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闭合双胞枢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57675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闭合双胞枢纽器,主要具有一双胞承架及一转轴结构。该双胞承架具有两个反向弯折的第一及第二套筒部,每一该套筒部的自由末端形成一缺口;至少其中的第一套筒部内侧表面上开设有一凹槽或切口。而该转轴结构具有一轴部,供该两个反向弯折的套筒部套合以提供弹性力,使得该双胞承架可以该轴部为中心旋转,并在任一角度定位;又,该轴部圆形外表相对该凹槽或切口形成一凸块,该凸块在该双胞承架旋转至0度时,落入该凹槽或切口内以提供自动闭合功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双胞枢纽器的创新结构设计,尤指一种使用于折叠式电子产 品中具有自动闭合功能的双胞枢纽器。
技术介绍
折叠式电子产品,例如笔记型电脑及翻译机等,具有一个本体及一可掀起具有显 示萤幕的上盖,在本体与上盖之间则以枢纽器连接,使得上盖在相对本体掀起的任一角度 可定位,以供使用。由于紧实化的需求,使得枢纽器所占空间被要求尽可能缩小,而有一种双胞枢纽 器的设计,例如中国TW新型专利公告号M338927「枢钮器」、M308343「枢钮器用双胞承架的 油沟」、M323793「枢钮器中R角具补强肋的双胞轴套」、M292719「具有辅助承架的枢钮器」 等相关前案所揭露。双胞枢纽器主要具有一个固定于折叠式电子产品本体上的底座,该底 座连接了一轴部,而轴部与一连接上盖的双胞承架的两个反向弯折的套筒部套合,使得该 双胞承架可以该轴部为中心旋转,并在任一角度定位。然而,为了防止折叠式电子产品在运送时的上盖与本体开启,目前多在枢纽器中 要求有自动闭合(autolock)功能。这一功能在枢纽器中多是在轴部上设置一凹凸轮结构 来达成;但是,在双胞枢纽器中是无法在轴部上设凹凸轮结构的;因此,要在双胞枢纽器中 具备自动闭合功能,则必需另行设计。在中国TW新型专利证书号数M377055「自动闭合式枢纽器」前案中,对于双胞枢 纽器的自动闭合功能,提供了一种设计,如其图9所示,是在套筒部上形成一平面部,而轴 部也形成一对应平面部,藉由套筒部上的平面部及轴部的平面部在枢纽器转至0度时会相 互贴合,而达到自动闭合的功能。此一设计,使得原本应该是圆筒状的套筒部发生变形,这将使得提供弹力的套筒 部易发生弹力衰退的问题,尤其枢纽器在多次开启及闭合动作后,在套筒部无法再回复圆 筒状,而枢纽器的支持力也退化,大幅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缘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闭合双胞枢纽器,其结构简单,操作方 便,且在提供自动闭合功能的同时套筒不易发生变形,消除弹力衰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闭合双胞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 括一双胞承架,具有一连接片,该连接片的一侧面倾斜延伸出一固定片,该固定片远 离该连接片的远端形成两个反向弯折的第一及第二套筒部,每一该套筒部的自由末端与该 固定片之间形成一缺口 ;其中的第一套筒部内侧表面上开设有一凹槽;及一转轴结构,具有一供该两个反向弯折的第一及第二套筒部套合以提供弹性力并 使得该双胞承架能以该轴部为中心旋转且在任一角度定位的轴部;该轴部一末端固定连接一固定座;该轴部的圆形外表相对该凹槽形成一在该双胞承架旋转至0度时落入该凹槽内 以提供自动闭合功能的凸块。其中,该凹槽未穿透该第一套筒外侧表面,且该第一套筒为一完整圆筒状。其中,该凹槽及该凸块的转动接触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为斜坡面。其中,该凹槽及该凸块的转动接触面皆为斜坡面。还公开了一种自动闭合双胞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双胞承架,具有一连接片,该连接片的一侧面倾斜延伸出一固定片,该固定片远 离该连接片的远端形成两个反向弯折的第一及第二套筒部,每一该套筒部的自由末端与该 固定片之间形成一缺口 ;其中的第一套筒部内侧表面的径向上开设有一切口 ;及一转轴结构,具有一供该两个反向弯折的第一及第二套筒部套合以提供弹性力并 使得该双胞承架能以该轴部为中心旋转且在任一角度定位的轴部;该轴部一末端固定连接 一固定座;该轴部圆形外表相对该切口形成一在该双胞承架旋转至0度时落入该切口内以 提供自动闭合功能的凸块。其中,该切口穿透该第一套筒部外侧表面。其中,该切口及该凸块的转动接触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为斜坡面。其中,该切口及该凸块的转动接触面皆为斜坡面。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的一种自动闭合双胞枢纽器,不仅在双胞枢纽器中设 计了自动闭合功能,而且由于第一套筒部能保持圆筒状,枢纽器在长期开启闭合动作下,仍 能提供良好的弹力,而不易发生弹力衰退的问题,使得使用寿命大为延长,远较习知前案为佳。以下,将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而详加说明本技术结构特点及使用功效。附图说明图1代表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代表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组合图,图3代表图2中沿A A的剖面视图,双胞承架在0度,图4同图3,但双胞承架转动一 θ角度,图5代表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分解图,图6代表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组合图,图6Α代表图6中A部份放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至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自动闭合双胞枢纽器的第一种实施例,枢 纽器10主要系以一双胞承架11及一转轴结构12所构成。双胞承架11具有一连接片111,该连接片111连接于折叠式电子产品的上盖,并于 其一侧面倾斜延伸出一固定片112,该固定片112远离连接片111的远端形成两个反向弯折 的第一及第二套筒部113a及113b,每一套筒部113a及11 的自由末端与固定片112之间 形成一缺口 114。其中的第一套筒部113a内侧表面上开设有一凹槽115。该凹槽115未穿 透第一套筒部113a外侧表面,使第一套筒部113a为一完整圆筒状,使得弹力得以保持。进者,转轴结构12具有一轴部121,供该两个反向弯折的套筒部113a及11 套合 以提供弹性力,使得双胞承架11可以轴部121为中心旋转,并在任一角度定位。轴部121 — 末端固定连接一固定座122,固定座122则固接于折叠式电子产品的本体上。又,轴部121 圆形外表相对该凹槽115形成一凸块123,该凸块123在该双胞承架11旋转至0度时,如图 3所示,落入凹槽115内,以提供自动闭合功能。参见图4,当双胞承架11相对轴部121旋转至一角度θ时,凸块123与凹槽115 脱离,但第一套筒部113a具有缺口 114调整,使第一套筒部113a仍得以包覆轴部121提供 弹力。在双胞承架11如图中箭头G方向向0度旋转时,凸块123与凹槽115接近,使得凸 块123的转动接触面124与凹槽115的转动接触面116先接触。凸块123与凹槽115的转 动接触面1 及116最好皆为一斜坡面,或至少其中之一为斜坡面,使得自动闭合动作较为 顺畅。参见图5及图6,为本技术所提供自动闭合的双胞枢纽器的第二种实施例,其 与第一实施例相似,枢纽器20主要以一双胞承架21及一转轴结构22所构成。双胞承架21具有一连接片211,该连接片211连接于折叠式电子产品的上盖,并于 其一侧面倾斜延伸出一固定片212,该固定片212远离连接片211的远端形成两个反向弯折 的第一及第二套筒部213a及213b,每一套筒部213a及21 的自由末端与固定片212之 间形成一缺口 214。其中的第一套筒部213a内侧表面上开设有一切口 215。该切口 215穿 透第一套筒部213a外侧表面,但保持第一套筒部213a接近一完整圆筒状,使得弹力得以保 持。切口 215在制造上,显然较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来的简易,但其中第一套筒部213a 提供弹力或较差。转轴结构22则与第一种实施例相同,具有一轴部221、一固定座222及一凸块 223。第二种实施例枢纽器20的凸块223与切口 215的转动接触面2M及216,可配合 图6A所示,最好皆为一斜坡面。本技术虽然在双胞枢纽器中设计了自动闭合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闭合双胞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双胞承架,具有一连接片,该连接片的一侧面倾斜延伸出一固定片,该固定片远离该连接片的远端形成两个反向弯折的第一及第二套筒部,每一该套筒部的自由末端与该固定片之间形成一缺口;其中的第一套筒部内侧表面上开设有一凹槽;及一转轴结构,具有一供该两个反向弯折的第一及第二套筒部套合以提供弹性力并使得该双胞承架能以该轴部为中心旋转且在任一角度定位的轴部;该轴部一末端固定连接一固定座;该轴部的圆形外表相对该凹槽形成一在该双胞承架旋转至0度时落入该凹槽内以提供自动闭合功能的凸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嘉辉戴日南张家铭
申请(专利权)人: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