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70073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冲子固定板,下模板、下垫板、下模座和下垫座,冲子固定板上设有折弯冲和上限位柱,下模板上设有调节块和下限位柱,强力弹簧贯穿于下垫板和下模座,在所述弹簧上部设有下等高套。通过一套模具完成多道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对材料的利用率提高了20%,通过限位柱保证了每次冲压时下死点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在电 子、汽车、电机、电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9Γ80%的零部件都是依靠模具成形,模 具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产品质量的高低,因此,模具被称为“百业之母”。模具又是“效益放 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上百倍。目前,对于针对形状复杂而体型不大的厚材,习惯上用数控加工,但是对于复杂结 构的部品,采用数控加工需要经过数道工序,在量大的情况下,生产的效率跟不上。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产品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冲压模具,通 过一套模具完成多项工序,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材料及人工成本。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上垫板、 冲子固定板,下模板、下垫板、下模座和下垫座,冲子固定板上设有折弯冲和上限位柱,下模 板上设有调节块和下限位柱,强力弹簧贯穿于下垫板和下模座,在所述弹簧上部设有下等 尚套。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冲压模具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一 套模具完成多道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对材料的利用率提高了 20%,通过限位柱保证 了每次冲压时下死点一致。附图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 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上模座1、上垫板2、冲子固定板3,下模板、下垫板、下模 座和下垫座,其特征在于冲子固定板上设有折弯冲8和上限位柱4,下模板上设有调节块9 和下限位柱5,强力弹簧7贯穿于下垫板和下模座,在所述弹簧7上部设有下等高套6。通过一套模具完成多道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对材料的利用率提高了 20%, 通过限位柱保证了每次冲压时下死点一致。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 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上垫板(2)、冲子固定板(3),下模板、下垫板、下模 座和下垫座,其特征在于冲子固定板()上设有折弯冲(8)和上限位柱(4),下模板上设有 调节块(9)和下限位柱(5),强力弹簧(7)贯穿于下垫板和下模座,在所述弹簧(7)上部设有 下等高套(6)。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冲子固定板,下模板、下垫板、下模座和下垫座,冲子固定板上设有折弯冲和上限位柱,下模板上设有调节块和下限位柱,强力弹簧贯穿于下垫板和下模座,在所述弹簧上部设有下等高套。通过一套模具完成多道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对材料的利用率提高了20%,通过限位柱保证了每次冲压时下死点一致。文档编号B21D37/10GK102139318SQ201010551529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0日专利技术者朱江波 申请人:苏州旭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上垫板(2)、冲子固定板(3),下模板、下垫板、下模座和下垫座,其特征在于:冲子固定板()上设有折弯冲(8)和上限位柱(4),下模板上设有调节块(9)和下限位柱(5),强力弹簧(7)贯穿于下垫板和下模座,在所述弹簧(7)上部设有下等高套(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江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旭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