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林华专利>正文

一种丙烯酸酯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82746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丙烯酸酯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自由基引发溶液聚合,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阴离子亲水性的甲基丙烯酸(MAA)、亲油性的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非离子亲水性的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分别为聚合单体,合成两亲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采用传统接枝或嵌段共聚时反应条件很高,从而增大了成本,限制了产量的缺点,此方法简便易行,单体种类选择和组成的范围变化广,有利于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体涉及一种由阴离子亲水性的甲基丙烯 酸(MAA)、亲油性的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非离子亲水性的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PEGMA)通过传统的自由基共聚合成两亲性无规共聚物Poly(MAA-C0-SMA-C0-PEGMA),本 专利技术同时还涉及所述丙烯酸酯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即两亲性聚合物,一般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千以上,具有表 面活性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既含亲水基又含亲油基,其分子在水溶液中呈紧密的螺旋状, 但直径比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普通聚电解质小的多。独特的结构特点使其在选择性溶剂中 发生微相分离,因而它一般不形成胶束,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起泡性及润湿性能较差;但 它在保护胶体、分散及絮凝作用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的研究热点之一,大家都 把开发合成兼具高表面活性和高分子量的两亲性聚合物作为研究目标,努力开发新品种和 新的合成方法。目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最引人注目的应用研究之一是对分散体系的稳定 作用和在乳液聚合和分散聚合中的应用。但鲜见有关无规两亲性共聚物与均聚物进行复合 自组装制备核壳结构纳米微球的研究报道。无规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活性的作用不明显,但是分散、增稠、絮凝的作 用十分突出,作为乳化剂或分散剂使用时,既克服了小分子乳化剂的缺点,又避免了在复配 使用时可能产生的不良效果,具备很多其他乳化剂或乳化剂复配体系所不具备的优点。虽 然使用结构明确的两亲聚合物如接枝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时具有相当好的效果,并且研 究方便,但是,在合成这些类型的乳化剂时,几乎都是离子型聚合或者开环聚合甚至两者兼 有,对反应条件的要求极为苛刻,在普通实验条件下难以达到这样的条件,并且,利用接枝 和嵌段共聚物作为乳液聚合的乳化剂虽然在理论研究上有比较大的价值,然而目前在应用 上还未体现出明显的优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反应条件很高,从而增大了成本,限制了 产量,并不利于工业上的推广和利用。而利用自由基聚合合成无规类型的两亲性聚合物则 不然,此种方法简便易行,单体种类选择和组成的范围变化广,有利于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代替小分子乳化剂或乳化剂复配体系的丙烯酸酯 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同时提供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丙烯酸酯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由 下式表达权利要求1.一种丙烯酸酯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由下式表达2.一种丙烯酸酯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第一单体与第二单体的投料摩尔 比为1 1 4 1,第二单体与第三单体的投料摩尔比为1 1 1 4。3.一种丙烯酸酯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通过自由基引发溶液聚合,分别 以具有阴离子亲水性的甲基丙烯酸(MAA)、亲油性的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非离子 亲水性的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为第一单体、第二单体和第三单体。4.一种丙烯酸酯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PEGMA)的结构式中,η的取值范围为5 10。5.一种丙烯酸酯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称量好的三种单体以异丙醇为溶剂,混合均勻;(2)取1/2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搅拌,在82°C时 氮气保护条件下进行反应,1 2.证后,将剩余的混合物溶液通过滴液漏斗在1. 5 2. 5h 内滴入反应器内,再继续反应2. 5 3. 5h后停止搅拌加热;(3)将所得物减压蒸馏2.5 3. 5h,再将其抽真空干燥至恒重,即获得丙烯酸酯类高分 子表面活性剂。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其特征在于采用自由基引发溶液聚合,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阴离子亲水性的甲基丙烯酸(MAA)、亲油性的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非离子亲水性的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分别为聚合单体,合成两亲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本专利技术克服了采用传统接枝或嵌段共聚时反应条件很高,从而增大了成本,限制了产量的缺点,此方法简便易行,单体种类选择和组成的范围变化广,有利于推广和应用。文档编号B01F17/52GK102091564SQ20101057610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7日专利技术者余林华 申请人:余林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丙烯酸酯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由下式表达: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林华
申请(专利权)人:余林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