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记录装置和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75768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使用了利用物镜将第一光聚焦在光盘记录介质中所包含的记录层中的给定位置处而实现的标记形成来执行信息记录的记录装置和用在记录装置中的控制方法,该记录装置包括:旋转驱动单元;聚焦伺服控制单元,用于将第二光汇聚在反射膜上并且用于控制物镜的位置;记录位置设置单元,用于在聚焦方向上设置第一光的信息记录位置;循轨伺服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物镜的位置;偏心量估计单元,用于估计光盘记录介质的偏心量;以及偏心估计量获取控制单元,用于获取对于在光盘旋转一周内每个旋转角的偏心估计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利用标记形成来记录信息的记录装置,其中通过利用物镜将 第一光束聚焦在光盘记录介质中所包含的记录层中的给定位置来执行所述的标记形成,并 且涉及用在记录装置中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通过光照射来记录和再生(!^producing)信号的光学记录介质,例如, 诸如CD (压缩光盘)、DVD (数字多功能光盘)以及BD (蓝光盘注册商标)的所谓的光盘已经普及。关于诸如⑶、DVD以及BD的当前普及的光学记录介质的下一代光学记录介质, 首先,如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第2008-135144号和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第 2008-176902号中所披露的,申请人之前已经提出了所谓的大容量记录型光学介质。这里,例如,大容量记录为如下技术,即,用于通过在顺序地改变如图11所示的至 少具有覆盖层101和大容量层(记录层)102的光学记录介质(大容量记录介质100)中的 焦点位置(focal)的同时执行激光照射,来执行在大容量层102中的多层记录,从而实现记 录容量的增加。对于大容量记录,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第2008-135144号中,披露了称为 微型全息图(microhologram)方式的记录技术。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将微型全息图方式主要分类成正型微型全息图方式和负 型微型全息图方式。在微型全息图方式中,作为大容量层102的记录材料,使用所谓的全息图记录材 料。作为全息图记录材料,例如,广泛使用光聚合的聚合物等。如图12A所示,正型微型全息图方式为如下技术,S卩,将两条对向的光束(光束A 和光束B)汇聚在相同位置处以形成微细干涉条纹(finefringe)(全息图),该微细干涉条 纹变成记录标记。另外,在与正型微型全息图方式相反的专利技术构思中,图12B中所示的负型微型全 息图方式为如下技术,即,擦除使用激光照射预先形成的干涉条纹以使用擦除部作为记录 标记。图13A和图13B为用于说明负型微型全息图方式的示图。在负型微型全息图方式中,在执行记录操作之前,如图13A所示,预先执行用于在 大容量层102中形成干涉条纹的初始化处理。具体地,如图13A所示,通过对向的平行光照 射出光束C和光束D以在整个大容量层102上形成干涉条纹。同样地,在通过初始化处理预先形成干涉条纹之后,通过形成如图1 所示的擦 除标记来执行信息记录。具体地,通过在激光束聚焦在任意层位置处的状态下根据记录信 息执行激光照射,执行使用擦除标记的信息记录。另外,作为与微型全息图方式不同的大容量记录技术,申请人还提出了用于形成空白(孔)作为记录标记的记录技术,如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第2008-176902号中 所披露的。空白记录方法为如下技术,即,以比较高的功率在由诸如光聚合聚合物的记录材 料所制成的大容量层102上执行激光照射,从而将孔(空白)记录在大容量层102中。如在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第2008-176902号中所披露的,如上所述地形成的孔部分变成了 与大容量层102中其他部分具有不同折射率的部分,并且可以增强其边界处的光反射率。 因此,孔部分用作记录标记,从而使用孔标记的形成来实现信息记录。在这种空白记录方法中,由于没有形成全息图,所以记录是当在一侧上执行光照 射时完成的。即,与正型微型全息图方式不同,没有将两条光束汇聚在相同位置处以形成记 录标记。另外,与负型微型全息图方式相比较,存在的优点是,不执行初始化处理。而且,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第2008-176902号中,描述了如下实例,其中, 当要执行空白记录时,在记录之前照射用于预固化的光。然而,即使当省略用于预固化的光 的照射时,也可以进行空白记录。然而,尽管对于大容量记录型(简称为大容量型)光盘记录介质已经提出了如上 所述的各种记录技术,但是例如在形成多个反射膜的意义上,这种大容量型光盘记录介质 的记录层(大容量层)不具有明确的多层结构。即,对于每个记录层,大容量层102未设置 有典型多层光盘所具有的反射膜和导向槽。因此,实际上在图11所示的大容量型记录介质100的结构中,在未形成标记的记 录期间内,可以不执行聚焦伺服(focus servo)或者循轨伺服(tracking servo) 0因此,实际上,大容量型记录介质100设置有作为基准的反射面(基准面),以具有 如图14所示的导向槽。具体地,在覆盖层101的下表面侧上形成诸如凹坑或者凹槽的导向槽(位置导向 元件),并且在其上形成选择反射膜103。另外,在其上形成了选择反射膜103的覆盖层101 的下侧上,作为图14中的中间层104,例如,通过诸如UV固化树脂的粘合材料来层压大容量 层 102。另外,在该介质结构中,如图15所示,利用用于位置控制的第二激光来照射大容 量型记录介质100,该第二激光与用于记录(或者再生)标记的激光(第一激光)是分离 的。如图17所示,第一激光和第二激光经由共用物镜照射大容量型记录介质100。这里,如果第二激光到达大容量层102,则担心第二激光对大容量层102中的标记 记录具有不利影响。因此,在根据相关技术的大容量记录方法中,将具有与第一激光不同的 波长带的激光用作第二激光,并且,设置了具有波长选择性的选择反射膜103(其以该波长 选择性来反射第二激光并且传播第一激光),作为形成在导向槽形成表面上的反射膜(基 准面)。在上述前提下,参照图15描述在大容量型记录介质100中在标记记录期间内所执 行的操作。首先,当在大容量层102上执行多层记录而不形成导向槽或者反射膜时,预先设 置哪些层位置标记必须沿深度方向记录在大容量层102中。在图15中,举例说明了如下情况作为要在大容量层102中形成标记的层位置(标记形成层还称为信息记录层),设置 了第一信息记录层Ll 第五信息记录层L5,共计5个信息记录层(标记形成层)L。如图 15所示,将第一信息记录层Ll的层位置设置为在聚焦方向(深度方向)上距设置有导向槽 的选择反射膜103(基准面)第一偏移量of-Ll的位置。另外,将第二信息记录层L2、第三 信息记录层L3、第四信息记录层L4以及第五信息记录层L5的层位置分别设置为距选择反 射膜103第二偏移量of_L2的位置、第三偏移量of_L3的位置、第四偏移量of_L4的位置以 及第五偏移量of-L5的位置。在尚未形成标记的记录期间内,可以不基于第一激光的反射光在大容量层102中 作为对象的层位置上执行聚焦伺服或者循轨伺服。因此,在记录期间内,基于作为位置控制 光的第二激光的反射光执行物镜的聚焦伺服控制和循轨伺服控制,以使第二激光的光点位 置跟随选择反射膜103上的导向槽。然而,作为标记记录光的第一激光必须到达在选择反射膜103下方形成的大容量 层102。因此,在该光学系统中,与物镜的聚焦机构分离地设置了第一激光聚焦机构,用于独 立调节第一激光的焦点位置。这里,在图16中示出了包括用于独立调节第一激光的焦点位置的机构的大容量 型记录介质100的记录装置的内部配置实例。在图16中,由图16中的LDl表示的第一激光二极管111为第一激光的光源,并且 由LD2表示的第二激光二极管119为第二激光的光源。如从以上描述中所理解的,分别采 用第一激光二极管111和第二激光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使用了利用物镜将第一光聚焦在光盘记录介质中所包含的记录层中的给定位置处而实现的标记形成来执行信息记录的记录装置,所述记录装置包括:旋转驱动单元,用于旋转所述光盘记录介质;聚焦伺服控制单元,用于经由所述物镜将与所述第一光不同的第二光汇聚在所述光盘记录介质中的设置有位置导向元件的反射膜上,并且用于控制所述物镜的位置,从而基于汇聚在所述反射膜上的所述第二光的反射光将所述第二光聚焦在所述反射膜上;记录位置设置单元,用于通过改变入射在所述物镜上的所述第一光的准直,在聚焦方向上设置所述第一光的信息记录位置;循轨伺服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光的反射光控制所述物镜的位置,以允许所述第二光的焦点位置跟随所述位置导向元件;偏心量估计单元,用于估计所述光盘记录介质的偏心量;以及偏心估计量获取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旋转所述光盘记录介质并且使用所述偏心量估计单元执行估计所述偏心量的操作来获取针对所述光盘旋转一周内的每个旋转角的偏心估计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本努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