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74280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结合组,其具有至少一纵横枢接组与至少一纵向调整组,纵横枢接组是将主纵杆与横杆相互枢接,以使横杆可相对于主纵杆调整其角度,纵向调整组是将横杆与辅助纵杆相互枢接,以使辅助纵杆得以相对横杆调整其角度,凭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枢接结合结构,使得楼梯或栏杆的施工更为便捷,以此达到降低工时,并可使楼梯或栏杆更易于组装。(*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结合组,其提供一种可调整角度与位置,而使楼梯或栏杆的 施工更为便捷的结合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楼梯或栏杆的结合方式,是于一适当位置处设置至少一主纵杆,再将至少 一横杆与主纵杆连接,而于横杆中会连接多根辅助纵杆,以加强横杆的支撑度,或者提升整 体的美观度。如上所述的现有的楼梯或栏杆的结合方式,仍具有以下的缺点1、主纵杆、辅助纵杆与横杆三者之间以焊接方式连接,此种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 人工,并且旷日费时,故施工成本较高,所以有其不便性,并于施工时会因施工人员的熟练 度,而影响其施工品质。2、若施工位置为楼梯间,则横杆需相对于主纵杆呈倾斜状,则施工人员于正式施 工前需先将横杆相对于主纵杆的倾斜角度计算出,并标记于主纵杆处,如此于施工时,可遵 循该标记处施工,但于实际施工时,变数颇多,原先所标记处可能于施工于无法适用,而需 重新标记,并有极大的可能需要多次重新标记,对于工时的耗费无法计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的缺点,本技术设计一种于结构创新的结合组,以期克服现有技 术的难点,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整角度与位置,而使楼梯或栏杆的施工 更为便捷的结合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结合组,其应用于至少 一根主纵杆、至少一根横杆与至少一根辅助纵杆,该结合组具有至少一纵横枢接组与至少 一纵向调整组,纵横枢接组具有相互枢接的一枢座与一承座,枢座设于主纵杆的一侧面,承 座的一侧与横杆相互连接,纵向调整组具有相互枢接的一固定座与一连接座,固定座固定 于横杆的一面,连接座的一侧与辅助纵杆相互连接。在实施时,枢座的一侧具有枢孔,承座的一侧具有供横杆插设的承槽,承座的另一 侧具有穿孔,一插销穿设穿孔与枢孔中;固定座的一侧具有一钉孔与一连接槽,固定座的一 端具有穿孔,穿孔与连接槽相互连通,连接座的一侧形成有一具有穿孔的连接片,连接片插 设于连接槽中,一枢销穿设于固定座的穿孔与连接片的穿孔中,连接座的另一侧形成有一 突出且可供辅助纵杆插设的连接肋,横杆的一面具有至少一固定孔,固定座的另一侧突出 形成有可插设于固定孔中的固定柱;主纵杆的至少两侧面分别具有一可供枢座设置的滑 槽。本实施例进一步具有至少一双向接头,双向接头的的两自由端分别具有一可供横 杆插设的侧插孔,双向接头的底端具有一可供辅助纵杆插设的底插孔。本实施例进一步具有至少一三向接头,三向接头的三自由端分别具有一可供横杆插设的插孔,三向接头的底端具有一可供辅助纵杆插设的底插孔。该纵横枢接组进一步具有一插销,该枢座的一侧具有枢孔,该承座的一侧具有供 该横杆插设的承槽,该承座的另一侧具有穿孔,该插销穿设该穿孔与该枢孔中。该纵向调整组进一步具有一枢销,该固定座的一侧具有一钉孔与一连接槽,该固 定座的一端具有穿孔,该穿孔与该连接槽相互连通,该连接座的一侧形成有一具有穿孔的 连接片,该连接片插设于该连接槽中,该枢销穿设于该固定座的穿孔与该连接片的穿孔中, 该连接座的另一侧形成有一突出且供该辅助纵杆插设的连接肋。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再设计一种结合组,其应用于一 根横杆、至少一根辅助纵杆与至少一根辅助横杆,横杆的底端形成有一凸块,该结合组具有 至少一承座与至少一三向接头,承座的顶端具有一可结合凸块的承槽,承座的顶端与该横 杆的底端相互结合,承座的底端具有一可供辅助纵杆插设的插孔,三向接头的三自由端分 别具有一可供该辅助纵杆与该辅助横杆插设的插孔。承上所述,本技术的结合组,其具有下述优点1、主纵杆、辅助纵杆与横杆三者之间,或者横杆、辅助纵杆与辅助横杆三者之间, 其通过结合组所组接,以此降低人工的消耗,缩短施工时间,而且于施工时无须考量施工人 员的熟练度,并可维持相当的施工品质。2、主纵杆、辅助纵杆与横杆三者之间通过枢接方式结合,若施工位置为楼梯间时, 仅于施工时将主纵杆、辅助纵杆与横杆三者调整至所需的位置与角度,可忽略施工变数,而 无须重新标记,即可调整至所要的位置与角度,以此节省工时,并同时具有易于组装的便利 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合组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合组的主纵杆、辅助纵杆、横杆与纵横枢接组结合时的局 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合组的第一实施例的再一局部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纵向调整组、辅助纵杆与横杆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的纵向调整组、辅助纵杆与横杆结合时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纵横枢接组、纵向调整组、辅助纵杆、主纵杆与横杆结合时的 立体外观图;图7为本技术的横杆相对于主纵杆调整角度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设置于一楼梯间的局部立体外观图;图9和图9A分别为本技术的双向接头的示意图和局部示意图;图10和图IOA分别为本技术的三向接头的示意图和局部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主纵杆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结合组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13为本技术的结合组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外观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纵杆;10-滑槽;2-横杆;20-固定孔;3-辅助纵杆;4_纵 横枢接组;40-枢座;41-枢孔;42-承座;43-穿孔;44-承槽;45-插销;5-纵向调整组;50-固定座;51-固定柱;52-钉孔;53-连接座;54-连接片;55-连接肋;56-穿孔;57-连 接槽;58-枢销;6-双向接头;60-侧插孔;61-底插孔;7-三向接头;70-插孔;71-底插孔; 8-承座;80-承槽;81-插孔;9-三向接头;90、91_插孔;A-楼梯间;IA-主纵杆;2A-横杆; 20A-凸块;21A-辅助横杆;3A-辅助纵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 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请配合参考图1及图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结合组的第一实施例,其应用至少 一根主纵杆1、至少两根横杆2与多根辅助纵杆3,主纵杆1的至少两侧面分别具有一滑槽 10,各横杆2的一面具有至少一固定孔20。该结合组具有至少一纵横枢接组4与至少一纵向调整组5。纵横枢接组4具有一枢座40、一承座42与一插销45,枢座40的一侧具有枢孔41, 请配合参考图2所示,枢座40设于滑槽10中,承座42的一侧具有供横杆2插设的承槽44, 以使横杆2与主纵杆1相互枢接,承座42的另一侧具有穿孔43,插销45依序贯穿穿孔43 与枢孔41,以使枢座40与承座42相互枢接。请配合参考图4及图5所示,纵向调整组5具有一固定座50、一连接座53与一枢 销58,固定座50的一侧突出形成有一固定柱51,固定柱51可插设于横杆2的固定孔20中, 固定座50的另一侧具有一钉孔52与一连接槽57,钉孔52可供铆钉贯穿,以使固定座50固 定于横杆2处,固定座50的一端具有穿孔56,穿孔56与连接槽57相互连通,连接座53的 一侧形成有一具有穿孔的连接片M,连接片M插设于连接槽57中,枢销58依序穿过穿孔 56与连接片M的穿孔,以使连接座53枢接于固定座50处,连接座53的另一侧形成有一 突出的连接肋阳,连接肋阳可供辅助纵杆3的一端插设,以使辅助纵杆3与横杆2相互枢 接。请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合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组应用于至少一根主纵杆、至少一根横杆与至少一根辅助纵杆,该结合组具有:至少一纵横枢接组,其具有相互枢接的一枢座与一承座,该枢座设于该主纵杆的一侧面,该承座的一侧与该横杆相互连接;以及至少一纵向调整组,其具有相互枢接的一固定座与一连接座,该固定座固定于该横杆的一面,该连接座的一侧与该辅助纵杆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七曜
申请(专利权)人:镇碁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