,它包 括外壳1、槽孔2、引导槽3,外壳1为长方体结构,在其正面四个角切下等大的等腰直角三角 形,从而形成八边型,槽孔2为位于外壳1内部有顶部向下凹陷形成的凹槽,数量为12个, 形状为椭圆形,引导槽3为长条形凹槽,将每个槽孔2都连接到外壳1中部纵向轴线位置 上,每个槽孔2和与之相连接的引导槽3容积之和都相等。还包括定位点4,定位点4为圆形凹槽,数量为12个,位于外壳1中部纵向轴线位 置底部内侧,与引导槽3—一对应。实施例1槽孔2形状为圆形,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 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12孔并行加样槽,它包括外壳、槽孔、引导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长方体 结构,在其正面四个角切下等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形成八边型,槽孔为位于外壳内部 有顶部向下凹陷形成的凹槽,数量为12个,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引导槽为长条形凹槽,将 每个槽孔都连接到外壳中部纵向轴线位置上,每个槽孔和与之相连接的引导槽容积之和都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2孔并行加样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点,所述定位点 为圆形凹槽,数量为12个,位于外壳中部纵向轴线位置底部内侧,与引导槽一一对应。专利摘要12孔并行加样槽,属于检测仪器设备领域,解决了传统手工加样加样慢、易出错、难以做到每孔加样剂量相等、工人劳动强度大、不能高温高压灭菌等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加样快、不易出错、可以做到每孔加样剂量相等、工人劳动强度小、能高温高压灭菌的12孔并行加样槽,它包括外壳、槽孔、引导槽,外壳为长方体结构,在其正面四个角切下等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形成八边型,槽孔为位于外壳内部有顶部向下凹陷形成的凹槽,数量为12个,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引导槽为长条形凹槽,将每个槽孔都连接到外壳中部纵向轴线位置上,每个槽孔和与之相连接的引导槽容积之和都相等。文档编号C12Q1/02GK201890885SQ20102061249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8日专利技术者冯文鸿, 周少林, 庞超, 朱敏娜 申请人:山东鑫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12孔并行加样槽,它包括外壳、槽孔、引导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长方体结构,在其正面四个角切下等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形成八边型,槽孔为位于外壳内部有顶部向下凹陷形成的凹槽,数量为12个,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引导槽为长条形凹槽,将每个槽孔都连接到外壳中部纵向轴线位置上,每个槽孔和与之相连接的引导槽容积之和都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少林冯文鸿庞超朱敏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鑫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