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07529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进行二折和三折的折叠处理,并可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的片材后处理装置,以及具备该片材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片材后处理装置中,第一折叠部具有由共用辊和第一辊构成的第一折叠辊对和将片材送入第一辊隙的叶片部件,在第一辊隙将第一折痕形成在片材上。第二折叠部具有由共用辊和第二辊构成的第二折叠辊对,在第二辊隙将第二折痕形成在片材上。共用辊和第一辊在将片材引导到第一折叠部时的运送方向所延伸的方向上并排。叶片部件沿着相对于运送面大致正交的方向移动,共用辊相对第一辊配置在运送方向的上游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形成图像的片材进行折叠处理等后处理的片材后处理装置、以及具备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和上述片材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使用着对在复印机、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形成图像的片材 (或成叠片材)进行后处理的片材后处理装置。片材后处理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邻接而设置。后处理可以列举例如对片材的穿孔处理(打孔处理)、对成叠片材的装订处理和对片材(成叠片材)的二折(对折)或三折等折叠处理。能够对片材进行二折和三折的折叠处理的现有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具备例如第一折叠部,具有在片材上形成第一折痕的、由共用辊和第一辊构成的第一折叠辊对;第二折叠部,具有在形成有第一折痕的片材上形成第二折痕的、由共用辊和第二辊构成的第二折叠辊对;运送目的地切换部,将形成有第一折痕的片材的运送目的地切换为第二折叠部或排出部,通过由运送目的地切换部切换片材的运送目的地,从而能够选择二折或三折来实施折叠处理。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片材后处理装置中,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的结构在空间上没有进行充分的最优化。因此,希望在能够对片材进行二折和三折的折叠处理的后处理装置中,可以改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的结构,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的片材后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能够对片材进行二折和三折的折叠处理的片材后处理装置中,可以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上述片材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片材后处理装置,该片材后处理装置具备在片材上形成第一折痕的第一折叠部;在通过所述第一折叠部形成有所述第一折痕的所述片材上形成第二折痕的第二折叠部;和将通过所述第一折叠部形成有所述第一折痕的所述片材的运送目的地切换为所述第二折叠部或第一排出部的运送目的地切换部,该片材后处理装置能够选择第一折叠模式和第二折叠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折叠模式使所述第一折叠部动作且通过所述运送目的地切换部将所述片材的运送目的地切换为所述第一排出部,从而在所述片材上形成所述第一折痕且不形成所述第二折痕,所述第二折叠模式使所述第一折叠部动作且通过所述运送目的地切换部将所述片材的运送目的地切换为所述第二折叠部,进而使所述第二折叠部动作,从而在所述片材上形成所述第一折痕和所述第二折痕,所述第一折叠部具有第一折叠辊对,该第一折叠辊对由共用辊和第一辊构成且形成有该共用辊与该第一辊之间的第一辊隙;和叶片部件,该叶片部件使所述片材挠曲的同时送入所述第一辊隙,并且,在所述第一辊隙将所述第一折痕形成在所述片材上,将形成有所述第一折痕的所述片材向着所述第一排出部送出,所述第二折叠部具有第二折叠辊对,该第二折叠辊对由所述共用辊和第二辊构成且形成有该共用辊和该第二辊之间的第二辊隙;和送入部,该送入部使通过所述第一折叠部形成有所述第一折痕的所述片材挠曲的同时送入所述第二辊隙,并且,在所述第二辊隙将所述第二折痕形成在所述片材上,将形成有所述第一折痕和所述第二折痕的所述片材向着第二排出部送出,所述共用辊和所述第一辊在将所述片材引导到所述第一折叠部时的所述片材的运送方向所延伸的方向上并排,所述共用辊的轴向和所述第一辊的轴向平行于包含所述运送方向的运送面,所述叶片部件沿着相对于所述运送面正交的方向移动,所述共用辊相对所述第一辊配置在所述运送方向的上游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可以提供在能够对片材进行二折和三折的折叠处理的片材后处理装置中,可以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提供具备上述片材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的复合机主体101和片材后处理装置1的概要的典型剖视图;图2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片材后处理装置1的片材折叠处理部2的结构的典型剖视图;图3为表示在图2所示的片材折叠处理部2中,在片材T上形成第一折痕的过程的示意剖视图;图4为表示从图3所示的过程进一步继续,在片材T上形成有第一折痕Tl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图5为表示从图4所示的过程进一步继续,在形成有第一折痕Tl的片材T上形成第二折痕的过程的示意剖视图;图6为表示从图5所示的过程进一步继续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图7为表示从图6所示的过程进一步继续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图8为表示从图7所示的过程进一步继续,在片材T上形成有第二折痕T2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图9为表示片材T的挠曲的顶点抵接到第二辊27 的周面的上游侧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图10为表示片材T的挠曲的顶点抵接到第二辊27 的周面的下游侧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图11为表示在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0上设置第二辅助辊对四5的变形例的示意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进行说明。图1为用于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的复合机主体101和片材后处理装置1的概要的典型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具备作为具有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未图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复合机主体101 ;和片材后处理装置1。复合机主体101具备在用纸等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未图示);和将通过图像形成部形成(印刷)有图像的片材向片材后处理装置1等排出的主体排出部102。如图1所示,片材后处理装置1将在复合机主体101中形成图像且从复合机主体 101排出的片材T从设置在片材后处理装置1的右侧面的上部的运入部60运入到片材后处理装置1的箱体11的内部。然后,对该运入的片材T进行装订处理、折叠处理等规定的后处理。片材后处理装置1具备片材折叠处理部2、装订处理部3、打孔部4、主排出托盘51 和副排出托盘52。另外,片材后处理装置1具备运入部60、第一运送路径Li、第二运送路径L2、第三运送路径L3、第一分支部P1、第二分支部P2、第三分支部P3、第一合并部Q1、主排出部61、副排出部62、退避鼓71、各种切换部件和各种辊或辊对。首先,对运送片材T的结构进行说明。运入部60为从复合机主体101的主体排出部102排出的片材T被运入的部位。第一运送路径Ll将从运入部60运入的片材T运送到主排出部61。从主排出部 61排出的片材T被排出到主排出托盘51。第二运送路径L2从第一运送路径Ll在第一分支部Pl分支。第二运送路径L2将在第一分支部Pl中运送的片材T运送到副排出部62。从副排出部62排出的片材T被排出到副排出托盘52。第三运送路径L3从第一运送路径Ll在第二分支部P2分支,并延伸至片材折叠处理部2。第二分支部P2与第一运送路径Ll的第一分支部Pl相比位于更下游侧。第四运送路径L4从第三运送路径L3在第三分支部P3分支,沿着退避鼓71的周围弯曲,在第一合并部Ql与第一运送路径Ll合并。第一合并部Ql位于第一运送路径Ll 的第一分支部Pl与第二分支部P2之间。第一中间辊对80配置在第一运送路径Ll的第一分支部Pl的近前。第一中间辊对80将在第一运送路径Ll的第一分支部Pl的近前运送的片材T向下游侧送出。第一切换爪72设置在第一分支部Pl。第一切换爪72将在第一运送路径Ll运送的片材T的运送目的地在依旧设为第一运送路径Ll或是设为第二运送路径L2之间切换。第二切换爪73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片材后处理装置,具备:在片材上形成第一折痕的第一折叠部;在通过所述第一折叠部形成有所述第一折痕的所述片材上形成第二折痕的第二折叠部;和将通过所述第一折叠部形成有所述第一折痕的所述片材的运送目的地切换为所述第二折叠部或第一排出部的运送目的地切换部,该片材后处理装置能够选择第一折叠模式和第二折叠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折叠模式使所述第一折叠部动作且通过所述运送目的地切换部将所述片材的运送目的地切换为所述第一排出部,从而在所述片材上形成所述第一折痕且不形成所述第二折痕,所述第二折叠模式使所述第一折叠部动作且通过所述运送目的地切换部将所述片材的运送目的地切换为所述第二折叠部,进而使所述第二折叠部动作,从而在所述片材上形成所述第一折痕和所述第二折痕,所述第一折叠部具有:第一折叠辊对,该第一折叠辊对由共用辊和第一辊构成且形成有该共用辊与该第一辊之间的第一辊隙;和叶片部件,该叶片部件使所述片材挠曲的同时送入所述第一辊隙,并且,在所述第一辊隙将所述第一折痕形成在所述片材上,将形成有所述第一折痕的所述片材向着所述第一排出部送出,所述第二折叠部具有:第二折叠辊对,该第二折叠辊对由所述共用辊和第二辊构成且形成有该共用辊和该第二辊之间的第二辊隙;和送入部,该送入部使通过所述第一折叠部形成有所述第一折痕的所述片材挠曲的同时送入所述第二辊隙,并且,在所述第二辊隙将所述第二折痕形成在所述片材上,将形成有所述第一折痕和所述第二折痕的所述片材向着第二排出部送出,所述共用辊和所述第一辊在将所述片材引导到所述第一折叠部时的所述片材的运送方向所延伸的方向上并排,所述共用辊的轴向和所述第一辊的轴向平行于包含所述运送方向的运送面,所述叶片部件沿着相对于所述运送面正交的方向移动,所述共用辊相对所述第一辊配置在所述运送方向的上游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泉地祥男宫崎昌彦上野康则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