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器及应用该缓冲器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71912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冲器包括主体、盖板、多孔质筒形件,该主体两端设有螺纹孔,中部为设有开口端的空腔,该盖板封闭空腔开口端,该盖板有圆柱头,所述多孔质筒形件套于圆柱头上,该圆柱头上设有卸压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空调器在冷凝器与差分器之间接入所述缓冲器。通过缓冲器来缓和气液两相的压力脉动降低涡流紊流现象;通过缓冲器的过度作用尽可能破坏冷媒产生空化的条件;通过增加缓冲器而改变毛细管组件的固频,从而避开共振频率降低毛细管组件的振动和噪声,最终消除空调开停机及运行过程中异常的咕噜声及刺耳的颤振声。(*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冲器及应用该缓冲器的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设有缓冲器的空调。
技术介绍
现有分体式空调器冷媒从冷凝器流出经过差分器(过滤器)再经毛细管,然后由 输液管送到蒸发器。实际情况经常出现1、从冷凝器出来的冷媒液化不完全,气液两相共存 的冷媒,压力脉动波动大,在流经毛细管时,由于截面突变流速激增,在湍流、紊流、气泡破 灭及压力脉动共同作用下导致毛细管组件剧烈振动而引发一阵一阵的强烈噪声;2、冷媒在 差分器(过滤器)和毛细管的交接处,由于管路截面的突变和冷媒压力的迅速降低,从而使 部分冷媒产生闪蒸(即产生空化现象),加剧了管路的涡流和紊流程度,引发管道变径节流 部位产生无规律的强烈振动和令人心烦的噪声。因此,提供一种有效减弱冷媒的紊流湍流现象、抑制空化现象、消除空调开停及运 行过程噪音的解决方案实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减弱冷媒的紊流湍流现象、抑制空化现象 的缓冲器。本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开停及运行过程噪音小的空调器。为实现本技术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缓冲器包括主体、盖板、多孔质筒形件,该主体两端设有螺纹孔,中部 为设有开口端的空腔,该盖板封闭空腔开口端,该盖板有圆柱头,所述多孔质筒形件套于圆 柱头上,该圆柱头上设有卸压孔。该空腔开口端设有内螺纹,该盖板设有外螺纹,盖板通过螺纹配合拧紧在空腔开 □端。进一步的,该缓冲器还包括设置在主体的空腔开口端与盖板之间的密封圈,用于 端面密封,以防止冷媒泄漏。该卸压孔为两端喇叭状的通孔,是在盖板圆柱头上直接加工出来的,具体形状是 两头喇叭状,中间一小段圆孔。该卸压孔作用是破坏流经冷媒中的气泡。较佳的,该卸压孔 外径在1. 5-2. 5mm范围。该多孔质筒形件为防火耐氟材料,其作用是吸收冷媒的冲击和压力脉动同时破坏 气泡,较佳的,其外径在15-19mm范围。主体的螺纹孔直径在3. 5-5mm范围,长度在10_15mm范围。该螺纹孔的作用是破 坏冷媒气液两相的塞状流。优选的,所述的盖板外侧面上还设有凹口,凹口内有设有紧固装置。优选的,所述的紧固装置为螺钉。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在冷凝器与差分器之间接入了如前所述的缓冲器ο该缓冲器的下部通过L型管与冷凝器相连,上部通过铜管与差分器相连,较佳的, 该L型管的过渡孔内径在6. 5-8. 2mm范围,该铜管长度在30_40mm范围。空调器工作时,在压缩机的强制推动下,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进入冷凝器,由风 扇的强制冷却作用,经冷却后的液体冷媒由L型管进入缓冲器,经过缓冲作用后平稳流动 的冷媒,再经过差分器进入毛细管,节流降压冷媒由排液管进入蒸发器进行蒸发(吸热制 冷),之后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由回气管进入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然后被吸入压缩机进行压 缩。如此进入下一个循环状态。本技术缓冲器的工作过程;当空调器工作时,在压缩机的强制推动和外径风 扇的强制冷却作用下,过冷的冷媒由L型管进入到缓冲器的螺纹孔,螺纹孔的作用是破坏 冷媒气液两相的塞状流,多孔质筒形件的作用是吸收冷媒的冲击和压力脉动同时破坏气 泡,卸压孔的作用也是破坏气泡用的。经过缓冲器作用后冷媒的压力脉动及气泡均得到有 效的抑制,这样可以使得冷媒进到差分器时的紊流湍流现象减弱,同时由于流量的相对稳 定空化现象也得到有效抑制。最终使得空调开停及运行过程中的咕噜声及异常颤振噪声得 以消除。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缓冲器对冷凝器出来的冷媒压力脉动进行缓冲并吸收;通过螺纹管改 善气液两相冷媒的流动情况,使其平稳流动;减小空化现象的发生,提高毛细管组件固频, 避开共振频率。本技术空调器在冷凝器和差分器(过滤器)之间增加一缓冲器部件,通过缓 冲器来缓和气液两相的压力脉动降低涡流紊流现象;通过缓冲器的过度作用尽可能破坏 冷媒产生空化的条件;通过增加缓冲器而改变毛细管组件的固频,从而避开共振频率降低 毛细管组件的振动和噪声,最终消除空调开停机及运行过程中异常的咕噜声及刺耳的颤振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空调器中增加缓冲器后的毛细管组件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为缓冲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缓冲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缓冲器侧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缓冲器下部通过L型管9与空调冷凝器相连,上部通过一段30mm长, 外径7mm的铜管与差分器2相连,差分器2上端接毛细管1,毛细管1再排液管,排液管最终 连到蒸发器,蒸发器由回气管接到压缩机,压缩机排气管接冷凝器。空调器工作时,在压缩机的强制推动下,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进入冷凝器,由风扇 的强制冷却作用,经冷却后的液体冷媒由图1中所示L型管9进入缓冲器,经过缓冲作用后 平稳流动的冷媒,再经过差分器2进入毛细管1,节流降压冷媒由排液管进入蒸发器进行蒸 发(吸热制冷),之后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由回气管进入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然后被吸入压缩机进行压缩。如此进入下一个循环状态。请参阅图2 4,本技术缓冲器包括主体3、盖板7、多孔质筒形件5,该主体两 端设有螺纹孔8,中部为设有开口端的空腔,该盖板7封闭空腔开口端,该盖板有圆柱头10, 该圆柱头10上设有卸压孔6。该卸压孔6是在盖板圆柱头10上直接加工出来的,形状是两头喇叭状,中间一小 段圆孔,孔径在1. 5-2. 5mm为宜。所述多孔质筒形件5套于带卸压孔的圆柱头10上,然后与盖板一起拧紧在缓冲器 主体3上,如图4所示。多孔质筒形件要求防火耐氟,其形状是环形桶状的。外径在15-19mm为宜。该缓冲器还包括设置在主体的空腔开口端与盖板之间的0型密封圈4,用来端面 密封,防止冷媒泄漏。缓冲器主体上的螺纹孔8直径Φ在3. 5-5mm为最佳,其长度在10_15mm为宜,缓 冲器主体所接L型管的过渡孔内径Φ在6. 5-8. 2mm为宜,主体中部的空腔内径在18_22mm 为宜,深度在9-llmm为宜;缓冲器与差分器的连接管长度在30-40mm为宜,该连接管可采用铜管。在所述的盖板外侧面上还设有凹口 11,凹口内有设有紧固装置,紧固装置为螺钉 12,可以方便盖板旋紧进入缓冲器的主体3。缓冲器的工作过程;当空调器工作时,在压缩机的强制推动和外径风扇的强制冷 却作用下,过冷的冷媒由L型管9进入到缓冲器的螺纹孔8,经过螺纹孔破坏冷媒气液两相 的塞状流,多孔质筒形件5吸收冷媒的冲击和压力脉动,同时多孔质筒形件5与卸压孔6 破坏气泡,经过缓冲器作用后冷媒的压力脉动及气泡均得到有效的抑制,这样可以使得冷 媒进到差分器2时的紊流湍流现象减弱,同时由于流量的相对稳定空化现象也得到有效抑 制,最终使得空调开停及运行过程中的咕噜声及异常颤振噪声得以消除。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基于本技术技术方案上的等效变换均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体、盖板、多孔质筒形件,该主体上下两端设有螺 纹孔,中部为设有开口端的空腔,该盖板封闭空腔开口端,该盖板有圆柱头,所述多孔质筒 形件套于圆柱头上,该圆柱头上设有卸压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该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主体的空腔开口 端与盖板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体、盖板、多孔质筒形件,该主体上下两端设有螺纹孔,中部为设有开口端的空腔,该盖板封闭空腔开口端,该盖板有圆柱头,所述多孔质筒形件套于圆柱头上,该圆柱头上设有卸压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江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