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漏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50797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漏斗,包括容器和与容器底部连通的出液管,所述容器底部形成出液口,出液管包括上端的连接部和下端的管体,出液管的连接部与容器的出液口螺纹连接,出液口和连接部之间固定有多孔的滤纸托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型漏斗便于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漏斗,具体地说是一种实验中用于过滤的新型漏斗
技术介绍
常规实验中经常用漏斗过滤溶液,在过滤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物质粘附到漏斗的内壁上。而现有的用于过滤用的漏斗如布氏漏斗等都是一体的,清洁起来比较麻烦,不易清洗。另外,滤纸或滤布的边缘很难与漏斗壁紧密配合,这就导致在过滤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细小的颗粒会从缝隙穿过,造成穿滤,最终可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同时,在过滤的过程中, 滤液经漏斗进入容器时会产生飞溅,容易造成污染。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漏斗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现有的漏斗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 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漏斗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漏斗,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漏斗,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漏斗,该漏斗便于清洗。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新型漏斗,包括容器和与容器的底部连通的出液管,所述容器的底部形成出液口, 出液管包括上端的连接部和下端的管体,出液管的连接部与容器的出液口螺纹连接,出液口和连接部之间固定有多孔的滤纸托板。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如下技术特征增加其实用性。前述的新型漏斗,其中所述管体外围一周具有防溅裙板,所述防溅裙板与连接部相连。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如下技术特征增加其实用性。前述的新型漏斗,其中所述防溅裙板为连接部向下延伸而成,所述防溅裙板与连接部为一体成型。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如下技术特征增加其实用性。前述的新型漏斗,其中所述防溅裙板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如下技术特征增加其实用性。前述的新型漏斗,其中所述容器的出液口具有内螺纹,出液管的连接部具有外螺纹,出液口的内壁具有环形凸台,滤纸托板位于连接部的顶端与环形凸台之间。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如下技术特征增加其实用性。前述的新型漏斗,其中所述容器的出液口具有外螺纹,出液管的连接部具有内螺纹,连接部内壁具有台肩,滤纸托板位于出液口的底端与台肩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漏斗改变了现有漏斗的一体式结构,其分体式构造便于拆开清洗。2、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漏斗通过在分体是构造的上下两部分之间设置滤纸托板,使滤纸可以固定在上下两部分之间,避免滤纸移动或滤纸与漏斗结合不够紧密而造成穿滤。3、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漏斗在下部设置防溅裙板,避免了滤液飞溅而污染实验台。4、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漏斗的底部的形状可以很好的与容器口相结合,进而避免了滤液飞溅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漏斗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漏斗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B剖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漏斗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剖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漏斗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图。如图1和图2所示,新型漏斗,包括容器1和与容器1的底部连通的出液管,所述容器1的下部的内径逐渐收缩,并在容器1的底部形成出液口 2,出液管包括上端的连接部3和下端的管体4。连接部3的内径自上而下呈弧线形逐渐收缩。出液管的连接部3与容器1的出液口 2螺纹连接,出液口 2和连接部3之间固定有多孔的滤纸托板5。容器1的出液口 2具有内螺纹,出液管的连接部3具有外螺纹,出液口的内壁具有环形凸台6,滤纸托板5位于连接部3的顶端与环形凸台6之间。连接部3向下延伸,在管体4的外围一周形成防溅裙板7, 防溅裙板7与连接部3为一体成型。为了便于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和拆卸增加摩擦,在新型漏斗的外表面轴向具有凹凸相间的条纹9。实施例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漏斗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B剖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其中防溅裙板7与连接部3为分体结构, 防溅裙板7和连接部3之间为螺纹连接,或简单的插接式连接,或其他可拆卸连接。连接部 3的内径自上而下呈直线形逐渐收缩。实施例3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漏斗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剖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不同在于,容器的出液口 2具有外螺纹,出液管的连接部3具有内螺纹, 连接部3内壁具有台肩8,滤纸托板5位于出液口的底端与台肩8之间。连接部3和管体4 相接部的外表面呈弧形。增加了该部的强度。并有利于与承接容器口的紧密连接。有效避免了滤液飞溅出容器造成污染。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漏斗可以通过调整容器下部的收缩角度,以及连接部3的内径的收缩角度,使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漏斗的宽高比增大,即径向比轴向比例增大。以增强其稳定性。以上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专利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新型漏斗,包括容器和与容器底部连通的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底部形成出液口,出液管包括上端的连接部和下端的管体,出液管的连接部与容器的出液口螺纹连接, 出液口和连接部之间固定有多孔的滤纸托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漏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管体外围一周具有防溅裙板,所述防溅裙板与连接部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溅裙板为连接部向下延伸而成,所述防溅裙板与连接部为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溅裙板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出液口具有内螺纹,出液管的连接部具有外螺纹,出液口的内壁具有环形凸台,滤纸托板位于连接部的顶端与环形凸台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出液口具有外螺纹,出液管的连接部具有内螺纹,连接部内壁具有台肩,滤纸托板位于出液口的底端与台肩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漏斗的外表面轴向具有凹凸相间的条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漏斗,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和管体相接部的外表面呈弧形。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漏斗,包括容器和与容器底部连通的出液管,所述容器底部形成出液口,出液管包括上端的连接部和下端的管体,出液管的连接部与容器的出液口螺纹连接,出液口和连接部之间固定有多孔的滤纸托板。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漏斗便于清洗。文档编号B67C11/00GK102190267SQ20111009131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2日专利技术者朱新萍, 武红旗, 盛建东, 贾宏涛, 郑春霞, 陈冰 申请人:新疆农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漏斗,包括容器和与容器底部连通的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底部形成出液口,出液管包括上端的连接部和下端的管体,出液管的连接部与容器的出液口螺纹连接,出液口和连接部之间固定有多孔的滤纸托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宏涛陈冰盛建东朱新萍郑春霞武红旗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