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扶手的支撑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24352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带扶手的支撑杆,它包括底座、设在底座上的螺杆、与螺杆连接的下支撑管、与下支撑管上端连接的中间管、与中间管上端连接的上支撑管、与上支撑管上端连接的加长管及位于加长管上端的顶部固定板,其特征为下支撑管上部套设一扶手组件,扶手组件包括套在下支撑管外的角度调节管、套在角度调节管外的扶手直管及与扶手直管上下端横向连接的扶手曲管。支撑杆外设一扶手组件,增大了使用者触及支撑杆的范围,通过上下角度调节圈调节扶手的朝向,进一步增大了扶手的使用范围,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支撑杆所处位置不当而造成活动区域受限问题,再是根据使用者身高通过高度调节孔调节护手组件在下支撑杆上的高度,使得使用者不因起立后重心上移而站立不稳。(*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杆,特别是一种带扶手的支撑杆
技术介绍
下肢残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因起身不方便而收到种种限制,轮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下肢残障人士的活动范围问题,但是对于那些仅仅是起身不方便的老年人,或者下肢残障人士需要起身活动时就需要旁边扶持,减少了活动的自由度。现在市场上有许多种类的支撑杆,通过调节后垂直支撑在天花板与地板之间,供手扶。但它的缺点是当人们双手扶支撑杆时,支撑杆需处在人体前方,才能使得使用者更稳定的站起来,这样就必须把支撑杆设在使用者所坐位置的前方,这样就挡住了一定范围的视线,也限制了家庭里其他健康成员的活动。而且人起立后重心上移,为了能站的更稳定,势必会将手往支撑杆上部移动,现在市场上的带扶手的支撑杆扶手一般都是固定的在一定位置,不可360度旋转, 也不可调节扶手高度,使得使用者起立后站立不稳。如何使得支撑杆只需固定在一定位置而不影响活动范围和保持起立后更稳定的支撑是目前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通过在支撑杆上设一可调节方向、高度的扶手,来扩大使用者的活动范围,且采用宽大的扶手来解决重心上移而受力不稳的一种带扶手的支撑杆。带扶手的支撑杆,它包括底座、设在底座上的螺杆、与螺杆连接的下支撑管、与下支撑管上端连接的中间管、与中间管上端连接的上支撑管、与上支撑管上端连接的加长管及位于加长管上端的顶部固定板,其特征为所述下支撑管上部套设一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套在下支撑管外的角度调节管、套在角度调节管外的扶手直管及与扶手直管上下端横向连接的扶手曲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支撑杆外设一扶手组件,且扶手与扶手管高度一致, 增大了使用者触及扶手的范围,且通过上下角度调节卡圈可调节扶手的朝向,进一步增大了扶手的使用范围,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支撑杆所处位置的不当而引起的活动区域受限问题,再是可根据使用者身高通过高度调节孔来调节护手组件在下支撑杆上的高度,使得使用者不因起立后重心上移而站立不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底座螺杆部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护手组件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所示,带扶手的支撑杆,它包括底座1、设在底座1上的螺杆2、与螺杆2连接的下支撑管4、与下支撑管4上端连接的中间管13、与中间管13上端连接的上支撑管14、 与上支撑管14上端连接的加长管15及位于加长管15上方的顶部固定板16。下支撑管4 上部套设一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套在下支撑管4外的角度调节管5、套在角度调节管5外的扶手直管9及与扶手直管9上下端横向固接的扶手曲管8。所述下支撑管4上端与中间管13通过定位销12连接,中间管13上端与上支撑管14下端通过定位销12连接, 上支撑管14上端通过定位销12连接一加长管15,加长管15上端连接一顶部固定板16,所述顶部固定板16为“工”形结构。参看图2、图3所示,螺杆2与底座1固定连接,螺杆2外套有一限位螺母3,下支撑杆4下端设有一旋转螺母41,所述旋转螺母41与螺杆2连接,通过调节旋转螺母41达到沿着螺杆2升降下支撑杆4的目的,且通过限位螺母3来进一步限制旋转螺母41的松动。 所述下支撑管4壁上均勻分布数个呈竖直排列的高度调节孔42,本实施例设有六个高度调节孔42。参看图1、图3所示,角度调节管5下端固接一下角度调节圈7,所述下角度调节圈 7上设有若干个均勻分布呈圆形的角度调节孔71,本实施例设有八个角度调节孔71,扶手直管9可转动套在角度调节管5外,所述扶手直管9上下端与扶手曲管8横向固接,扶手曲管8为弧形过渡与半圆形拉手连接成一体的弯管结构,扶手直管9下端固接一与下角度调节圈7相对应的上角度调节圈6,所述上角度调节6上设有一角度调节销61,角度调节销61 的外径与角度调节孔71的内径一致,角度调节管5与焊接管11固接后将护手直管9限制在焊接管11与上角度调节圈6之间,由高度调节螺母10对准高度调节孔42将焊接管11 与角度调节管5可调节连在下支撑管4上。装配时,将底座1与螺杆2固接后水平放在地面上,此时限位螺母3位于螺杆2底部,旋转螺母41位于限位螺母3上方,将扶手组件套至下支撑管4外,调整扶手组件至适当高度,用高度调节螺母10对准高度调节孔42将护手组件固定在下支撑杆4上,然后用定位销12依次将中间管13及上支撑管14连接,根据室内实际高度决定是否使用加长管 15,使用加长管15后支撑杆高度范围为2790-3190mm,不使用加长管15的支撑杆高度为 2090-2790mm,如需要加长管15,则将加长管15与上支撑管14用定位销12连接,最后将顶部固定板16与加长管15固接,将旋转螺母41向上旋转至无法再转,同时将限位螺母3也随着旋转螺母41向上旋转,从而进一步限制旋转螺母41下旋,使得支撑杆牢固的卡在地板与天花板之间。如不需加长管15,则直接将顶部支撑16固定在上支撑管14上端。使用时, 当需要调节扶手曲管8的使用角度时,将扶手曲管8上抬,使得角度调节销61离开角度调节孔71后,将扶手曲管8绕着与扶手直管9套合的角度调节管5水平旋转至所需位置后放下,角度调节销61顺势插入相应位置的角度调节孔71内以固定扶手直管9。当不需要扶手曲管8时,将扶手曲管8上抬,使得角度调节销61离开角度调节孔71后,绕着角度调节管 5水平旋转至不妨碍视线或活动的位置后放下。权利要求1.带扶手的支撑杆,它包括底座(1)、设在底座(1)上的螺杆(2)、与螺杆(2)连接的下支撑管(4)、与下支撑管(4)上端连接的中间管(13)、与中间管(13)上端连接的上支撑管 (14)、与上支撑管(14)上端连接的加长管(15)及位于加长管(15)上端的顶部固定板(16), 其特征为所述下支撑管(4)上部套设一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套在下支撑管(4)外的角度调节管(5)、套在角度调节管(5)外的扶手直管(9)及与扶手直管(9)上下端横向连接的扶手曲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扶手的支撑杆,其特征是所述角度调节管(5)下端固接一下角度调节圈(7),所述下角度调节圈(7)上设有若干个均勻分布呈圆形的角度调节孔 (7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扶手的支撑杆,其特征是所述扶手直管(9)下端固接一与下角度调节圈(7)相对应的上角度调节圈(6),所述上角度调节圈(6)上设有一外径与角度调节孔(71)的内径一致的角度调节销(6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扶手的支撑杆,其特征是所述下支撑管(4)壁上均勻分布数个呈竖直排列的高度调节孔(4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扶手的支撑杆,其特征是所述扶手曲管(8)为弧形过渡与半圆形拉手连接成一体的弯管结构。专利摘要带扶手的支撑杆,它包括底座、设在底座上的螺杆、与螺杆连接的下支撑管、与下支撑管上端连接的中间管、与中间管上端连接的上支撑管、与上支撑管上端连接的加长管及位于加长管上端的顶部固定板,其特征为下支撑管上部套设一扶手组件,扶手组件包括套在下支撑管外的角度调节管、套在角度调节管外的扶手直管及与扶手直管上下端横向连接的扶手曲管。支撑杆外设一扶手组件,增大了使用者触及支撑杆的范围,通过上下角度调节圈调节扶手的朝向,进一步增大了扶手的使用范围,且在一定程度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扶手的支撑杆,它包括底座(1)、设在底座(1)上的螺杆(2)、与螺杆(2)连接的下支撑管(4)、与下支撑管(4)上端连接的中间管(13)、与中间管(13)上端连接的上支撑管(14)、与上支撑管(14)上端连接的加长管(15)及位于加长管(15)上端的顶部固定板(16),其特征为所述下支撑管(4)上部套设一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套在下支撑管(4)外的角度调节管(5)、套在角度调节管(5)外的扶手直管(9)及与扶手直管(9)上下端横向连接的扶手曲管(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富时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