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薄壁大圆筒码头施工构件转向搬运的拖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06059 阅读:3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薄壁大圆筒码头施工构件转向搬运的拖车,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搬运薄壁大圆筒时不能转向的问题。实现薄壁大圆筒码头施工构件转向搬运的拖车,包括导向单车和被动单车,各单车中心位于大圆筒平均直径圆上,由支撑钢杆连接,包括轮轴、支撑梁、托盘,被动单车托盘固定在支撑梁的顶端,导向单车设有与支撑梁转动连接的立轴,托盘固定在立轴的顶端,托盘上设有承载面,支撑梁上设有支撑面;通过将导向单车支撑梁与托盘由可转动的立轴连接,转向时,承载面和支撑面由驱动装置活动连接,操作驱动装置驱动支撑面绕立轴转动,使导向单车带动被动单车转向实现整体转向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港口工程领域,具体涉及码头施工中实现薄壁圆筒体大型构件的可转 向搬运的拖车。
技术介绍
目前,工程中采用的大型码头结构有两种,即重力式结构和桩基结构。重力式结 构承载力高、耐久性好,常用的重力式码头结构有沉箱、扶壁、方块和圆筒等型式,其中,钢 筋混凝土薄壁大圆筒(简称大圆筒)是码头的主要构件,薄壁大圆筒因壁薄(壁厚0.3 0. 5m)、尺寸大(直径5 20m、高3 20m)、重量大(100 IOOOt左右),其在施工过程中 的搬运尤其是转向搬运难度较大。现有技术中,大圆筒采用拖车搬运,将牵引装置就位后,用千斤顶将大圆筒顶升适 当高度,在大圆筒底部安装拖车定位,并确定导向车的方向,操作千斤顶将大圆筒平稳安放 在拖车上,用钢丝绳将导向车和牵引装置连接起来,启动牵引装置搬运大圆筒到位后,用千 斤顶将大圆筒顶升适当高度,用牵引装置拖出拖车,完成拖运。然而,由于现有拖车没有转 向功能,对于大圆筒的直线搬运可以实现,当需要转向搬运时,则需要用千斤顶将大圆筒顶 升一定高度,将拖车转动一定角度,然后再将大圆筒安放在拖车上,操作过程复杂,需要经 常升降大圆筒,大圆筒容易产生变形、裂缝而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薄壁大圆筒码头施工构件转向搬运的拖车,可以解决现有技 术存在的搬运薄壁大圆筒时不能实现转向搬运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实现薄壁大圆筒码头施工构件转向搬运的拖车,用于由牵引装置牵引搬运混 凝土薄壁大圆筒,包括导向单车和被动单车,各单车的中心位于所述薄壁大圆筒的平均直 径圆上,相互之间由支撑钢杆连接,各所述单车包括轮轴、固定在轮轴中部上方的支撑梁、 位于支撑梁上方用于承载所述薄壁大圆筒的托盘,所述被动单车的托盘固定在所述支撑梁 的顶端,所述导向单车的支撑梁的中心位置设有与所述支撑梁转动连接的立轴,所述托盘 固定在所述立轴的顶端,所述托盘位于所述薄壁大圆筒外侧面下方的部分设有向外延伸的 承载面,所述支撑梁位于所述承载面下方对应的部分设有向外延伸的支撑面;转向时,将所 述承载面和所述支撑面由驱动装置活动连接,操作所述驱动装置使其顶端伸缩输出端驱动 所述支撑面绕所述立轴转动,使所述导向单车带动所述被动单车转向。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承载面的边缘处设有多个呈扇形等角度分布的第一销孔,所述支撑面的边缘 处设有多个呈扇形等角度分布的第二销孔,所述第二销孔位于所述第一销孔下方外围;转 向时,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销孔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销孔上分别安装销轴,所述驱动装置 的伸缩输出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销孔上的销轴,所述驱动装置的底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销孔上的销轴。所述支撑面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一销孔同轴心、且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销孔直径的第三销孔。所述驱动装置为机械千斤顶,其顶端升降套筒及底端底座上均固设有带有卡槽的 连接块。所述第一销孔个数为8 10个,相邻所述第一销孔的圆心角为7 15° ;所述第 二销孔个数为8 10个,相邻所述第二销孔的圆心角为8 16°。所述承载面和所述支撑面之间设有衬垫。所述支撑梁的中心位置具有定位孔,所述立轴底端插入所述定位孔中与所述支撑 梁转动连接。所述导向单车数量为2台,所述被动单车数量为2台,呈矩形分布。所述导向单车数量为1台,所述被动单车数量为2台,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所述牵引装置为卷扬机,由牵引钢丝绳将所述导向单车和所述牵引装置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其导向单车的支撑梁与托盘之间由可转动的立轴连接,并在支撑 梁支撑面与托盘承载面之间设置驱动装置,由驱动装置驱动支撑面绕立轴转动,从而使导 向单车带动被动单车实现整体转向搬运。2、通过在支撑梁支撑面与托盘承载面边缘分别等角度分布多个销孔,使两者上的 销孔可用销轴固定出不同角度,使转向角度可实现有级调整,可实现多角度转向,同时也保 证了转向精度。3、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转向效果好。 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 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图2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向单车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向单车结构示意图;图8-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左转向原理图;图8-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右转向原理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实现薄壁大圆筒码头施工构件转向搬运的拖车,用于 由牵引装置3牵引搬运混凝土薄壁大圆筒4,包括导向单车1和被动单车2,各单车的中心 位于薄壁大圆筒的平均直径圆上,各单车相互之间由支撑钢杆连接,构成整体钢架9,各单 车包括轮轴11、21,固定在轮轴11、21中部上方的支撑梁12、22,位于支撑梁12、22上方用 于承载薄壁大圆筒4的托盘13、23,被动单车2的托盘23固定在支撑梁22的顶端,导向单 车1的支撑梁12的中心位置设有与支撑梁12转动连接的立轴14,托盘13固定在立轴14的 顶端,托盘13位于薄壁大圆筒外侧面下方的部分设有向外延伸的承载面131,支撑梁12位 于承载面131下方对应的部分设有向外延伸的支撑面121 ;转向时,将承载面131和支撑面 121之间由驱动装置5活动连接,操作驱动装置5使其顶端伸缩输出端51驱动支撑面121 绕立轴14转动,使导向单车1带动被动单车2转向,从而实现搬运薄壁大圆筒4时的转向。具体而言,为实现支撑梁12与立轴14的转动连接,支撑梁12的中心位置具有定 位孔,立轴14底端插入定位孔;托盘13在立轴14顶端的固定可采用焊接的方式或其它方 式,本实施例对支撑梁12与立轴14的转动连接方式,以及托盘13与立轴14的固定方式不 做限制;用于相互连接各单车的支撑钢杆两端带有销孔,托盘13、23的顶端设有销轴,托盘 13,23用支撑钢杆将导向单车1和其它被动单车2连成一体。在本实施例实现薄壁大圆筒码头施工构件转向搬运的拖车具体使用过程中,在薄 壁大圆筒4的底部,均布3 4台单车(当薄壁大圆筒4重量< IOOt时,均布3台,重量为 100 lOOOt,均布4台),多个单车在薄壁大圆筒4内用支撑钢杆构成的整体钢架9相连接。 为便于平衡牵弓I力,当单车为4台时,导向单车1设置2台,被动单车2设置2台,呈矩形分 布;当单车为3台时,导向单车1设置1台,被动单车2为2台,呈等腰三角形分布,各单车 相互之间连接的支撑钢杆需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防止搬运过程中各单车因整体钢架变 形而错位。以两台导向单车1和两台被动单车2组成一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薄壁大圆筒码头施工构件转向搬运的拖车,用于由牵引装置牵引搬运混凝土薄壁大圆筒,包括导向单车和被动单车,各单车的中心位于所述薄壁大圆筒的平均直径圆上,相互之间由支撑钢杆连接,各所述单车包括轮轴、固定在轮轴中部上方的支撑梁、位于支撑梁上方用于承载所述薄壁大圆筒的托盘,所述被动单车的托盘固定在所述支撑梁的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单车的支撑梁的中心位置设有与所述支撑梁转动连接的立轴,所述托盘固定在所述立轴的顶端,所述托盘位于所述薄壁大圆筒外侧面下方的部分设有向外延伸的承载面,所述支撑梁位于所述承载面下方对应的部分设有向外延伸的支撑面;转向时,将所述承载面和所述支撑面由驱动装置活动连接,操作所述驱动装置使其顶端伸缩输出端驱动所述支撑面绕所述立轴转动,使所述导向单车带动所述被动单车转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胜杰刘慎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