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可滑动楼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93903 阅读:1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隐藏式可滑动楼梯,包括楼梯(1),机体(15),机体(15)包括顶板(20),其特征是,包括滑道和滑杆,所述滑杆设置在楼梯(1)上,所述滑道设置在机体(15)上,所述滑杆设置在所述滑道上,所述楼梯(1)的上端低于所述顶板(20)的底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时可拉出,不用时可收入机体内,减少空间占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楼梯,尤其涉及一种隐藏式可滑动楼梯
技术介绍
现在有的设备14设置在机体15上,需要每天上下机体观察和维护来保证其安全 运行,观察和维护则需要人工通过楼梯上下机体,由于现在的固定楼梯都是焊接在机体上 的,当不使用时,也没法收起或隐藏,这样就占据了使用空间,而且又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隐藏式可滑动楼梯,包括楼梯和机体,机体包括顶板,本技术还包括滑道 和滑杆,所述滑杆设置在楼梯上,所述滑道设置在机体上,所述滑杆设置在所述滑道上,所 述楼梯的上端低于所述顶板的底面。本技术包括上限位滑轮、下限位滑轮,所述滑杆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支架、第 二支架,所述滑道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左上滑轮、右上滑轮、左下 滑轮、右下滑轮,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并排设置在机体上,所述左、右上滑轮,滑轮 朝上,设置在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上,支撑着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三立柱、第四立柱位于第 一立柱、第二立柱前,并排设置,所述左、右下滑轮,滑轮朝上,左右设置在第三立柱、第四立 柱上,支撑着所述第二支架,所述上限位滑轮设置在第一立柱上,向下压着第一支架,所述 下限位滑轮设置在第三立柱上,向下压着第二支架。本技术楼梯前低后高倾斜设置。本技术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下表面设有U型槽,U型槽内设有V型凸棱,所述 左上滑轮和右上滑轮、左下滑轮和右下滑轮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与所述V型凸棱相配适的环 型凹槽。本技术包括,上、下导轨,上限位挡板,下限位挡板,所述上、下导轨上表面设 有U型槽,U型槽内设有V型凸棱,所述第一支架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上导轨,所述第二支 架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下导轨,所述上限位滑轮、下限位滑轮外圆周面上设有与所述V型 凸棱相配适的环型凹槽。所述上限位档板、下限位挡板分别设置在上导轨、下导轨左端部且 高于上下导轨的上表面。本技术楼梯包括楼梯左边梁,楼梯踏板,楼梯右边梁,可翻转限位卡板,铰链, 所述楼梯踏板设置在楼梯左边梁、楼梯右边梁上,所述翻转限位卡板与所述楼梯踏板等宽, 通过铰链连接在所述楼梯踏板的台阶边缘。 本技术用时可拉出,不用时可收入机体内,减少空间占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A-A剖视图附图标记1.楼梯;2.上限位滑轮;3.上导轨;4.下限位滑轮;5.下导轨;6.左下滑轮;7.可 翻转限位卡板;8.右下滑轮;9.横梁;10.右上滑轮;11.上限位挡板;12.左上滑轮;13.下 限位挡板;14.设备;15.机体;16.第一立柱;17.第二立柱;18.第一支架;19.第二支架; 20.机体顶板;21.铰链,22.楼梯踏板23.楼梯右边梁24.第三立柱;25.第四立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2、3所示,一种隐藏式可滑动楼梯,包括楼梯1和机体15,机体15包括顶板20,本技术 还包括滑道和滑杆,所述楼梯1设置在所述滑杆的右侧,所述滑道设置在机体15上,所述滑 杆设置在所述滑道上,所述楼梯1的上端低于所述顶板20的底面。用时可将楼梯1向右拉 出,不用时可将楼梯1向左推进。本技术包括上限位滑轮2、下限位滑轮4,所述滑杆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支架 18、第二支架19,所述滑道包括第一立柱16,第二立柱17,第三立柱24,第四立柱25,左上滑 轮12、右上滑轮10、左下滑轮6、右下滑轮8,所述第一立柱16与所述第二立柱17并排设置 在机体15上,所述左、右上滑轮12、10,滑轮朝上,设置在第一立柱16、第二立柱17上,支撑 着所述第一支架18,所述第三立柱24、第四立柱25位于第一立柱16、第二立柱17前,并排 设置,所述左、右下滑轮6、8,滑轮朝上,左右设置在第三立柱24、第四立柱25上,支撑着所 述第二支架19,所述上限位滑轮2设置在第一立柱16上,向下压着第一支架18,所述下限 位滑轮4设置在第三立柱24上,向下压着第二支架19。本技术楼梯1前低后高倾斜设置。本技术第一支架18、第二支架19下表面设有U型槽,U型槽内设有V型凸棱, 所述左上滑轮12和右上滑轮10、左下滑轮6和右下滑轮8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与所述V型凸 棱相配适的环型凹槽。本技术包括,上、下导轨3、5,上限位挡板11,下限位挡板13,所述上、下导轨 3、5上表面设有U型槽,U型槽内设有V型凸棱,所述第一支架18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上 导轨3,所述第二支架19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下导轨4,所述上限位滑轮2、下限位滑轮4 外圆周面上设有与所述V型凸棱相配适的环型凹槽。所述上限位档板11、下限位挡板13分 别设置在上导轨3、下导轨4左端部,且高于上下导轨的上表面。本技术楼梯1包括楼梯左边梁,楼梯踏板22,楼梯右边梁23,可翻转限位卡板 7,铰链21,所述楼梯踏板22设置在楼梯左边梁、楼梯右边梁23上,所述翻转限位卡板7与 所述楼梯踏板22等宽,通过铰链21连接在所述楼梯踏板22的台阶边缘。使用时拉动滑动楼梯1,使滑动楼梯1向右运行,当上限位滑轮2接触到上限位 挡板11,下限位滑轮4接触到下限位挡板13时,楼梯1向右运行结束,将楼梯的左边梁置于 横梁9上,再放下可翻转限位卡板7,用于限位。不使用时收起可翻转限位卡板7,推动楼梯1,使楼梯1向左运行,楼梯1的右边 梁下部23碰到横梁9时,楼梯1向左运行结束。权利要求1.一种隐藏式可滑动楼梯,包括楼梯(1)和机体(15),机体(15)包括顶板(20),其特 征是,还包括滑道和滑杆,所述滑杆设置在楼梯(1)上,所述滑道设置在机体(15)上,所述 滑杆设置在所述滑道上,所述楼梯(1)的上端低于所述顶板(20)的底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可滑动楼梯,其特征是,包括上限位滑轮(2)、下限位滑 轮(4),所述滑杆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支架(18)、第二支架(19),所述滑道包括第一立柱 (16),第二立柱(17),第三立柱(24),第四立柱(25),左上滑轮(12)、右上滑轮(10)、左下滑 轮(6)、右下滑轮(8),所述第一立柱(16)与所述第二立柱(17)并排设置在机体(15)上,所 述左、右上滑轮(12)、(10),滑轮朝上,设置在第一立柱(16)、第二立柱17上,支撑着所述第 一支架(18),所述第三立柱(24)、第四立柱(25)位于第一立柱(16)、第二立柱17前,并排 设置,所述左、右下滑轮(6)、(8),滑轮朝上,左右设置在第三立柱(24)、第四立柱(25)上, 支撑着所述第二支架(19),所述上限位滑轮(2)设置在第一立柱(16)上,向下压着第一支 架(18),所述下限位滑轮(4)设置在第三立柱(24)上,向下压着第二支架(19)。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可滑动楼梯,其特征是,所述楼梯(1)前低后高倾斜设置。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隐藏式可滑动楼梯,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架(18)、第二支 架(19)下表面设有U型槽,U型槽内设有V型凸棱,所述左上滑轮(12)和右上滑轮(10)、 左下滑轮(6)和右下滑轮(8)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与所述V型凸棱相配适的环型凹槽。5.如权利要求1或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藏式可滑动楼梯,包括楼梯(1)和机体(15),机体(15)包括顶板(20),其特征是,还包括滑道和滑杆,所述滑杆设置在楼梯(1)上,所述滑道设置在机体(15)上,所述滑杆设置在所述滑道上,所述楼梯(1)的上端低于所述顶板(20)的底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光辉姜祥勋陈怀玉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康而达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