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装置、输送单元、输送辊以及输送辊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88210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以高精度来输送记录介质等被输送物的打印装置、输送单元、输送辊以及输送辊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打印装置具有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辊(13),该输送辊(13)通过使金属板的一对端面(34、35)相对置而成形为圆筒状,其中,一对端面(34、35)中的至少一个端面(34)具有:在输送辊(13)的外周面(31a)侧与一对端面(34、35)中的另一端面(35)进行面接触的第一部分(34a);以及在内周面(31b)侧与另一端面(35)之间具有间隙(37)的第二部分(34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过去使用一种在薄片状记录介质上打印信息的打印装置,在这种打印装置上设有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单元。这种输送单元具有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辊。在输送辊上一般使用实心的杆状部件。记录介质被保持在输送辊上,并通过输送辊旋转而被输送。另外,由于是在进行这种输送的同时对记录介质进行打印,因此为了进行正确的打印,需要以高精度地对记录介质进行输送和定位。另一方面,实心的材料会导致重量和成本高的问题,因此正在研究进一步减少重量和降低成本的技术。在此,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将金属板弯曲加工后而成形为圆筒状,以制造中空轴的技术。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特开2006-289496号公报然而,当将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适用到打印装置等的输送辊上时,会产生以下问题。当对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而成形为圆筒状的输送辊时,需要使外周的周长比内周长,因此金属板的一对端面是在内周面附近相互接触,而在外周面附近会形成间隙。当用这种输送辊输送记录介质时,在输送辊上会在上述间隙部分产生阶梯差,可能无法实现高精度下的记录介质的输送及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高精度输送记录介质等被输送物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打印装置具有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辊,该输送辊通过将金属板的一对端面相对置而成形为圆筒状,其采用如下构成一对端面中的至少一个端面具有在输送辊的外周面侧与一对端面中的另一端面进行面接触的第一部分;以及在内周面侧与另一端面之间具有间隙的第二部分。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一对端面在外周面侧相互进行面接触,因此没有在外周面侧开口的间隙或凹部等,即使输送辊旋转,其外周面也始终与记录介质接触。另外,由于一对端面相互进行面接触,因此能够提高输送辊的强度、尤其是一对端面的接缝处的强度。另外,本专利技术还采用如下构成一对端面都具有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且由第二部分与内周面形成的角度在任何一个端面上都大于90°。另外,本专利技术还采用如下构成只有一个端面具有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且由第二部分与内周面形成的角度大于90°。另外,本专利技术还采用如下构成与端面正交的方向上的金属板的截面上的第一部分短于上述截面上的第二部分。另外,本专利技术还采用如下构成第一及第二部分至少设置在与输送辊上的记录介质的保持区域对应的部位。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单元具有输送辊,该输送辊通过将金属板的一对端面相对置而成形为圆筒状,其采用如下构成一对端面中的至少一个端面具有在输送辊的外周面侧与一对端面中的另一端面进行面接触的第一部分;以及在内周面侧与另一端面之间具有间隙的第二部分。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输送辊是通过将金属板的一对端面相对置而成形为圆筒状,其采用如下构成一对端面中的至少一个端面具有在输送辊的外周面侧与一对端面中的另一端面进行面接触的第一部分;以及在内周面侧与另一端面之间具有间隙的第二部分。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输送辊的制造方法,该输送辊通过将金属板的一对端面相对置而成形为圆筒状,该制造方法具有形成工序,在该形成工序中,在一对端面中的至少一个端面上形成与金属板的板厚方向上的一个板面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与处于一个板面的相反侧的另一板面连接且与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弯曲工序,在该弯曲工序中,以一个板面成为外周面的方式将金属板弯曲成形为圆筒状,在弯曲工序中,使第一部分与一对端面中的另一端面进行面接触,并且在第二部分与另一端面之间形成间隙。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一对端面在外周面侧相互进行面接触,因此不会形成在外周面侧开口的间隙或凹部等,即使输送辊旋转,其外周面也始终与记录介质接触。另外,由于一对端面相互进行面接触,因此能够提高输送辊的强度、尤其是一对端面的接缝处的强度。另外,本专利技术在上述形成工序中还采用如下方法一对端面上都形成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且由第二部分与另一个板面形成的角度在任意一个端面上都大于90°。另外,本专利技术在上述形成工序中还采用如下方法只在一个端面上形成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且由第二部分与另一个板面形成的角度大于90°。另外,本专利技术还采用如下方法,在形成工序中,使与端面正交的方向上的金属板的截面上的第一部分短于上述截面上的第二部分。另外,本专利技术还采用如下方法在上述形成工序中,在端面上的至少与输送辊上的记录介质的保持区域对应的部位形成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附图说明图1是打印机1的整体构成图。 图2是表示输送部3及排纸部4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输送辊13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第二输送辊13A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将输送辊13成形的工序的流程图。 图6是大型金属板60的平面图。 图7是大型金属板30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冲裁加工的工序的剖视图。图9是调整金属板30的一对端面后的沿图7中C-C线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对金属板30进行的弯曲加工的前半工序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对金属板30进行的弯曲加工的后半工序的示意图。图12是表示将辊主体31从框架部62切断的工序的示意图。图13(a)是输送辊13的立体图,(b)是端部截面图。图14(a)是辊主体31的端部立体图,(b)是主视图。图15(a)是辊主体31的端部立体图,(b)是主视图。图16(a)是辊主体31的端部立体图,(b)是主视图。图17(a) (d)是表示展开卡合部的金属板30的平面图。图18(a) (c)是表示展开卡合部的金属板30的平面图。图19(a)、(c)是表示辊主体31的接缝的形状的平面图,(b)是金属板30A的平面图。图20(a)是表示辊主体31的接缝的形状的平面图,(b)是金属板30B的平面图。图21 (a)是表示辊主体31的接缝的形状的平面图,(b)是金属板30C的平面图。图22是表示输送时的输送辊13与记录纸P间的关系的立体图。图23(a) (c)是表示辊主体31的接缝的形状的平面图。图 (c)是表示辊主体31的接缝的形状的平面图。图25(a)是输送辊13的平面图,(b)是沿(a)的D_D线的剖视图,(c)是表示开口 90的变形例的平面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打印机(打印装置);3...输送部(输送单元);13...输送辊;13A...第二输送辊(输送辊);30...金属板;31a...外周面(一个板面);31b...内周面(另一个板面);34···第一端面(端面);3 ...第一端面外缘部(第一部分);34b··.第一端面内缘部(第二部分);35. ·.第二端面(端面);35a. ·.第二端面外缘部(第一部分);35b. ·.第二端面内缘部(第二部分);37...间隙;37A...第二间隙(间隙);F...保持区域;P...记录纸(记录介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 图25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用于以下说明的各附图中, 为了使各部件成为便于识别的尺寸大小,适当变更了各部件的缩小比例尺。在以下说明中, 作为打印装置,例举了将油墨喷射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纸等上,来记录文字或图像等信息的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以下,参照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1的构成。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1的整体构成图。打印机(打印装置)1是将油墨喷射到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P上,来记录文字或图像等信息的打印装置。打印机1具有供纸部2、输送部(输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印装置,具有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辊,该输送辊通过将金属板的一对端面相对置而成形为圆筒状,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端面中的至少一个端面具有:在上述输送辊的外周面侧与上述一对端面中的另一个端面进行面接触的第一部分;以及在内周面侧与上述另一个端面之间具有间隙的第二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山贤司青柳健次上杉良治齐藤功一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