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流料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98104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溢流料斗装置,包括支架、外体、内胆,外体支撑在所述支架上,内胆固定在外体内,其中内胆的底部延伸出外体的下部;内胆的外壁与外体的内壁之间具有空隙,外体的上缘低于内胆的上缘,在内胆的上缘设置有锯齿形槽口;在外体的底部连接有出口管,在内胆的底部连接有进口管,进口管的出口延伸进内胆内并通过一隔板支撑在内胆的内壁上;隔板将所述内胆分成上下两部分,内胆中隔板以上部分用以储存涂覆浆料;在隔板上安装有漏斗帽,在漏斗帽上分布有若干浆料溢出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适用零件范围宽的优点。可以大大的减小原浆料盘中浆料的容积,加快浆料的循环速度,使浆料的成分在生产过程中尽量维持均匀一致。(*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备生产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设备
,特别涉及催化剂 涂敷设备
,尤其涉及应用在整体式催化剂载体上涂敷活性组分涂层的溢流料斗装 置,属于一种环保型领域器械装置。
技术介绍
常规设计的催化剂涂敷设备中浆料给料槽一般为静止式,浆料填充到浆料盘后, 在储存过程中由于不流动容易产生塑变,而且浆料的粘度也会随时间逐渐增加,这些都不 利于生产过程的稳定和质量控制。而整体式催化剂载体由于呈蜂巢状,沿着载体轴向有众多细小孔道,当只运用常 规方法使用浆料泵或活塞装置向浆料盘中送入或推入浆料时,浆料盘中的液面会产生波动 而且在管路中携带气体容易形成气泡,如果浆料盘开口尺寸不足够大时,浆液会形成中间 高、周围低的凸面,则载体浸入浆料盘中时,浸入孔道中的浆料也会形成中间高、四周低的 情况。后期加工的过程中则会导致浆料不足够或者各孔道中活性涂层的涂布不够均勻造成 较大梯度的情况。涂敷不充足、不均勻或者梯度超标都会造成产品质量问题,而且也会直接 影响催化剂的使用性能,降低机动车尾气的转化效率,不利于尾气排放的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溢流料 斗装置,该溢流料斗装置在很低的成本和很短的制造周期下,能极大优化催化剂涂敷工艺, 保持浆料的物理性质(粘度等),降低涂敷质量成本,并且能有效提高催化剂催化性能。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溢流料斗装置,包括支架、外体、内胆,所述外体支撑在所述支架上,内胆固定在所 述外体内,其中内胆的底部延伸出外体的下部;所述内胆的外壁与所述外体的内壁之间具 有空隙,外体的上缘低于内胆的上缘,在所述内胆的上缘设置有锯齿形槽口 ;在所述外体的 底部连接有出口管,在所述内胆的底部连接有进口管,所述进口管的出口延伸进内胆内并 通过一隔板支撑在所述内胆的内壁上;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胆分成上下两部分,内胆中隔板 以上部分用以储存涂覆浆料;在所述隔板上安装有漏斗帽,在所述漏斗帽上分布有若干浆 料溢出孔。本技术所述的进口管的入口处和出口管的出口处均设置有快接法兰接头。本技术所述支架包括成三角形分布的立柱,所述立柱通过筋板与所述外体的 外壁连接,在所述立柱的底部连接有调节支脚。本技术的外体和内胆均为漏斗形状。本技术所述漏斗帽的周缘均布有若干突出固定块,在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固定 卡槽和活动卡槽,所述突出固定块中的一个插入固定卡槽中,另一个旋入所述活动卡槽中, 以使所述漏斗帽安装在所述隔板上。本技术所述若干浆料溢出孔由漏斗帽的中心向外缘分布密度逐步增加。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浆料通过进口管流入,经过漏斗帽上的浆料溢 出孔的分散作用均勻平稳地填充到内胆中隔板以上部分空间,之后通过上缘密集的锯齿形 槽口溢出,溢出的浆料靠重力沿内胆外壁缓慢流入外体和内胆间的空隙,并最终通过外体 底部的出口管流出,回到浆料储存容积终端。本技术能有效保证浆料在整个使用过程中都循环流动,消除因浆料静止而产 生的粘度变化,保持工艺稳定。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均很简单,对员工技能要求不 高,易于领会使用。本技术对整体式催化剂载体涂敷活性组分浆料的效果,与传统的涂敷设备比 较,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适用零件范围宽的优点。本技术总体积范围为0. 04-0. 08 立方米,可方便地与现有设备结合使用。且使用本技术后,可以大大的减小原浆料盘中 浆料的容积,加快浆料的循环速度,使浆料的成分在生产过程中尽量维持均勻一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溢流料斗装置从一个方向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溢流料斗装置从另一个方向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向视图。图4为图3的B向视图。图5为图3的C向视图。图6为本技术漏斗帽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 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和图2,溢流料斗装置,包括支架100、外体200、内胆300,外体200和内 胆300均为漏斗形状。外体200支撑在支架100,内胆300固定在外体200内,内胆300的底部延伸出外 体200的下部。外体200的上缘低于内胆300的上缘,在内胆300的上缘设置有锯齿形槽 口 310。这样浆料通过密集的锯齿形槽口 310均勻而缓慢流出,内胆300内的浆料液面不会 形成中间高四周低的凸形结构,有利于液面保持水平。支架100包括成三角形分布的立柱110,每根立柱110通过筋板120与外体200的 外壁连接,在每根立柱110的底部连接有调节支脚130。整个溢流料斗装置依靠三根立柱 110支撑,三根立柱110呈三角形分布,通过筋板120与外体200连接支撑,可有效保证整个 溢流料斗装置的稳定性,不会因为浆料在软管中循环的动力而造成晃动。且可以动过旋转 三根立柱110下安置的调节支脚130来调节溢流料斗装置的水平,以便于浆料可以均勻地 从内胆300上缘各个方向的锯齿形槽口 310流出,不会因为某侧位置较高、浆料不能流出而 造成的锯齿形槽口 310处浆料干涸结块堵塞的现象。在外体200的底部连接有出口管220,在内胆300的底部连接有进口管320,进口管320的入口处和出口管320的出口处均设置有快接法兰接头321、221,这样进口管320和 出口管220和可以使用卡箍等元件直接与催化剂涂敷装置的主体管路完成快速连接和拆 卸,并通过使用垫片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有效防止浆料泄露。操作简单实用、装卸方便 快捷、便于拆卸后独立清洁。内胆300的外壁与外体200的内壁之间具有空隙400,内胆300内的浆料通过上缘 密集的锯齿形槽口 310靠重力沿内胆300外壁缓慢流入外体200和内胆300间的空隙,并 最终通过外体200底部的出口管220流出,回到浆料储存容积终端。在内胆300内设置有一隔板330,隔板330将内胆300分成上下两部分,内胆300 中隔板300以上部分用以储存涂覆浆料,进口管320的出口延伸进内胆300内并穿过隔板 330。在隔板330上安装有漏斗帽340,结合参见图6和图7,在漏斗帽340上均布有若干浆 料溢出孔341,并在漏斗帽340的周缘均布有四个突出固定块342。这样浆料通过漏斗帽340 进入内胆300时,通过分布于漏斗帽340上的由中心向外缘密度逐步增加的溢出孔341,能 够有效而迅速地提高浆料补充的效率,保证了在浆料吸入载体的过程中,内胆300中的液 面不会迅速降低导致载体外圈吸入浆料不足。且漏斗帽340上细密的溢出孔341分布格局 还能有效地消除各种泵体输送浆料时形成的气泡和波动,有利于保持液面的稳定。参看图3、图4和图5,在隔板330上对称设置有固定卡槽350和活动卡槽360。固 定卡槽350为U字形结构,封闭焊接在隔板330上,活动卡槽360为L形结构,一侧有缺口。 安装时,先将漏斗帽340 —个突出固定块342插入到固定卡槽350中,再将另一个突出固定 块34旋进活动卡槽360中,即可将漏斗帽340安装在隔板330上。采用这样的安装方式可 以使漏斗帽340可快速装卸,便于装置的清洗和维护。使用时亦不会因浆料上升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溢流料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外体、内胆,所述外体支撑在所述支架上,内胆固定在所述外体内,其中内胆的底部延伸出外体的下部;所述内胆的外壁与所述外体的内壁之间具有空隙,外体的上缘低于内胆的上缘,在所述内胆的上缘设置有锯齿形槽口;在所述外体的底部连接有出口管,在所述内胆的底部连接有进口管,所述进口管的出口延伸进内胆内并通过一隔板支撑在所述内胆的内壁上;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胆分成上下两部分,内胆中隔板以上部分用以储存涂覆浆料;在所述隔板上安装有漏斗帽,在所述漏斗帽上分布有若干浆料溢出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常跃进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歌地催化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