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组件以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60608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转轴组件以及电子装置,转轴组件包含枢轴、中空套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固定件。枢轴具有锥状轴部。中空套件具有锥状中空部,中空套件藉由锥状中空部套设于锥状轴部,锥状中空部的内表面与锥状轴部相接触。第一支架套设枢轴,枢轴可随第一支架转动。第二支架连接于中空套件,第一支架可相对第二支架转动。固定件套设枢轴。当固定件往第一方向移动时,枢轴往第二方向移动,藉由中空套件包覆力量的改变进而调整第一支架带动枢轴相对第二支架转动时的扭力,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利用固定件或治具,调整相对应的转轴组件的扭力。(*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转轴组件,尤指一种可调整扭力的转轴组件及其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人类对电子装置的依赖与日俱增。并且,为了因应人们对 电子产品的高速、高效能及轻薄化等的要求,可携式电子装置,如行动电话、数位录影机、多 媒体播放装置以及笔记型电脑等,已成为电子产品中的主流。以笔记型电脑为例,其大多采用折迭方式来减少收纳面积,以达到轻薄化的目的。 一般而言,笔记型电脑主要包含上盖以及主体。其中,液晶显示器设置于上盖,而输入装置 (如键盘、触控板等)则设置于主体。此外,上盖与主体之间设有转轴组件,使上盖枢接在主 体上,致使上盖可以转轴组件作为轴心相对主体转动。藉此,使用者可在使用时开启上盖, 且在不使用时阖起上盖。习知的转轴组件利用组装人员手工敲打的方式,将组装好的转轴组件半成品进一 步敲打轴套,使轴套与枢轴紧配,藉由轴套与枢轴紧配的程度以调整转轴组件的扭力。然 而,如此设计造成转轴组件由半成品至成品的过程中,需大量依赖组装人员的经验进行敲 打动作,容易因疏忽而导致产品不良,不利产品大量生产。此外,以手工敲打的方式来调整 转轴组件的扭力也会使工时大量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扭力的转轴组件以及包含此转 轴组件的电子装置。根据一实施例,本技术的转轴组件包含枢轴、中空套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 以及固定件。枢轴具有锥状轴部。中空套件具有锥状中空部,中空套件藉由锥状中空部套 设于锥状轴部,且锥状中空部的内表面与锥状轴部相接触。第一支架套设枢轴,且枢轴可随 第一支架转动。第二支架连接于中空套件,且第一支架可相对第二支架转动。固定件套设 枢轴,且该固定件与该枢轴相对可移动。亦即当固定件往第一方向移动时,枢轴往第二方向 移动,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藉由中空套件包覆力量的改变进而调整第一支架带 动枢轴相对第二支架转动时的扭力。进一步地,还包含套筒,套设该枢轴,且该套筒位于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之 间。进一步地,该中空套件与该第二支架为一体成形。进一步地,该枢轴与该第一支架为一体成形。进一步地,该固定件为螺帽,该枢轴具有与该螺帽配合的螺纹。进一步地,该中空套件为由板材弯折而成的中空套件,该板材具有梯形部以及自 该梯形部突出的突出部,该梯形部的两侧相对弯折而形成该锥状中空部,该突出部相对该 梯形部弯折而形成固定部,该突出部连接该第二支架;或者该板材具有Z形部以及自该Z形部突出的突出部,该Z形部的两侧相互错开且相对弯折而形成该锥状中空部,该突出部相 对该Z形部弯折而形成固定部,该突出部连接该第二支架。根据另一实施例,本技术的电子装置包含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N个转轴 组件,其中N为正整数。各该N个转轴组件为如上所述的转轴组件,且第一支架连接于第一 本体,第二支架连接于第二本体。进一步地,该第一本体包含显示模组,或该第二本体包含键盘模组。根据另一实施例,本技术的转轴组件包含枢轴、中空套件、第一支架以及第二 支架。枢轴具有锥状轴部。中空套件具有锥状中空部,中空套件藉由锥状中空部套设于锥 状轴部,且锥状中空部的内表面与锥状轴部相接触。第一支架套设枢轴,且枢轴可随第一支 架转动。第二支架连接于中空套件,且第一支架可相对第二支架转动。于此实施例中,枢轴 可藉由治具相对中空套件移动,藉由中空套件包覆力量的改变进而调整第一支架带动枢轴 相对第二支架转动时的扭力。在扭力调整完毕后,亦即枢轴移动完毕后,枢轴固定于第一支^K O进一步地,还包含套筒,套设该枢轴,且该套筒位于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之 间。进一步地,该中空套件与该第二支架为一体成形。进一步地,该枢轴藉由铆接、焊接或胶合方式固定于该第一支架。进一步地,该中空套件为由板材弯折而成的中空套件,该板材具有梯形部以及自 该梯形部突出的突出部,该梯形部的两侧相对弯折而形成该锥状中空部,该突出部相对该 梯形部弯折而形成固定部,该突出部连接该第二支架;或者,该板材具有Z形部以及自该Z 形部突出的突出部,该Z形部的两侧相互错开且相对弯折而形成该锥状中空部,该突出部 相对该Z形部弯折而形成固定部,该突出部连接该第二支架。根据另一实施例,本技术的电子装置包含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N个转轴 组件,其中N为正整数。各该N个转轴组件为如上所述的转轴组件,第一支架连接于第一本 体,第二支架连接于该第二本体。进一步地,该第一本体包含显示模组,或该第二本体包含键盘模组。综上所述,本技术利用固定件或治具使枢轴的锥状轴部相对中空套件移动, 当锥状轴部相对于中空套件的移动量越大时,锥状轴部与中空套件的紧配量亦越大,此时, 第一支架带动枢轴相对第二支架转动时的扭力也随之越大;反之,当锥状轴部相对于中空 套件的移动量越小时,锥状轴部与中空套件的紧配量亦越小,此时,第一支架带动枢轴相对 第二支架转动时的扭力也随之越小。藉此,本技术可改善习知技术中,大量依赖组装人 员的经验进行扭力调整所造成的生产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转轴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转轴组件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转轴组件沿X-X线的剖面图。图5为图2中第一支架与枢轴的组合图。5图6为图2至图4中的中空套件的示意图。图7为用以形成图6中的中空套件的板材的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中空套件的示意图。图9为用以形成图8中的中空套件的板材的示意图。图10为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转轴组件的示意图。图11为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转轴组件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的转轴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13为藉由治具调整图11中的转轴组件的扭力的示意图。图14为根据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转轴组件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的转轴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的示意图。于实际应用 中,本技术的电子装置1可为显示器、多媒体播放装置、笔记型电脑等,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所示,电子装置1包含第一本体10、第二本体12以及N个转轴组件3,其中,N为正 整数。需注意的是,为了图面简洁,图1仅绘示一个转轴组件3。于实际应用中,若电子装置 1为笔记型电脑,则电子装置1通常包含两个左右对称的转轴组件3。当应用于其它电子装 置时,转轴组件3的数量可视情况增加或减少。第一本体10可为笔记型电脑的上盖,其包含显示模组100 (通常为液晶显示器,但 不以此为限)。于实际应用中,第一本体10还可包含视讯镜头、隐藏式天线等元件或模组。第二本体12可为笔记型电脑的主体,其包含键盘模组120。于实际应用中,第二本 体12还可包含触控板、电源接头、各式连接埠、光碟机等元件或模组。此外,第二本体12内 部通常设置有主机板、中央处理器、记忆体、硬碟等,视实际应用而定。请参阅图2至图4,图2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转轴组件3的示意图,图 3为图2中的转轴组件3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转轴组件3沿X-X线的剖面 图。如图2至图4所示,转轴组件3包含枢轴30、中空套件32、第一支架34、第二支架 36以及固定件38。枢轴30具有锥状轴部300,且中空套件32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转轴组件包含:枢轴,具有锥状轴部;中空套件,具有锥状中空部,该中空套件藉由该锥状中空部套设于该锥状轴部,该锥状中空部的内表面与该锥状轴部相接触;第一支架,套设该枢轴,该枢轴随该第一支架转动;第二支架,连接于该中空套件,该第一支架相对该第二支架转动;以及固定件,套设该枢轴,且该固定件与该枢轴相对可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家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