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68701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汽车玩具,能够抑制安装了翼部件的支柱部件的塑性变形及损坏。在具有经由支柱部件(71)安装了翼部件(7)的汽车玩具(1)中,支柱部件(71)具有沿车体本体的前后方向弯曲的弯曲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翼部件的汽车玩具
技术介绍
以往,在汽车玩具中,公知有在后端部具有翼部件的汽车玩具。该翼部件是模仿实 际的汽车的尾翼的安装构造,即,经由沿车宽方向并列设置的直线平板状的两个支柱部件 安装在车体本体上(例如参照专利文件1)。专利文件1实公昭56-31270号公报但是,在这样的汽车玩具中,由于支柱部件为直线平板状,所以在由于横转等而翼 部件与壁面或路面等接触时,有时支柱部件会由于局部的应力集中而塑性变形及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抑制安装了翼部件的支柱部件的塑 性变形及损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为一种汽车玩具,具有经由支柱部件 安装在车体本体上的翼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柱部件具有沿上述车体本体的前后方向 弯曲的弯曲部。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玩具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柱部 件由上述弯曲部构成。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汽车玩具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弯 曲部为〈字形、S字形或Z字形。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汽车玩具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支 柱部件在上述翼部件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安装一个。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汽车玩具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支 柱部件由弹性部件形成。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支柱部件具有沿车体本体的前后方向弯曲的弯曲 部,所以即便是前后方向的外力作用于翼部件时,也能够与弯曲部的弯曲角度对应而使该 外力分散。此外,由于使其弯曲而变得容易弹性变形,所以能够抑制该支柱部件的塑性变 形。进而,即便是左右方向的外力作用于翼部件时,与以往的直线状的支柱部件相比,与弯 曲的量对应尺寸变长,所以变得容易弹性变形,能够抑制该支柱部件的塑性变形。由上所述,能够缓和安装了翼部件的支柱部件上的局部的应力集中,能够抑制该 支柱部件的塑性变形及损坏。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支柱部件在翼部件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安装一个,所 以与并列设置两个支柱部件的以往技术相比,能够以最小的力矩承受沿使翼部件倾斜的方 向作用的外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该支柱部件的塑性变形及损坏。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支柱部件由弹性部件形成,所以进一步地能够变得易于弹性变形,能够抑制该支柱部件的塑性变形及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汽车玩具的外观图。图2是取下车身的状态的汽车玩具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A-A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2的B-B向的剖视图。图5是汽车玩具的后端部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遥控器的外观图。图7是充电器的外观图。图8是设置有横转防止环的汽车玩具的外观图。附图标记说明1…汽车玩具7…翼部件71…支柱部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玩具1的外观图。如该图所示,汽车玩具1是模拟了越野车的行进玩具,具有将前轮21、21支承为能 够向左右摆动的前轮车轴2、支承后轮31、31的后轮车轴3 (参照图幻、车身4、和翼部件7。图2是取下了车身4的状态的汽车玩具1的俯视图。如该图所示,前轮车轴2支承在前轮用底盘5上,后轮车轴3支承在后轮用底盘6 上。其中,前轮用底盘5是大致平板状的下部前轮用底盘51和上部前轮用底盘52 (图 2中用双点划线图示)卡合而成的,所述下部前轮用底盘51在前端部支承前轮车轴2,所述 上部前轮用底盘52覆盖下部前轮用底盘51的车体中央部。在下部前轮用底盘51上载置 有接收来自后述的遥控器8的控制信号而驱动各部件的电气基板53,被上部前轮用底盘52 覆盖。此外,在下部前轮用底盘51上,搭载有未图示的操舵马达以及齿轮机构,并且能够向 左右移动地与前轮车轴2平行地支承有与前轮21、21连结的转向齿条。这些构成汽车玩具 1的转向机构,操舵马达经由齿轮机构向左右驱动转向齿条54,由此,前轮21、21向左右改 变方向而汽车玩具1被操舵。进而,在下部前轮用底盘51上搭载有未图示的蓄电池。另一方面,后轮用底盘6在后端部搭载有驱动马达62,该驱动马达62具有与后轮 车轴3连结的马达轴。该后轮用底盘6具有从两侧部向前方延伸出的两个臂部61、61,形成 为俯视大致二字形。这些前轮用底盘5和后轮用底盘6借助两个臂部61、61在两侧部连结。这两个臂 部61、61以在车宽方向上离开的状态从左右夹入前轮用底盘5的后端部,各顶端部61a与 突设在前轮用底盘5的两侧部的连结部55连结。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图4是B-B向剖视图。其中,在图3中,为了便于理解而将各部件的间隙扩大而进行图示。如图3所示,在连结部55上形成有以向下方突设的方式设置在上部前轮用底盘52 上的半球状的第1凸部52a、和以向上方开口的方式设置在下部前轮用底盘51上的半球状 的第2凹部51a。此外,在臂部61的顶端部61a上相互同心状地形成有与第1凸部5 相 对应而向上方开口的半球状的第1凹部61b、和与第2凹部51a相对应而向下方突设的半 球状的第2凸部61c。而且,以第1凸部5 和第1凹部61b能够滑动地嵌合、且第2凸部 61c和第2凹部51a能够滑动地嵌合的方式,借助上部前轮用底盘52和下部前轮用底盘51 从上下夹持臂部61的顶端部61a。通过在两侧部设置这样的连结构造,能够允许前轮用底盘5和后轮用底盘6的向 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相对摆动,能够实现前轮21、31的路面追随功能以及悬架功能。此外,两个臂部61、61如图4所示,在顶端部61a附近分别形成为向车宽方向的内 侧倾斜的平板状。更详细而言,该臂部61、61形成为,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在基端部设 置为水平,随着朝向顶端部61a而向内侧倾斜。通过这样地令臂部61、61倾斜,即便是对该 臂部施加与车宽方向平行的外力时,也能够与倾斜角度对应而使该外力分散,使沿臂部61 的宽度方向作用的载荷降低。进而,两个臂部61、61分别由能够扭转的弹性部件形成。因此,利用该臂部61的 扭转能够扩大倾斜角。此外,由于能够令臂部61向上下方向弹性变形,所以能够强化悬架 功能。图5是汽车玩具1的后端部的局部剖视图。如该图所示,翼部件7经由由弹性部件形成的支柱部件71安装在后轮用底盘6 上。支柱部件71具有沿汽车玩具1的前后方向弯曲的S字形的弯曲部,在翼部件7的车宽 方向中央部安装一个(参照图2)。通过经由这样的支柱部件71安装翼部件7,即便是在由 于汽车玩具1的横转等翼部件7与壁面及路面接触时,也能够缓和支柱部件71上的局部的 应力集中而抑制该支柱部件71的塑性变形及损坏。在支柱部件71的前端部,固定弹簧部件63的一端,该弹簧部件63的另一端固定 在上部前轮用底盘52后端的突设部52b处。该弹簧部件63沿大致上下方向对前轮用底盘 5和后轮用底盘6施力,主要实现悬架的功能。此外,在下部前轮用底盘51的后端部,形成有向后方突设的卡止部51b、51b,在后 轮用底盘6的前端部,在卡止部51b、51b的上方形成向前方突设的突起部6a、6a(参照图 2)。这些卡止部51b、51b以及突起部6a、6a用于限制前轮用底盘5及后轮用底盘6以臂部 61的顶端部61a为中心的向上下方向的相对摆动。通过这样将前轮用底盘5及后轮用底盘 6的相对摆动限制在既定范围内,能够防止臂部61的顶端部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玩具,具有经由支柱部件安装在车体本体上的翼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柱部件具有沿上述车体本体的前后方向弯曲的弯曲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山贤二永井智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多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