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绳及其在充气展开可刚化管状结构上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97990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绳及其在充气展开可刚化管状结构上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绳:碳纤维和电阻丝被包覆在芳纶纤维中,芳纶纤维与碳纤维和电阻丝之间的空间内添加有环氧树脂中,所述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酯薄膜层包覆在内层的外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粘接在气体阻隔层的外侧,复合材料绳通过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形成网状结构缠绕在气体阻隔层的外侧。将制成的充气展开可刚化管或环在地面折叠,用封闭包装进行包装,保存在避光低温的环境中;发射升空后,对可刚化充气管或环进行充气达到预定的形状,由于复合材料网架结构可通过电加热实现固化,这样即可得到设计要求的管或环结构,刚化后的网架是主要承载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绳及其应用,属于航天

技术介绍
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以及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也 更加深入,这对航天器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轻质大型航天结构意味着可携带更多的有效 载荷。管状结构(如管或环)是航天器中一类重要的结构单元。充气展开可刚化管或环在 发射前可折叠包装,发射后通过充气压力驱动展开,并能够利用电加热使增强网结构固化 以满足结构刚度、强度等性能要求。这类管状结构具有收藏体积小、展开可靠性高、结构重 量轻和结构刚化后无需保压等优点,在航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在太空中使用 的管状结构较多是刚性不可折叠的,它们的尺寸受运载工具发射空间限制而不能做得很长 或很大,在太空构建大型结构应用上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目前,在太空中使用的管状结构较多是刚性不可折叠的, 它们的尺寸受运载工具发射空间限制而不能做得很长或很大,在太空构建大型结构应用上 受到限制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绳及其在充气展开可刚化管状结构上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绳为内外两层结构,所述内层包括碳纤维、电阻丝、芳纶纤维 和环氧树脂,碳纤维和电阻丝被包覆在芳纶纤维中,芳纶纤维与碳纤维和电阻丝之间的空 间内添加有环氧树脂,芳纶纤维用六至十二股螺旋交互法编织,所述外层是适用于太空环 境的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酯薄膜层,所述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酯薄膜层包覆在所述内层的外 部。本专利技术复合材料绳在充气展开可刚化管状结构上的应用,包括气体阻隔层、复合 材料绳和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所述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粘接在气体阻隔层的外侧,复合 材料绳通过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形成网状结构缠绕在气体阻隔层的外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将制成的充气展开可刚化管或环在地面折叠,用封闭包装进 行包装,保存在避光低温的环境中;发射升空后,对可刚化充气管或环进行充气达到预定的 形状,由于复合材料网架结构可通过电加热实现固化,这样即可得到设计要求的管或环结 构,刚化后的网架是主要承载结构。本专利技术具有折叠体积小、展开可靠性高、重量轻等十分明显的优点,而且在太空环 境下固化后的管状结构无需通过气体保压而保持形状,避免了长期对气源的依赖,在航天 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材料绳2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复合材料绳2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气体阻隔层1、复合材料绳2和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3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直管状),图4是图3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气体阻隔层1、复合材料绳2和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3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环状的一段),图6是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3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3上带有复合材料绳穿绳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见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绳2为内外两层结构,所 述内层包括碳纤维4、电阻丝5、芳纶纤维6和环氧树脂7,碳纤维4和电阻丝5被包覆在 芳纶纤维6中,芳纶纤维6与碳纤维4和电阻丝5之间的空间内添加有环氧树脂7中,芳纶 纤维6用六至十二股螺旋交互法编织,所述外层是适用于太空环境的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酯 薄膜层8,所述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酯薄膜层8包覆在所述内层的外部。所述的外层材料聚酰 亚胺薄膜或聚酯薄膜层8可以防止预浸树脂的复合材料绳在折叠过程中相互粘连。所述芳纶纤维6用六股螺旋交互法编织。所述芳纶纤维6用八股螺旋交互法编织。所述芳纶纤维6用十二股螺旋交互法编织。具体实施方式二 见图3 图7,本实施方式复合材料绳在充气展开可刚化管状结 构上的应用,包括气体阻隔层1、复合材料绳2和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3,所述刚性的节点连 接元件3粘接在气体阻隔层1的外侧,复合材料绳2通过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3形成网状 结构缠绕在气体阻隔层1的外侧。本实施方式有利于复合材料绳2和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 3结成的可刚化网在气体阻隔层1上的定位,且有利于成形尺寸精度高的管状网架结构。所述的气体阻隔层1为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酯薄膜。所述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3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3为扁的圆柱形,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3内设有交叉的 复合材料绳的穿绳孔3-1。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材料绳,其特征在于,复合材料绳( 为内外两层结构,所述内层包括碳 纤维G)、电阻丝(5)、芳纶纤维(6)和环氧树脂(7),碳纤维(4)和电阻丝( 被包覆在芳 纶纤维(6)中,芳纶纤维(6)与碳纤维(4)和电阻丝( 之间的空间内添加有环氧树脂(7) 中,芳纶纤维(6)用六至十二股螺旋交互法编织,所述外层是适用于太空环境的聚酰亚胺 薄膜或聚酯薄膜层(8),所述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酯薄膜层(8)包覆在所述内层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芳纶纤维(6)用六股螺旋交互 法编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芳纶纤维(6)用八股螺旋交互 法编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芳纶纤维(6)用十二股螺旋交互法编织。5.一种复合材料绳在充气展开可刚化管状结构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阻 隔层(1)、复合材料绳⑵和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3),所述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3)粘接 在气体阻隔层(1)的外侧,复合材料绳(2)通过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3)形成网状结构缠 绕在气体阻隔层(1)的外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材料绳在充气展开可刚化管状结构上的应用,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气体阻隔层(1)为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酯薄膜层。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材料绳在充气展开可刚化管状结构上的应用,其特征在 于,所述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3)由铝合金材料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材料绳在充气展开可刚化管状结构上的应用,其特征在 于,所述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3)为扁的圆柱形,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3)内设有交叉的复 合材料绳的穿绳孔(3-1)。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绳及其在充气展开可刚化管状结构上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绳碳纤维和电阻丝被包覆在芳纶纤维中,芳纶纤维与碳纤维和电阻丝之间的空间内添加有环氧树脂中,所述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酯薄膜层包覆在内层的外部。本专利技术所述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粘接在气体阻隔层的外侧,复合材料绳通过刚性的节点连接元件形成网状结构缠绕在气体阻隔层的外侧。将制成的充气展开可刚化管或环在地面折叠,用封闭包装进行包装,保存在避光低温的环境中;发射升空后,对可刚化充气管或环进行充气达到预定的形状,由于复合材料网架结构可通过电加热实现固化,这样即可得到设计要求的管或环结构,刚化后的网架是主要承载结构。文档编号D04C1/12GK102121200SQ201010597939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1日专利技术者万志敏, 刘宇艳, 杜星文, 苗常青, 谢志民, 谭惠丰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材料绳,其特征在于,复合材料绳(2)为内外两层结构,所述内层包括:碳纤维(4)、电阻丝(5)、芳纶纤维(6)和环氧树脂(7),碳纤维(4)和电阻丝(5)被包覆在芳纶纤维(6)中,芳纶纤维(6)与碳纤维(4)和电阻丝(5)之间的空间内添加有环氧树脂(7)中,芳纶纤维(6)用六至十二股螺旋交互法编织,所述外层是适用于太空环境的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酯薄膜层(8),所述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酯薄膜层(8)包覆在所述内层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志民苗常青谭惠丰刘宇艳万志敏杜星文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